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介紹(普通,有浪漫情懷)
普通:永遠的語文老師加班主任,再加上自己討來的圖書管理員
浪漫情懷:就是傻帽,做那么多的事,不以為累,不以為吃虧,卻覺得假如沒有,很是可惜。永遠攬事做,(公開課,小課題,點評作文,興趣小組)
教育,需要浪漫情懷
二、我的作文教學故事
1.引導孩子賞析與模仿,讓我初嘗甜頭(嵩溪小學執教時,引導)
2.自我學習與模仿,孩子熱情高漲(管建剛)
3.堅持學習,作文不再霧里看花(作文其實就那么幾招)
4.一路前行,也許就能碰上慶典(導師團到少年作家)
總結:每個階段,都有成功的體驗。原因:理念,方法,成長
理念
1.為什么理念最重要
方法不同,能力不同,但孩子的興趣高,作文有進步
2需要哪些理念
①興趣(學生最重要)(插入講座)
②生活
③激勵
方法
①立足課文,隨時滲透
②教給套路,形成規矩
成長
如何激發興趣?第一步是敢寫。第二步是樂寫。第三步是會寫。
敢寫:
讓學生做到敢寫,應該是最基礎的事,也是最簡單的事。只要心中有了這樣的理念,方法有很多,做法也很多。這里主要講兩點。
首先,要降低寫作的門檻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一篇文章的好壞是有標準的,從中心到結構到材料到語言,樣樣好才算好。當然,這種標準是高標準。但如果用這種高標準去衡量學生的作文,大概就很難找到好文章了。如果用這種高標準去衡量剛起步的作文,那就萬里難以挑一了。
所以,好文章的標準應該是不“標準”的,應該是靈活的,應該是隨著學生作文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應該是水漲船高的,隨著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這標準就跟著提高。
三年級剛接班,布置寫一篇日記,我問:日記懂得寫嗎?想因此給他們講解一下日記的格式與要求,可全班異口同聲:“會!我們以前每星期都寫一篇日記”等收上來一看,全班五十篇有四十幾篇是抄的。講評時,我說寫得不好,基本都只得及格分,這是付給你們辛苦費。我又拿出一篇只寫了三行的日記說:這一篇得優。下面“哇”聲一片,我問他們:“為什么寫這么短卻得優,寫那么長那么好卻只得及格呢?”解釋過后,他們于是明白了:真實最重要。這是一群不懂寫日記的孩子,他們以為,寫日記就是用日記的格式,抄一篇好文章。因此,我定位的好日記標準是:真實就是好。
這個門檻夠低。第二次日記,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都做到了。接著,我又提出新的標準了:用上一個好詞,寫出某個好句,用上某個修辭,即是優秀。于是一個動詞,一個成語,一個比喻,都可得到優,對很多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容易,就有了信心,因為有了信心,就有了興趣,因為了有興趣,就會跟著老師的腳步,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攀登。剛學寫作的學生,是以老師的標準為標準,以得到表場與優秀成績為動力的。
其次、要堅持讓學生寫真實
前面提過,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第一條作文教學建議是“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可見,真實才是生命。如果沒有第一學段第二學段的指向真實的理念滲透,沒有長時間的鍛煉與實踐,在第三學段也就不可能做到。這是從長遠說的。
從近處說,寫真實作文,學生越寫越敢寫,習慣于抄襲,學看過,沒抄過,就不懂寫。為什么寫真實,就越寫越敢寫呢?只要會說話,會觀察,就會寫作文。課堂上被老師的批評,下課與同學的一場游戲,路上與同學的一陣沖突,家里因為不做作業和媽媽玩的貓捉老鼠的游戲等等,都是寫作的題材。其實,孩子的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習慣于關注生活,就不愁沒有題材。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就叫做精彩,原來作文是如此簡單。孩子怎么可能怕呢?為什么習慣于抄襲,就越來越不會寫呢?如果作文只是抄襲與模仿,等于蒙上了孩子的眼睛,捂住了孩子的鼻子,塞上了孩子的耳朵,關上了孩子的心門。他們的生活是一個世界,作文是一個世界,兩個世界似乎沒有任何的關聯,他們提起筆,只會在腦里子里使勁地搜索曾經抄過的文章,讀過的句子,卻完全忘記了作文就是說話與思考的表達。
