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帶好團隊,這一點你要注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zhouzhou
今天下午開完會后回到班里一看,學生都已經(jīng)回家了。打開窗戶,只見后面的黑板報已經(jīng)完成了。
這班小屁孩,果然”少人辦事效率高”啊!
想起上個學期,每次出黑板報都要一個星期,臨近檢查才能勉強完成。這次,昨天才給的主題,今天就完成了。
擔任班主任,往往會遇到學生做事情不積極、不負責任、質量不高等等不理想的情況。有個班主任跟我說,他們班里的學生每次打掃廁所衛(wèi)生都讓她感覺特別頭疼,不是拖拉,就是有人偷懶或者打掃不干凈,后來甚至還出現(xiàn)學生辱罵班干部的情況。她想,這么多問題,得想想辦法。到廁所一看,總共八個坑,便采取分配任務的策略:每天四個人打掃,每人打掃兩個坑,誰打掃不干凈便找誰問責。這樣一安排,事情果然大有好轉,再也沒有接到投訴了。
結合自己班過去的情況,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這學期我也做出了一些改變。以前每一期黑板報都是給個主題然后讓班干部一參與,時間是一個星期,結果經(jīng)常讓我不滿意。這學期我把學生分成5組,每組4人,一組完成一個主題。并且,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想不到第一期就這樣妥妥地完成了。
古話講:人多好辦事。我看,未必。有人研究我國的教育發(fā)現(xiàn),我們的社區(qū)教育幾乎囊括了社區(qū)的所有人,卻沒有明確地指出哪個主體該承擔哪些責任,造成問題也就不可避免了。這是管理中經(jīng)常遇到的現(xiàn)象之一,在某一崗位上,管理者越多,效率越低。對于這一現(xiàn)象,從社會心理角度分析,這叫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所以,在做人員安排的時候如果能考慮到這個問題,把工作細分到每個人,具體要干什么都有明確的安排,而不是只給任務不作細致的分工,那這樣便沒有了依賴甚至推卸責任的借口,辦事效率反而大大提升。
其實,對于這一點,我們的祖先早已深有領悟。北京郵電大學的趙玉平老師在《水滸智慧》中就講到,宋江在做人員安排的時候就做得讓我們特別佩服。那他是怎樣安排的呢?比如:種菜頭領一名,菜園子張青;造醋頭領一名,笑面虎朱富;更加離譜的是,還安排了縫紉頭領一名,通臂猿猴侯健。宋江為什么這樣做呢?趙玉平老師說:“沒有英雄干不成事,英雄一扎堆,沒干事先出事,你不能讓英雄閑下來。宋江的原則就是,我大事小事都給你找點事做。這在現(xiàn)代團隊管理中叫‘人人有事做,處處忙起來’,企業(yè)可以有閑事,但不能有閑人。”
在我看來,管理班級跟管理企業(yè)是一樣的,想讓整個班級的班風積極,學生做事不拖拉、不推責,高效地完成任務,也要向古人吸取經(jīng)驗。趙老師講的是“人人有事做,處處忙起來”,而我的說法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我想,如果你想帶好自己的團隊,這一點你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