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行為往往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而成,如果我們一直期待孩子出現該行為后,再給予增強,也許一輩子也等不到,很多個體行為受正增強和消弱影響。
家長或老師若一開始就要等到百分之百完成終點行為后在給予增強,必然難以如愿。為了早日讓學生形成好習慣,開始在語言學習習慣的問題上進行行為塑造。
語言學習不僅需要認知與思考,而且也需要練習和嘗試。但是,班里有一些孩子由于自卑或害羞,在團體學習中,不敢開口練習,無法學好語言,這個時候用了行為塑造的方法。
為了讓孩子們練習開口讀書,開口說話,我給孩子們創建了一個讀書平臺。讓平時不愛開口說話的孩子可以在家里讀書,在同學們看不到的地方把自己想讀的文字讀出來。通過這個方式,每個孩子都參與到朗讀中來,前幾天,終于有孩子把私下里大聲讀的狀態帶到了課堂上。那天,一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小姑娘在課堂上把手高高的舉起來,大聲的把書讀出來,所有的孩子都感到非常驚訝。
每天這個女孩都會在朗讀平臺上發布自己的朗讀,同學們會在朗讀下面給她點贊,老師也在朗讀作業下面點贊,孩子的朗讀越來越有信心。
從每天朗讀一首詩,十幾秒鐘,到現在每天朗讀一分鐘。一段不長的朗讀作業中,不知道孩子讀了多少遍才發到平臺上,孩子的耐性增強了,讀音準確了,朗讀流利了,自信心隨著增強了。
孩子有了良好的朗讀習慣。而這個朗讀習慣是孩子一天一天慢慢積累起來的。
/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