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聽說這本書,是在藍盈瑩的微博,在她定期推送的讀書筆記中,就有這樣一篇關于《惡意》的閱讀分享,她將此書定義為“最意料之外的結局top3”。正如此書的封面薦語:讀完《惡意》,才算真正認識東野圭吾。
反轉、再反轉、回到原點再重來,是我讀這本書時最大的感受,作者高超的敘述手法讓人驚嘆,每一次推理如神來之筆,看到后面你會發現自己錯得離譜,不是犯罪事實,而居然是犯罪動機。你永遠無法想象,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惡意存在: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
全書以嫌疑人野野口修和警察加賀恭一郎的手記為主,一真一假的敘述讓我們逐漸還原出日高邦彥被害的真相,溫柔與殘酷、自卑與驕傲、救贖與痛苦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人性的深淵里無邊的惡意。
? ? ? ? ? ? ? ? ? ? ? 〔一說事實真相〕
日高死了,犯罪嫌疑人有三個:理惠、野野口修、藤尾美彌子,分別是死者的妻子、好友、高中同學的妹妹,在野野口的手記里一開始就用殺貓事件塑造了日高的殘酷形象,又因作品《禁獵地》影射親人在即將遷居加拿大前與藤尾發生爭吵,更加讓我們相信他是一個強勢、冷酷的人,請注意這對于我們看待這起殺人案未來的走向造成了很大誤解。
破解這起案件的關鍵點有兩個:第一,兇器是鎮紙和電話線。第二,大門緊鎖,但鑰匙只有三把,其中理惠兩把日高一把。兩樣兇器都是搬家后日高房間還存留的幾樣物件,說明是臨時的謀殺。但又不是為偷東西,并且大門從理惠五點出門后一直緊鎖,這就能說明犯人一共出入日高家兩次,第一次登門拜訪,最后一次是從窗口進入,可以假設犯人在第一次萌生殺人動力。
當天拜訪日高的人只有兩個:藤尾和野野口。兩人均有不在場證明,藤尾五點離開日高家因為交通原因,六點回到住處,與未婚夫中冢忠夫和婚禮介紹人植田菊雄(未婚夫的上司)商量結婚事宜,植田沒必要為下屬的妻子作偽證。而野野口,四點半離開日高家,在家工作到六點,編輯大島幸夫來討論稿子的事,期間日高打電話讓他八點過去有事相商,他與編輯吃完飯,八點到日高家,發現大門緊閉燈光全無,就打電話給理惠,然后等到八點四十理惠回到家,和她一起發現了日高的尸體。兩者的不在場證明都非常完美,特別是野野口,兩點原因:1.編輯和餐館老板都能證明證詞2.野野口親筆撰寫手記。
? ? ? ? ? ? ? ? ? ? ? ? 〔二說事實真相〕
加賀直覺兇手就是野野口,從野野口兩次詢問日高的死亡時間起疑。破解編輯和餐館老板的證詞以及野野口的手記關鍵在于:手記看似事無巨細非常清晰,但歸根結底還是他自己的說明,容易給外人造成不是兇手和事實原來如此的錯覺,而這或許就是野野口的野心?
那么物證呢?有三個可疑點:一是那通六點多打來的電話,經編輯證實是后來聽野野口說是日高打來的,說明這通電話有問題。二是煙蒂,日高創作過程中酷愛抽煙,現場卻只發現一個煙蒂,在藤尾走后。三是全暗的屋子,為什么必須房子的燈是全黑的?為什么電腦主機是亮著的?房子全黑是因為要制造疑惑然后給理惠打電話然后一起發現日高尸體,電腦主機必須亮著,是因為要利用電腦定時給野野口的家以傳真方式傳送文件。
殺害日高的動機呢?為什么野野口有日高新作《冰之扉》原稿?裝有原稿的磁片里共包括了三部長篇、二十部短篇,所有的長篇都與日高的作品相同,短篇則有十七部是相同的情形。
結論難道是?野野口是日高的影子作家,因為某種程度的矛盾才引發殺人案?
