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55: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
給孩子的空間的大小是要變化的,不能永遠那么大,而是要不斷的增大。但是不能直線的上升,應當是曲線的。自由度的多少個自由的廣度與深度要呈曲線式上升,時刻糾正孩子的錯誤,并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或者說,獨立的能力。生活中發現,很多孩子有個幸福的媽媽,媽媽包攬了一切,孩子什么都不用管,只要聽指令就行了。貌似中國有句古話,類似的“慈母出敗兒”一類的,大約道理就在講這個。
長女期中考試考得好,班級里拔尖;其后的公共英語一級考試也考得很好。我們照例夸獎一番,同時說明了成績代表過去,你在班級里拔尖不是目的,英語目標是和老外自由對話等等。隨之發現孩子骨子里透著一種傲氣,學習不那么認真了,練琴也不積極了。感到這個空間要壓縮一下了。首先是孩子媽媽批評了她幾次,每次批評的結果是兩個人不停地吵架,你來我往的,看得我心中暗笑。當然,這里邊的問題是,夫人太羅嗦,而女兒就討厭這個啰嗦,通常吵到后來,小女兒也出面幫著姐姐說話。
再后來找了個機會,我認真的和女兒說,“期中考試和公共英語考試后,大約你感覺考得很好,于是出了點問題,加上你青春期就在到來,逆反的很。媽媽說你幾次,你都和她吵架,當然媽媽是有點啰嗦,這次我只和你說一次,我盡量用簡潔的話語把事情說明白,你能聽懂就說聽懂了,以后改。你看如何?”女兒點頭,夫人也在旁邊幫著我。于是我把問題三下五除二和她說明白了,看她點頭說懂了,我就再也不提此事,而是立即調轉話題談論晚飯吃什么,她也沒和我犟嘴。
當然,我心里還是不放心,做父母的就是這點不好,總是不放心,于是難免再強調,再強調的結果就是小孩子嫌煩,適得其反。于是在晚上我給長女的班主任蔣老師發了短信,說明了情況,因為女兒喜歡班主任,我讓班主任再出頭攪攪局。后來某一天,班主任和我說委婉的批評了孩子。我問長女,她說就今天挨批評了,但是老師在批評她的時候,沒有讓太多的同學知道,只有前排的聽到了。我問她聽懂老師的含義了,她說“老師說我太驕傲”。“你自己知道就好”。
上周六孩子去科文中心上芭蕾、毛筆課,長女提出來自己坐車去、上完課后和妹妹自己去吃飯,吃完飯后自己上毛筆課,然后自己坐地鐵去上公共英語課。我對夫人說“長大了,她要獨立”,考慮一下子放開孩子可能會面對意外不知所措,特別是還有個更小的妹妹,我就對女兒說“一下子放開可能不合適,今天把錢給你,你當媽媽是寶寶,你領著她們兩個,你負責一切,好不好”,長女點頭同意。
隨著長女長大,和她媽媽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偶爾和我也吵。如何對待這種犟嘴?我們采取的辦法是:不涉及原則的事情,犟嘴就犟嘴,笑一笑了之;孩子對的事情,立即認錯,并給與肯定;原則的事情,那就堅持犟嘴,直到女兒不再犟嘴為止,但是不動粗,就保持著犟嘴的攻勢,直到孩子沉默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