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一個人的朝圣》有感
? ? ? ? 在鳳凰書城排行榜的推薦下,走進書店,買了英國資深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小說處女作——《一個人的朝圣》。封皮上恰到好處的推薦廣告,更是引誘我想快些知道:是什么樣的一封信讓小說主人公不遠千里徒步行走,又是什么樣的故事是“有關自我發現、愛的回歸、日常生活的信念和萬物之美”的。
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理,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妻子住在英國南部鄉村小鎮金斯布里奇,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沒見的老友奎妮·軒尼斯。她患了癌癥,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
? ? ? ? 起先讀起來感覺故事乏味,沒有什么引人入勝的地方,更是對有些情節摸不著頭腦,只是對作者的文筆和對環境的勾勒很是佩服。當哈羅德遇見加油站女孩的那一段對話,讓哈羅德的心里產生了變化,一個老實巴交、平淡無奇的老人心中出現一個堅強的信念,那就是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就這樣,哈羅德獨生一人,沒有地圖,沒有手機,沒有銀行卡,沒有準備,就靠著腳上的一雙帆布鞋,憑著自己的意志和信念,87天,走了627英里,從英格蘭的西南角走到了東北角。
? ? ? ? 一路上,哈羅德從“生活就是充滿了令人恐懼的未知”到“走,走,走,走就是唯一的語言,直到和鞋子連成一體”的轉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回憶著童年對愛的渴望,回憶著對妻子莫琳和兒子戴維的懊悔。現實與回憶交織在一起,哈羅德身心疲憊。一群群人加入他“朝圣”的行列,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路途中充斥著矛盾和商業氣息,讓哈羅德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甚至迷失了自己。人群中一個叫維爾夫的年輕人,讓他又強烈的想起了他的兒子。隨著矛盾的激化,同行的人紛紛離開,哈羅德終于又開始了一個人的旅行,又一次的失去,讓哈羅德想起了父母的拋棄,兒子的仇視,妻子的怨恨,哈羅德崩潰了,他心里的極大痛苦比腳上的水泡和潰爛造成的疼痛更大,在妻子趕來的一番交流下,他昏昏成成走到了目的地貝里克郡。他沒有因此而感到一絲放松和快樂,反而增添了惆悵和不知所措。
? ? ? ? 直到哈羅德寫給加油站女孩的信才解開了文中的種種疑團。他的兒子因為抑郁,吊死在家里花園的棚架上,早年喪母,中年喪子的他,在妻子的抱怨中,與妻子漸行漸遠。妻子因為兒子的死,不愿在走出房子,掛起了窗簾生活在黑暗中,整日與兒子在房間“對話”。哈羅德失去了控制,在糧酒廠做了糟糕的事情,他的好友奎妮替他背了黑鍋,離開了工廠,從此他們再無任何信息,直到收到奎妮的信。一切的謎團就此大白于讀者眼前,回味著讀來一直的迷惑和不解,到此時才豁然開朗,這也許就是這篇小說的高明之處。
? ? ? ? 莫琳,哈羅德的妻子,生活在失去兒子的痛苦和對丈夫的怨恨中,她甚至記不清她和哈羅德第一次見面,哈羅德說的那句讓她開懷大笑的話。然而就在哈羅德徒步的同時,她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從知道丈夫離開家想走到貝里克去見奎妮開始,她就沒有睡好過覺,她突然覺得前所未有的孤獨,在鄰居雷克斯的開導和幫助下,她開始時刻關注丈夫的行蹤和所走的路線,這也讓她想起了他們曾經擁有過的幸福。翻開塵封已久的相冊,哈羅德與兒子戴維的合影,讓她明白了丈夫對兒子的愛。她走進哈羅德房間把自己的衣服收拾進哈羅德的衣柜,將自己的衣服一一與丈夫的衣服搭配,她笑了,她清楚自己是多么的愛著哈羅德,她不能失去他。她拆下了窗戶上的窗簾,換成了藍色,她穿著哈羅德的舊襯衫在花園里種下了豆苗、胡蘿卜……,她又一次活了過來。在還去找過一次哈羅德,她沒有勸他回家,而是叫他堅持住,走完他的旅程,她在默默支持著他。
? ? ? ? 哈羅德完成了這次壯舉,他托著疲憊的身軀見到了奎妮。消瘦的身形,臉上長出的腫瘤扭曲了她的五官,讓哈羅德著實吃驚不少。回想過去和一路的經歷,哈羅德握著奎妮的手,痛的抑制不住地顫抖。奎妮不能說話,她盯著眼前一片模糊的世界,看到了從前從沒有見過的東西。是哈羅德的信念給了她生的堅持,直到見到哈羅德最后一面,她才走了,走的那么慈祥,那么溫暖。
? ? ? ? 在加油站女孩上門拜訪下,莫琳也說出了自己深藏的秘密,奎妮在離開前找過哈羅德,給哈羅德留下過口信,而她卻沒有和哈羅德說過。她認為自己才是騙子,她失聲痛哭,她認為自己失去了哈羅德,永遠的失去了。加油站女孩一句澄明的:“趕緊去貝里克吧。”讓莫琳猛地驚了。
? ? ? ? 她不顧一切的去了貝里克,在海邊的長椅上,他徹底崩潰了,她緊緊抱住了他。哈羅德哭了,她二十多年后再次說出了:“我愛你,哈羅德·弗萊。”在向海的雙人房里,她給他放洗澡水,幫他洗頭,細心地給他剃胡須、剪指甲、按摩腳。他們順著海岸散步,他們想起了第一次見面時,哈羅德引得她大笑的那句話,一句最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他們牽起對方的手,兩個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的浪花里,不知誰又想起了那句話,再次激起一輪狂笑,兩個身影站在海邊,在笑聲中搖晃。
? ? ? ? 87天,627英里的旅程結束了,哈羅德完成了一次不可能的壯舉,627英里也是他自己的救贖,同時也拯救了他和莫琳的婚姻,消散了彌留在他們內心中二十多年的痛苦。二十年來莫琳沒有選擇離開哈羅德,是她潛意思里對哈羅德的愛讓她無法選擇離開,也是這愛在兩個人心中再次萌芽,讓他們走出了桎梏。哈羅德走在腳下的是路,更是對莫琳無盡的愛。“沒有愛的生活不是生活”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了一個完滿的結局。
? ? ? ? 其實哈羅德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無盡的爭吵換來的只是無盡的痛苦,理解和包容才是愛需要的給養。哈羅德完成了他的旅程,我們是還在旅途中呢,還是還沒有邁出那一步呢?
? ? ? ? “有關自我發現、愛的發現、日常生活的信念和萬物之美”這樣的推薦是如此精妙。一個人的朝圣——拜的是“愛”。一雙帆布鞋下走出的是人生,而愛就是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