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天和港大同學一起討論我們項目合作中,提及一些維度的觀點,想拿出來分享。他們作為一家營銷公司有幸服務當下最火的幾家企業---阿里/京東/滴滴/摩拜/ofo......
? ? 觀點1:偉大的企業不是只閃耀一下的。舉例“雙十一”,只是阿里生態服務客戶的其中之一,還有很多各種幫助商家導流/熱銷的促銷活動,不過是“雙十一”活動是焦點眼球矚目率高。
? ? 觀點2:出行領域很欣賞90后創業的ofo的CEO,有魄力很會與政府打交道。這點83年滴滴的程維是弱項,才導致網約車在某些地方的被動,但是程維能夠把比自己大5歲且有著深厚投資背景和家庭背景的柳青招麾旗下也是業界傳奇佳話。ofo是在做共享單車,但是摩拜的胡維維是在做物聯網生態產品。除了資本端,膜拜的生態目前最良性和體驗最好。這兩個出行共享單車品牌在坊間各種預測和議論也是很熱。近期看到金沙江投資朱嘯虎(ofo最早的投資人)對于共享單車最后的結局第2次預測《合并還需再經歷一戰》。合并是資本端必然的結果,什么時間合并?什么形式合并?是需要打出來的。拿建國初的中美朝韓的戰爭為例,必須打過‘三七線’以后,才可以回到‘三八線’上談判。
? ? 衣/食/住/行等作為當下擁抱互聯網的最接地氣的項目是老百姓關注的重點,這點美國YC的保羅.格拉姆講的非常透徹~~~你的項目到底解決了什么問題?和老百姓相關。因為出行領域將影響到社會產業結構變革和加速智慧城市的步伐。就著這個論調,我看到關于全球出行行業趨勢文章,分享于大家。
··········································································
? ? 目前共享出行整個行業的格局是怎么樣的?這個行業里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玩家:孫正義的風險投資公司——軟銀。
2017年10月,《華爾街日報》報道:之前商討了幾個月的軟銀投資Uber的交易終于基本成型——軟銀會向Uber投資10億~12.5億美元,估值是上一輪融資時的690億美元左右。另外,軟銀還會聯合一些私募基金和投資集團,以折扣價從Uber的投資人以及員工手里收購公司大概14%~17%的股份,價值可能有90億美元之多。在這筆交易之后,軟銀很可能成為Uber的單一最大股東。
這是一次非常受業界矚目的投資,因為這次投資有兩個非常重大的意義:
第一,這基本預示了卡拉尼克(Uber創始人,很傳奇)的出局,同時也就意味著投資人以及股東的勝利。在這輪投資中,一些主要股東包括員工,可以套現一部分手里的股票;而且,軟銀對投資提出了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限制卡拉尼克的權力,甚至不允許他回歸。這筆交易之后,Uber也注定要走上營利和上市的道路。目前新CEO的計劃是最晚2021年Uber上市。
軟銀投資Uber的第二個意義可能更重要。在這筆巨額交易之后,孫正義的軟銀幾乎已經是全球所有主要共享乘車和共享出行領域玩家的股東了。
|孫正義在全球出行行業的豪賭
我們先來稍微梳理一下,全球主要的共享出行公司有哪些。
Uber
雖然目前Uber公司麻煩纏身,但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共享乘車的公司,估值仍然在700億美元左右,比滴滴要高。
另外,Uber目前在北美最大的一個競爭對手是Lyft,這家公司在Uber出了各種丑聞之后發展很快,最新一輪拿了6億美元的融資,估值在75億美金左右。實際上孫正義之前也考慮過如果投不進Uber的話就投資Lyft,當然最終還是選擇了Uber。
滴滴
在2017年4月底的時候,滴滴宣布公司完成55億美元的一輪新融資,其中軟銀領投的金額是50億美元左右,占了絕大部分。
雖然滴滴沒有公布現在具體的股權結構,但是這輪融資之后,軟銀肯定也是滴滴的前幾大股東了。可以說,在全世界最大的兩個市場——中國和美國——軟銀都拿到了重要的話語權。
Ola
中美之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市場是印度。
目前印度最大的打車軟件叫Ola,而且市場份額超過了60%,比Uber大很多。而軟銀從2014年就已經開始持續地投資Ola了。
在2014年軟銀就給Ola投資了2.1億美元,2017年2月,又聯合印度本地的投資集團RNT資本追加投資了3.3億美元。更可怕的是,在2017年10月初,軟銀聯合騰訊以及RNT,給Ola投了一輪2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所以軟銀在印度出行市場的地位也毋庸置疑了。
這里聽到騰訊你有沒有心里一驚?
