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當人們面臨資源稀缺時,就會通過借用相應的時間或金錢來應對突發事件。從長遠來看,借用會進一步加劇稀缺。
這是書中對借用的描述,借用的心態一旦產生,可能會把我們帶入更深的漩渦中。
舉個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例子,我想大多數人們的手中會持有一張信用卡,當然除了信用卡,還有我們比較常見的支付寶中的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當然還有信用貸款等方式。這些支付方式的出現很大程度的促進了我們的消費。甚至會出現資金負數的問題。我們無限度的去刷卡,有人告訴我,暫時不要去辦理信用卡,因為刷卡會上癮,刷信用卡時你根本感覺不到當時花的是自己的錢,到了還款日發現自己出去平時的日常開銷還要為自己上月的消費進行還款,或者很多時候,我們竟然采取了信用卡套現,去彌補另一張信用卡的欠缺。這也許是大多數人的狀態。
當然,今天的話題主要是借用,這就意味著我們對于當前自己的經濟狀況產生了稀缺狀態,我們開始想盡辦法去借款,甚至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跑去高利貸。是的,這的確是為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我們自己卻主動跳進深坑,越陷越深,最嚴重的后果就是拆西墻補東墻,自己的資金狀態變得破爛不堪,處處都是補丁,同時,債務的雪球也越滾越大。
同理,借用時間的“利息”也是相當昂貴的,為了盡快完成迫近截止日期的工作,我們會將手中的工作延遲,雖然解決當務之急,卻讓自己的時間利息增加了更多。比如開完會之后的會議記錄。我們為了解決另一件事情而放下整理會議記錄的工作。最后當我們再次拿起這會議記錄整理這個工作時所用的時間卻遠遠的高于我們剛剛聽完會議之后進行整理的時間。畢竟我們的大腦還要對會議內容進行回憶。
最后總結:
稀缺?選擇“借用”?導致更大的稀缺
解決當務之急?產生“借用”偏見?管窺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