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被教導要理性思考,但很多時間也許正因為聽的太多,導致我們很可能掉進了我們以為的理性思考的陷井中而不自知。
? ? ? 拿寫作這件事來說,跟很多人寫一段時間就覺得沒有話題寫不同的是,我似乎是反過來的,我內心會想出很多想寫的東西,甚至我的有道云筆記是記錄的大的備選題材都有十多個,但我卻每次還是等到最后一天才開始動筆寫,我想最大的原因不是我不知道自己寫什么,而是我固有的理性思考,或者說固有的對寫作的成見,讓我遲遲下不了筆,我把自己約束住了,就像我在生活的很多其它方面把自己約束住了一樣,真的越了解自己,越認識人生真正的伽鎖是自己的認識,自己的思想無形中限制住了自己的自由,一定要這樣,一定要那樣。但真的是這樣嗎?
? ? ? 這篇文章我特意改變了以往的改作方式,平時從畫思維導圖到寫作,4、5個小字寫的我很崩潰,現在我嘗試直接上來就寫,用最快速的時間把腦子里面活躍的想法思緒捕捉下來,把各種靈感收集起來,把想要表達的想法觀察點先痛痛快快的全敲出來,最后再做一、二次的整理,理清一下前后邏輯,反而寫的神清氣爽起來,甚至第一次產生了寫作暢快感,很是舒服。而事后反觀對比之前畫思維導圖再寫文章的方式,則整體文風鮮活多了,雖多某些位置會顯得有些隨意 ,但也多幾份個性和真實。所以對于寫文章這個領域,自己之前真的是理性過了頭,像寫程序一般,苦了自己。現在放開束縛,跟隨自己的思緒來靈活的組織文字,反而能寫的更真實,更像是在表達,而不是還像學生時代那樣為應試而碼字。于我而言這次寫作上的隨性體驗,是對我自己很好的一次突破了。
? ?越是做的不好的地方,越不需要理性,因為你腦海中以為的理性通常都是假理性
? ? ? ? 通常那些我們口中所謂的理性背后都有太多的人為不當的假設,這樣假設通常雜亂且經不起科學的驗證。因此在頑疾面前,反正一時也很難理清,于其繼續幻想很快能培養出真正的理性,到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來一劑猛藥,完全放開理性,轉爾從感性的增加體驗的出發點入手,只要判斷這個體驗是新的,是自己沒有經驗過的,一不違法二不害人,那那大膽去做就去體驗就行,因為通常越是頑固的不良處境,我們腦海中對他錯誤的假設和不正確的認知也就越多, 因此在此領域不同的體驗是最可能產生出驚喜的,從獲得體驗最大化的角度那是最劃算的舉動。
? ? ?此外極端一點,反正自己在固有的領域一直用腦也做不好,那還如在保持基本安全常識的情況下,徹底放下腦子,放下理性,以增加體驗這尺寸,把它當作指導原則去行事,如此反而更能讓自己走出固有的死循環,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單純的哲思可能讓我們多出一、二個新的維度,但一次好的全新的體驗,卻可能讓我們的10多路感觀全開,因此一次體驗就能立體高效的打破自己多年固有的認識模式,收獲得10多個維度的成長,簡直是太高效了。
? ? ? 對比讓人反思,在不一樣的體驗對比面前,每個人都能清楚意識到之前想法的錯誤,是自己想窄了,是自己束縛住了自己,是自己給自己設限了,是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人生逼成了現在的樣子。雖然認清現實很痛苦,你不能再輕易的指責,把責任推給別人了,但因為不一樣的體驗帶給你的成長轉變收獲,他看到了改變帶給自己的獎勵,會讓他喜歡上這份獎勵,他會再次嘗試 嘗試放下以為的理性嘗試用感性去行事。
? ? ? ?當我們開始懷疑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想法可能是錯的或全對時,我們就在真正的進步了,正如蘇格拉底所說的,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無知,因此當他腦海中對一個事情發表固有的評論時,他心中會多出一個聲音,出來告訴他,老兄,你這樣想不一定就對呀,有可能是你自己想錯了,給自己設限了。你要去體驗驗證才行呦,一次再一次,這是什么?這就是心理學上最重要的覺知的開始。
? ? ?心理學說人是一切體驗的總和,每人生一生不同的體驗最終構成了每一個特一無二的自己,想去體驗想去尋找那個更圓滿的自己,驅使我們按另一種方式活,換一個方式行事,換一個方式認知世界,一次一次的體驗上的差別最終造就了人們認知上的差別,促使我們改變對世界固有的看法以,看到的世界更加不一樣了,如同巴菲特般能在別人貪婪中看到恐懼,能在別人恐懼中看到機會。
? ? ? ?因此當你在一個你自認為用腦比較多但結果卻一直不太好的領域中痛苦掙扎時,不仿放下你自認為的理性,嘗試以增加新體驗,以最大化的豐盛自己的體驗為衡量標準,用這把尺子來幫你做決策,什么行為能使你的體驗最大化,那就立馬去做?給自己嘗試一段時間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看看會有什么不同,看看會有什么感受在等著你。我相信只要你真的開始把增加新體驗作為指導原則去生活時,你在自己人生中很快會看到不一樣的光亮。這個光亮是什么,我想它最好的名字應該叫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