首先,你肯定知道,騰訊也是滴滴的大股東;另外,相信很多人知道軟銀是因為當年孫正義投資馬云的一段淵源。實際上孫正義和騰訊、阿里的關系都很好,在資本層面也有很多合作。
某種程度上來說,共享出行可能是一個標志性的領域,它標志著未來超級壟斷的大公司和大集團,對人類未來的影響可能非常之大。
Grab
印度之外,東南亞還有一個體量很大的打車應用,叫做Grab。
Grab是2012年成立的,總部在新加坡。當然,這里自然也少不了軟銀的身影。2017年7月,軟銀聯合滴滴出行和豐田汽車,給Grab也投資了20億美元,占股超過30%。你可以想象,這筆投資完成之后,整個亞洲版圖基本都是軟銀的囊中之物了。
99
當搞定了美國和大部分的亞洲地區之后,孫正義又把目光投向了巴西。巴西目前最大的打車應用叫99,是2013年成立的。猜猜目前它拿到的最大的兩筆融資來自誰?2017年1月,滴滴給99投了一億美元,四個月之后,軟銀又給99投了一億美元。那么,現在巴西的出行市場也是孫正義的了。
到這里,你應該完全感受到了軟銀在全球出行市場的整個布局。美國、巴西,大部分亞洲地區,再算上Uber基本占主導地位的歐洲,應該說,軟銀和孫正義在對整個交通出行行業做一場豪賭。
丨孫正義的戰略
雖然Uber在全球最大,但是我們也說過,由于它模式本身的限制,Uber是很難像Airbnb那樣形成全球壟斷的。所以,軟銀先從周邊的公司下手:滴滴、Ola、Grab、99等等,最后在Uber和Lyft兩個公司里面二選一。
本質上,在2017年7月聯合滴滴用20億美元投資了新加坡的Grab之后,軟銀其實就發出了一個信號給Uber說:雖然你現在最大,但是我可以保證的是,只要你不和我一起玩,我就保證這場戰爭能一直打下去。中國、亞洲、南美洲這些地方都是我的了,在美國我還能投資Lyft——雖然它現在體量只是75億美元左右,但是只要我想,給它砸個二三十億美元完全不在話下。加上你現在內憂外困,美國市場最終結局怎么樣真的不好說。所以,軟銀這招一出,最終Uber的股東們也不得不就范了。
從一個層面說,孫正義的這種打法絕對不能說是簡單的“有錢任性”,而是有一點“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在里面;另外就像剛才我們提及的,軟銀、阿里、騰訊、Elon Musk的特斯拉,包括從谷歌剝離出來的無人車公司Waymo和Lyft前一陣形成的聯盟——很可能未來人類的整個地面交通和出行就是由這幾個公司來決定的了。
? ? 這盤出行大棋,看了之后你感受如何?孫正義幾次不一樣的視野決定了他和他的軟銀不一樣的商業結果。
? ? ? 而對于當下,無論是摩拜收ofo,還是ofo收了摩拜。還是滴滴的對未來全球的戰略以及染指很多行業,都預示著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正在以指數級的增長,年輕化且可以保持高速發展。中國企業是如何一道共同面對全球擁堵/能源消耗嚴重等問題。當年阿里戰ebay ,滴滴干uber ,類似的跨國經典商業案例還會在什么時候出現?還有哪個創新中國企業橫空出世?真正靠自己的實力戰勝國際超級公司的經典戰役被載入商業史冊。
2017/12/03? 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