? ? ? ? ? ? ? ? ? ? ? 〔三說事實真相〕
野野口親口承認犯罪事實,卻隱瞞犯罪動機?經理惠證實作為日高的前責任編輯,日高寫文非常認真,并且曾與她經過艱辛的討論,雖然只經她手出版過一本書《螢火蟲》,巧合的是這本書不在野野口的手稿里,也是曾經野野口推薦加賀閱讀的唯一一本書。
先比較二人的經歷:野野口與日高一個是教師一個是作家,兩人再次見面是在七年前。一年后日高憑借《死火》獲獎從此成為人氣作家,而這《死火》卻是最早與野野口文章手稿相似的作品。
再來看犯罪的潛在因素,是女人?三條線索:圍裙、作為禮物的金項鏈和署名野野口初子的女子的旅游申請表。再然后在野野口的書架上發現日高前妻——日高初美的照片。僅憑照片無法斷定兩人關系,影子作家也沒有權錢交易證實,那么只有一個可能——日高手握野野口的把柄。
最后得出情殺的可能?
因為野野口透露的日高初美可能不是死于交通事故而是自殺?因為帶有野野口指紋的短刀?因為拍攝有野野口殺人未遂的錄像帶視頻?
最后定調的是據野野口本人敘述的故事,關于日高和日高初美和他自己,三人的糾葛。野野口在拜訪日高家時與初美一見傾心,日高盜用他的文稿名聲大噪,他和初美真心相愛,導致最后他決定殺掉日高,卻被日高發現,為了初美最終成為影子作家。
? ? ? ? ? ? ? ? ? ? ? ? 〔四說事實真相〕
回到殺人案開頭,野野口拜訪日高而又返回殺掉日高。據野野口本人說,是因為談判破裂,日高在控制他多年后即將遷居加拿大依然不放過他,以錄像帶和刀子為把柄。
但有幾點始終說不通?一是野野口來拜訪日高,帶了一瓶香檳卻在走的時候才送給主人家;二是在《禁獵地》這本根據他們所在中學真實事件寫的小說作者無論是野野口還是日高,都再難在小說里找到另一個人的原型,畢竟野野口一直宣稱兩人從小是好朋友。三是為什么野野口不反抗,如果向警察局自首,日高的罪行不也會大白嗎,日高不怕嗎?四是僅憑刀子和錄影帶就能定野野口的罪嗎?畢竟殺人案并未發生,在場人證也只有日高和初美。
在拜訪了日高和野野口的同學之后,發現大量前未可知的真相:第一,兩人不是好朋友,野野口是《禁獵地》小說主人公校園暴力的始作俑者藤尾身邊的小嘍啰,而日高是有骨氣的向上少年。第二,最后藤尾侵犯未成年人,命小跟班跟拍,照片上就有野野口,他是幫兇。第三,《死火》主人公煙火師傅爺爺認出日高才是經常來自己家玩的孩子,野野口從未來過。第四,野野口的手指虎口處有厚厚的繭,是由于要抄寫日高的作品變成自己以前的手稿來的。第五,錄像帶拍攝的視頻是假的,是野野口盜取日高家藏在玄關的鑰匙自己拍攝的。第六,不存在與日高初美的戀情,更加不存在殺人未遂。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就等案發當天,正好藤尾小姐來與日高相商,這本書過于寫實,是對(自己親人)死者的不敬,更有甚者對簿公堂,野野口害怕自己那張與藤尾參與施暴的照片被披露,所以產生了殺人的決心。
奇怪的是,從沒有遇見過殺人還要去構造合適的殺人動力的?
日高是一個正直樂于助人的好人,從前就一直在幫助別人,其中包括野野口,不過這樣的恩德非但沒有造就恩惠反而招來怨恨。自己被校園暴力頭頭欺負不得已成為他們一員,大學畢業后也沒能走上自己期望的作家之路,反而是日高提前成為作家,更加讓野野口不滿,特別是當他知道自己患癌癥時日無多,特別是當日高要寫《禁獵地》披露校園暴力時,他就更加憤恨嫉妒,同時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曝光。
最最令人恐怖的是犯罪動機居然是貶低日高的品格,但野野口不能這么做,他必須制造一個殺害日高的適當動機。還必須想出一個被公布時,世人同情的目光會集中到自己身上,反倒是被害者日高受人唾棄的動機。
什么樣的惡意讓一個瀕臨死亡的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致對方于黑暗之境,讓他捏造婚外情,影子作家的假象,只為殺掉心中的仇人,即使自己付出生命的代價,只要世人唾棄日高就好。
看完這本書,我久久不能平靜,也在不斷反轉的情節中感慨萬千,無邊的惡意,讓人失去本來面目,也讓人忘卻心中敬畏,更忘記殘存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