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群里為了所謂的基本功是否必要爭論良久。
首先發表意見的是業余畫手A,A認為科班的那套從素描畫起,那些所謂的基本功其實不必要,死板陳舊的教育也會磨滅掉大部分的個性才華和靈感,壓抑畫畫的感情,限制了自由和創造力。
畫畫應當從內心出發,畫自己內心最渴望畫的東西,讓自己自由自在和發自內心的喜悅。業余的畫家擁有不同風格、獨特個性,充滿想象力創造力,絲毫不被框架束縛。業余的更自由灑脫。
即刻有人反駁:沒有基本功,很難表現出內心情緒及其他。基本功是工具,是前提,是手段,是為了更好更準確地表達。
畫畫沒有絕對的自由,畫面的灑脫是故意制造出來的。業余畫家所謂的風格看似迥異,其實大都趨于一種情緒化的涂鴉,壓根談不上風格。個性和才華如果因為練習基本功而消失,那就談不上才華。
A的觀點并不稀奇,現在市面上很多此類呼聲。鼓勵更多沒有基礎的人也加入畫畫隊伍,認為每個人都有潛能,無需技法,無需基礎,就能挖掘發展出自己風格。
其實這個想法很好,鼓勵了許多人重拾愛好,另發掘出一種可能,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一定程度上也普及了藝術素養,拉動了行業經濟。
說法也中聽,你不定就是潛在的大師,就算不是眾人承認的大師,也畫出了自我。
至于這里面有多少虛緲的水分,不足為外人道也。
要說發起人林老師,更愿意定義其為草根美術老師中相對成功的商人。
不能增加畫畫群眾的深度,就增加它的廣度吧。
這個理論能夠風行,一是大部分人都有個未實現的藝術夢,故此特別需要此類雞湯。
也跟很難判斷一幅畫的好壞的特性有關吧,畢竟判斷的標準太多了。
一個三五歲小孩的胡亂涂鴉潑墨都能辦個畫展,隨便畫條線都叫立意深遠,用胸和丁丁潦草作的畫也能大受追捧,還有用血或者糞便作畫的。畫自畫像線條像小學生備受推崇,油彩鉛筆圓珠筆超寫實也被吹捧,扭曲到難以分辨的也是絕妙佳作。
重要的不是畫了什么,而是有沒有人為它喝彩買單。
如果是舞蹈歌劇樂器這種有統一標準,極易判定好壞的東西,恐怕就沒人敢講,人人都是舞蹈家歌手或者鋼琴家小提琴家了。
私以為,沒有基本功的業余選手,沒有資格評判基本功的優劣。
除非如畢加索,抽象畫之前,已經能畫出十分優秀的正統作品《赤足的少女》、《科學與慈善》此類。
基本功異常扎實,才有立場評論。
至于畫友A,大抵因為一是自娛自樂只為發泄表達不求技術含量,道不同目的不同自不相為謀。二嘛贊美聽得太多,不愿從神壇上下來了。故把難以承認的不足之處,裝作不屑追求的酸葡萄。
位置決定想法。如果A是科班出生,此刻大抵又會嘲笑不知天高地厚的業余派了。
(對事不對人,請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