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安時光
又是清明雨上,我依然在等你折菊寄到我身旁,把我最愛的詩詞輕輕吟誦。
四年了,你可知道,這一年一次的機會是需要彈琴奏曲多少次,一支曲子十積分,客人笑一次五十積分,一萬積分便能上來見你一面,可我始終未等到你。
我本徐家大小姐,榮城第一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被人間稱贊的才華到了這里,竟是獲取積分見你一面我唯一拿得出手的東西。
生活在這里的我們,大多數都是匆匆而來,匆匆喝上一碗孟婆湯而去,帶不走世間記憶。而我,在閻王面前苦苦求了三天三夜,淚干化痕,雙眼紅腫,為了等你,值得。
可曾記得,我三歲那年,李伯父伯母帶著你進府拜訪,你指著我說,這個小娃將來會是我的娘子。
那時的你,才五歲,一句話博得大家歡笑不已。
可曾記得,我七歲那年,元宵燈節,花燈錦簇,人頭攢動,我跟在你身后,你走在我身前,九歲的你,稚氣已退。
“鴛鴦雙雙戲水中,蝶兒對對戀花叢;我有柔情千萬種,今生能與誰共融;紅豆本是相思種,前世種在我心中;等待有緣能相逢,共賞春夏和秋冬。”這是那次的燈謎,多少人搖頭嘆息而去。
你看著我,我在你的眼睛里看見了自己嬌羞的樣子,寧兒,我只愿與你情投意合地久天長。
你說的是謎底,也不是謎底,我知道那是你對我的情意。
可曾記得,那年微雨杏花,我綰發及第,你遠在千里之外,卻在這日的最后一個時辰快馬加鞭趕在我眼前,一支白玉簪至今別在我發間。
可曾記得,那日十里紅妝,你在我耳旁,輕聲細語,寧兒,一生一世一雙人。我和你,成就一段佳話。
你可知道,我有多慶幸今生能嫁與你,李夫人,每次聽到這稱呼,我的內心便雀躍不已。
你可知道,每次醒來,睜眼便瞧見你溫潤的面龐,世間如此才華橫溢的男子成了我的夫君。
你可知道,那日,母親與你說我成親半年,卻不見身孕是否身體有恙之時,你的回答寧兒還小,不急,讓我內心又喜又急。
你可知道,一年多來,我次次捏著鼻子喝苦藥,但不見成效,卻不敢讓你知道。
你可知道,當我知道自己不能生育時無聲地哭泣,上天開了這么大的玩笑,我應該知足的,這世間,哪有那么多的十全十美。
你可知道,我不愿與別的女子享有你,在得知你要再娶之時,三尺白綾,清明時節,我了卻生命。
三生石旁,奈何橋邊,孟婆拿著湯,我竟開始后悔,沒有你的日子,我不知道怎么過下去,我想知道你為何背棄當日的誓言。
第一年,桃花飄飄,我站在自己的墳前,摸著碑上李如俊之妻,你沒來。
第二年,細雨紛紛,我頂著一把油紙傘,你沒來。
第三年,陽光媚媚,我躲在樹蔭下,你沒來。
今天,又是清明節,我收拾好自己彈唱的古箏,和孟婆打個招呼,回頭來了一眼古明鏡,鏡中的的你,依舊沒有來。
孩子,喝了這碗孟婆湯,忘卻前塵的情愛糾纏,轉世投胎,重新來過。
四年了,這是閻王給的期限,李郎,我要走了。
寧兒,等等我。碗落,我忽然聽見一聲呼喊,回頭,只見一男子,高高綰著冠發,長若流水的發絲服帖順在背后,微仰著頭,朝我走來,微微一笑,寧兒,我來了。
他終于來了,可他是誰呢。
出于禮貌,我也微微一笑。
寧兒,你去世后,我不愿再娶,母親氣急攻心,在你走后不久,也離開人世。
我守孝三年,遵循母親遺命,再娶,卻不是妻,她十月懷胎,一男孩呱呱墜地,我的使命完成了。
他在說些什么,我聽不懂,應該和我無關。
公子,小女子要去投胎了。
轉身離去,兩行清淚,李郎,回去吧,你辜負了我,莫不要辜負了她。
愛一個人的滋味很甜,等一個人的滋味很苦,這苦,我不愿世上還有女子因你承受。
寧姑娘,你這又是何苦,為了他能重新回去,放棄了自己輪回的機會,情愿呆在這個冷冷清清,過客匆匆的地方。
又是清明雨上,我見你折菊放在我身旁,又輕輕吟起了那首我最愛的詩詞。
靈感來自許嵩歌曲《又是清明雨上》
簡書第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