順便說一下模仿,并不是作文不能模仿,相反的,小學生,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寫作文模仿都可算是捷徑。但要模仿的是結構,是立意,是創意,是表達,而不是機械地抄襲或是沒有經過思考地改頭換面。習慣寫真實的孩子,模仿照樣精彩。
請大家欣賞兩篇文章,這是孩子三年級的作文。
“跑腿費”
? ? ? ? ? ? ? ? ? 11月19日? 星期四? ? 多云
看了這個題目,你一定會以為我跑步賺了錢,那你就錯了,其實是我幫媽媽買綠豆才賺了錢。
那天早晨,我閑來無事,媽媽見了,對我說:“要不你去買2斤綠豆吧,咱們中午煮綠豆湯吃。”我一聽,連連拍手稱好,自己一個人去買東西,那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呀!于是,我帶上媽媽給的10元錢就出門了。
我哼著歌兒走在路上,到了拐角,突然,“嘀嘀”的兩聲,一輛卡車從遠處飛快地開來,可把我嚇了一跳。我深深地吸了一氣,又繼續往前走。
我蹦蹦跳跳地來到一棵桂花樹下,估計是這里的沙子太多了,我一不小心,摔了個四腳朝天,屁股痛得都快開花了,可是我并沒有放棄,爬起來,往遠處看看,賣綠豆的店就在不遠處呢!想到那香噴噴、熱呼呼的綠豆湯,我立馬忘記了屁股上的疼,拔腿就往店里跑。
不一會兒,我就來到了店里,店家就坐在收銀臺前,在那兒看手機呢,我走上前去,剛想大聲喊:“買2斤綠豆!”可不知怎的,話一到嘴邊,聲音卻變得小小的,手還不停地亂顫。不知道老板是不是順風耳,連我這么小的聲音都能聽見。他立刻站起來,和氣地說:“哦,來啦,買2斤綠豆嗎?”他麻利地裝好綠豆,過了秤,說:“剛好10元。”我一聽,松了一口氣,付了錢,轉身捂著綠豆就往家跑。回到家里,媽媽居然獎了我20元錢!
今天的收獲可真大呀,我不僅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綠豆湯,還學會了買東西,關鍵是還賺了20元錢呢!
友情石
永春蘇坑中心小學? ? ? 蘇愷惠
每當看到好朋友詩詩,我就會想起那塊“友情石”。
那一天,我和詩詩一起去河邊玩耍。我蹲在岸邊,看見岸上散落著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漂亮石頭,便對詩詩說:“嘿,要不我們舉行個賽石會吧,看看誰撿的石頭最漂亮。”
“好!”詩詩爽快地答應了。
于是,我們便爭先恐后地把可心的石頭撿起來。我看了看岸上的石頭,有的白得像,有的是銀色的,有的形狀像雞蛋,有的像甜甜圈……我又把目光投到小河里,河里的石頭真清亮。突然一道白光閃了一下,這難道是哪塊石頭發出的?我懷著疑惑的心情慢慢地走近發出白光的地方。漸漸地,漸漸地,目光越來越清晰,那道光真的是從一塊石頭身上發出的!而且還有點像心形!我的心激動得“撲通撲通”直跳,如果我得到了那塊石頭,那么這次冠軍就非我莫屬了!可是要得到它,我必須要脫掉鞋子才能過去,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咬咬牙,脫了鞋子小心翼翼地踩著河水過去,走到石頭的旁邊,俯下身撿起了那塊石頭。我捧著那塊石頭,心里無比激動,這塊石頭是那么好看,外表雪白雪白的,細細一看,白中還透點紅,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那么耀眼,又像一顆心,十分漂亮。我高興地向岸邊跑去。這時,腳底下一滑,險些摔倒,手中的石頭也不小心扔到了不遠處的草叢里。我“啊——”地一聲尖叫,眼看就要撲到水里了,詩詩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我,并把我扶到岸邊的一塊石頭上坐下。
我正要說聲“謝謝!”沒想到詩詩卻轉身跑到草叢里,彎下腰撿起了那塊石頭。我心中有股怒氣燃燒起來,詩詩假惺惺地扶起我,就是為了要奪得那塊石頭!我正要發作,沒想到詩詩跑過來,遞給我那塊石頭說:“這是你的吧?給你。”
我看見了,她的眼里閃著真誠。
我聽見了,她的聲音清脆面響亮。
