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出門,一股寒氣摻雜著細雨菲菲撲面而來,緊密的小雨織成千絲萬縷的簾子垂下來,伴隨著秋風(fēng)狂掃片片落葉,地上已滿是層層堆積,濕漉漉的沾著水珠,發(fā)黃的葉子,顯得更加清透艷麗,這秋葉,秋風(fēng),秋雨,儼然一副仙境,令人陶醉不已。
今年還真是秋雨綿綿。還沒過中秋,這雨幾乎就沒停過。連綿的淅淅瀝瀝,云霧重重,細雨霏霏。仰起頭,這細雨滴在臉上,感到一股徹骨的冰涼,像一種失去的憂傷和迷離,一陣惘然若失的惆悵,又是一個冷秋啊!
北方的秋雨和南方的秋雨大不一樣,北方的秋雨,沒有江南煙雨的煙霧迷蒙,更不會有那煙柳小橋和青磚小巷的溫婉意境。有的只是那煙霧繚繞凝結(jié)成如丁香般的愁怨。眼前的秋雨,更像是一位豪爽和柔腸并存的北方女子,可以百轉(zhuǎn)柔腸的感天動地,也可以山河泣淚的灑脫悲壯。
這綿綿秋雨中,人們總算是擺脫了夏末的燥熱,心神甫定,可以閑適、淡定了。然而些許微寒,卻又擔(dān)心起這秋雨終究也要打滅掉滋生萬物的陽氣,轉(zhuǎn)而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蒼涼,世界漸漸地要歸于枯寂,于是又生起悲秋之情。
這淅淅瀝瀝的秋雨,已在中國的詩詞曲賦中滴落了幾千年,濕過天南地北的客,澆過生離死別的愁。客居他鄉(xiāng)時有她,夜半無人時有她,情場失意時有她,世事艱難時也有她。這秋日的雨啊,仿佛都和失意有牽連。這秋風(fēng),秋葉,秋雨更兼一顆秋心,便最是讓人凄凄慘慘戚戚了。
沏一壺醇香的老茶,淡淡的苦澀中總能倒騰出幾縷甘甜來,情愈真、味愈悠長……此時,繁華已盡,霧重成霜,滿目的蕭索荒涼,凝結(jié)成百千愁腸。似乎所有的秋雨都只是一腔悲傷,不知是秋雨挑撥了人們的感傷,還是那些情愫冷卻了秋的涼?其中滋味,也許李清照體會更深,所以她把秋雨寫進了心靈,寫到了骨髓,把文人的纖弱之筆融入了秋的悲。
我對秋雨最深處的記憶恐怕要數(shù)那首柳永的《雨霖鈴》了,“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總覺著這秋的韻味已十足,有雨、有寒蟬、有酒、有離別,更有一顆快要揉碎了的心,終了只有那楊柳岸的一彎殘月,兩地生愁。再后來就是“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容若先生的這首詞讓人不勝唏噓,包蘊了無限的哀傷與懷念,傷逝中的悲痛,只有把永恒的愛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人總有些放不下的情愫,如同藤蔓,纏繞在心中無限蔓延,而你卻不想去躲閃,甘愿承受這甜蜜且疼痛的牽絆。在愛與痛之間,能留得住的是沾了清露的色澤,那是來自內(nèi)心的安詳。
這青春年華里飛花雪月的情感,以及淡淡的朦朧讓相思穿過南國的煙雨,期待夢的相逢。漸行漸遠的秋天,依然留著我對你的眷戀。對你的一點一滴不管清晰還是模糊,都會選擇安安靜靜地守望。讓最初相見的花,在我靈魂深處靜涵的香。
忽然想起容若先生的那句“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輕柔婉約,像水里的蓮花,在細雨的撫觸下,散發(fā)著純潔的暗香。無論是舊日的情懷還是今日的重逢,都是緣分。不管是萍水相逢也好,刻意知會也罷,終究是見著了,即使無語,也像花一樣彌漫過淡淡的清香,這幅場景更是讓我等后輩為之動容!
此時此刻,窗外的雨還在淅淅瀝瀝,容若先生的故事還在腦海里忽隱忽現(xiàn),看著窗外,靜靜地思考,靜靜地苦澀和憂傷。而就在這憂傷、苦澀之中,忽然感受到人一生中最真摯、最真切的情感,于是,那“無著處”的相思切膚般的疼痛,那患難與共的友愛刻骨銘心,更有那斬不斷的思親、懷鄉(xiāng)……都在這綿長悠遠的秋雨中魂牽夢縈。
秋臨葉落風(fēng)聲瑟,
雨茫茫,情茫茫。
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誰將紅豆作無聊?
萬點雨水不勝愁,
雨更甚,愁更深。
雨天尚有放晴日,
愁思哪有斷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