基隆,夢一場的繁榮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臺北到基隆很方便,坐臺鐵的區間線,大概半個小時,車費十塊左右,就到了這個灰敗的城市。
到的那天下著雨,這座城市更顯得落寞,就連港口都是靜靜的,像一個失志的中年人。
基隆作為一個港口城市,對一個島來說,本不該如此,沒錯,曾經的基隆,繁榮地不像話。
日據時期,基隆港作為日本與臺灣往來運輸最主要港口,同時基隆還有大量的煤礦資源,大大小小的船只,各色的集裝箱,嘩啦啦的真金白銀在這里流轉,海浪拍打著被風吹蝕的土黃色巖石,大家都享受大海帶來的財富,造船廠、鋼鐵廠、煤炭廠、日本人建造的大廈、住宅、市政府大樓,那時候臺灣最繁榮的地方莫過于此了吧。
同時,基隆也可以說是臺灣歷史的縮影,在享受著財富的同時,也承受著歷史的傷痛,鄭氏在這里將荷蘭人最終趕了出去,“二二八”事件基隆也是受害最嚴重的地方。經濟的沒落,歷史的動蕩,好像將這個城市的元氣都要抽光,淪落到現在,這個城市計劃成為臺北的衛星城或者合并入臺北。
在自然條件中基隆哪里比不上臺北,基隆有山有海,有發展經濟的經驗,只是歷史,遺棄了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基隆只停留了一天,這一天,我去了和平島
在西班牙統治時期,西班牙人最先在和平島筑城,成為圣賽爾雅多城,日據時期改稱社寮廳,島嶼也稱作社寮島,在“二二八”事件時,國民黨進行清鄉,殺死了島上許多原住的琉球漁民和臺灣人,后來為了紀念和平,遠離戰爭,這個島改名為和平島。
和平島公園就在海邊,可能因為我們去的時候是周一,又剛下完雨,公園里除了我們沒有人,連工作人員都沒有,老鷹在低空盤旋,海浪轟鳴,羞怯的野貓,草地郁郁蔥蔥,唯一一個海角樂園早已停業,一個沒落的城市,公園也如此寂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公園里有一座小山,沿著小山往上走,才是看海最好的視角。海很清澈,港口建設好像絲毫沒有帶給這里污染,海浪日復一日的沖刷著堅硬的巖石,好像想要抹掉歷史帶給這里的傷痛,只有野花野草沒心沒肺地開放著,讓人百感交集。
在城市里,陰雨天讓人覺得壓抑,但是在這里,看著開闊的海面,仿佛一切都可以釋然,基隆原諒了歷史,最終甘心于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