我接過石頭,臉上不知不覺發起熱來,心里十分內疚,原來我錯怪了詩詩!看著那塊石頭,我悄悄把它叫作:“友情石”。
樂寫:
樂寫其實不現實,沒有幾個學生會把寫作文當樂趣,包括我們老師,要寫篇反思,寫篇論文都是難如上青天的事。但做為學生,又避不開寫作文,那是他們的作業,是常常得做的作業。假如老師在評分時, 在講評時,少一些批評,少一些糾錯,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多給他們一些表揚,大概可以讓學生的害怕之心減少些, 自信之心增加些,從而不把作文當苦差使,甚至會有某些小期待:我的成績會怎么樣,我會不會被表揚,我有沒有機會得到獎勵。
因此我的讓學生樂寫的招數是簡單又有效的,最直接的就三招。
第一招:忽略缺點。一次作文一個評分標準,符合了即得好成績,錯別字可以忽略,表達有些不通了可以忽略。隨著知識的積累,水平的提高,許多錯誤會慢慢消失。忽略缺點還有個好處,老師改作文不會那么累。
第二招:尋找閃光點。與其尋找錯誤,不如尋找閃光點,發現優點,表揚優點。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好題目,一個巧妙的構思等等,都可以表揚,受到表揚,就得到成功的體驗了。這是管建剛老師的做法,我覺得這招真好用。
第在招:來點小獎勵。作文常常是在家里完成,許多孩子一回家就野了,作文就應付了。另外,第一次作文,許多孩子因為沒標準,寫得不可能很好。我宣布:在家的習作,只要字數夠,即可得優++,得到一張大拇指,寫得好,得優+++,得兩張大拇指。累積得十張大拇指,可得一張你真棒,十張你真棒,獎一本本子,十本本子,獎一本課外書,當然,這些獎勵不僅是指向寫作文的,其他方面表面好也可得到。習作講評過后,是修改與謄抄,還可再次獎一回。如此,大部分學生會盡量認真地完成寫作。
會寫
之前所說的都是助學生走入不怕作文的階段。想要真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要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真正寫出好作文來才行。
在平時的練習時,我們可以忽略缺點,尋找閃光點,可以多給學生分數。但在考試的時候,我們只能根據作文的實際水平來打分。如果學生總是得不到考試作文分,是不可能真正激發起對作文的興趣的。
因此,老師在平時,教給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真正的提高,才可以真正助學生提高作文的興趣。
我平時覺得最省事的方法是:一篇范文,幾個標準。
前面出現的學生習作《“跑腿費”》,模仿的是課文《第一次買東西》,學習這篇文章時,讓學生關注的是三個點:一是突顯第一次。二是關注困難。三是寫出心理。盡管是開卷有益里的文章,我還是用了三節課引導學生讀它。《友情石》,是學生學了石頭這一主題單元后的關于石頭習作,其中,可以找出之前學過的課文的影子。比如《說聲對不起》的心理描寫,《中國石》的石頭描寫,《春天的雨點》里的特寫鏡頭:“達麗瑪聽出來了,老師的嗓子沙啞了。達麗瑪看到了,老師的嘴唇發干了。”
下面,我用指導學生寫《夜中漫步》來說說我是如何用“一篇范文,幾個標準”,來指導學生寫作文的。
這學期,四年上冊第二單元有一篇課文《走月亮》,寫得真美。除了引導學生反復品讀課文語言文字外,我們又一起總結出了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一個中心,幾個地點。一個中心是指:全文都圍繞著課文最后一段話中的“多美的夜晚啊”中的“美”來寫。幾個地方,是指走月亮的地方,課文除開頭結尾外,中間部分分三部分,前兩個部分分別出了散步的不同地點,每個地點都體現在開頭第一句。
課文學完后,當天布置作業,晚上去走月亮,寫作文。結果當天天公不作美,月亮遲遲才出來,有的同學看到月亮,有的同學沒看到月亮。就在我以為要重新布置學生觀察與寫作時,卻驚喜地發現了學生的作文,相當可圈可點。一個中心,幾個地點,好多孩子做到了。中心有圍繞“美”來寫的,有表達思念的,有表達煩燥或憤怒的。因為起一個好題目,某一部分寫得具體,用上好詞好字,好修辭而可以被表揚的同學更是多。
以下是幾篇中心與結構都安排較好的文章,因為是草稿,所以告訴學生寫字可以隨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