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情緒是一個家庭的晴雨表,左右著整個家庭的精神面貌。
在動車站候車室,我的對面坐著一家三口,年輕的父母帶著一個約莫三四歲的漂亮小女孩,看裝束和身邊的行李,他們應該是出來旅游的。
看媽媽的表情,好像是和爸爸鬧矛盾了,撅著嘴蹙著眉兀自坐著。小女孩一個人玩得無聊了,想和媽媽說話,媽媽一臉的不高興,“找你爸爸去!”
看到媽媽愛理不理的態度,孩子便傷心地在人來人往的候車室旁若無人地哭鬧了起來……爸爸無可奈何的哄勸一點效果都沒有。
一個臉上總是掛著寒霜的媽媽,必定會養出一個靈魂流浪的孩子。
無獨有偶,在動車上,我遇到了另一個三口之家。小夫妻倆一臉祥和地坐在座位上,當我的眼光掃向孩子時,發現小姑娘的眼睛天生有點異樣,瞇縫著眼,看東西顯得很費勁。
一路上我聽到媽媽小聲地和小姑娘一起唱兒歌,爸爸輕聲地給小姑娘講繪本故事,時不時從他們座位那兒飄來小姑娘銀鈴般的笑聲。
這截然不同的兩個情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當看到父母在一起有說有笑時,我在學校所有的不愉快一下子就拋到九霄云外,盡情地享受著家庭的溫暖。
當回家看到媽媽的臉上掛著寒霜,爸爸陰沉著臉不說話時,我就知道他們一定是吵架了,我的心立馬凍成了一坨冰疙瘩,不知所措。
小時候的經歷告訴我:媽媽的喜怒哀樂直接投影到孩子的心湖上,媽媽的臉,就是孩子快樂與否的晴雨表,也是一個家庭整體精神面貌的體現。孩子的心情,和媽媽的情緒息息相關。
做媽媽的我們,每天下班回家前把壞情緒和工作壓力狠狠地甩在門外,進家門后,媽媽就是孩子快樂幸福的源泉,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更多的呵護和關愛。
媽媽的臭臉對孩子是一輩子的傷害。張愛玲的媽媽是一個不快樂的母親,媽媽可謂折磨了張愛玲的一生,從因愛生恨,再到因恨而惶恐,最終導致她連孩子都不敢生。如此睿智而又獨立的一個女人,最終也沒有擺脫母親不快樂的情緒影響。
朱德在他的散文《回憶我的母親》中,深情地回憶了母親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深刻描述了母親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以及對自己成長為以為堅強的革命戰士所產生的影響。
林肯在當選總統后說:“我的一起屬于我天使般的母親。”林肯的母親寬厚仁慈,母親的愛滋潤了林肯的一生。
韓嬰也說過:賢母使子賢。
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在看到孩子在蛻變過程中,變得自己都不認識,她們特別容易焦慮,這種焦慮,就不能心平氣和地說話,直接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感情,以及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這個家庭陷入痛苦之中。
孩子們是一定希望媽媽的臉上天天掛著太陽。
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你今天好漂亮。媽媽問:為什么?孩子說:因為媽媽今天沒有生氣。
媽媽們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心情平和地與孩子交流,不打罵孩子。媽媽柔軟寬厚,家里的氣氛就如沐春風,輕松安寧。媽媽暴躁嚴苛,家里的氣氛就像凝固了一樣,讓人喘不過氣來。
所以,媽媽們,讓你們情緒像三月的陽光,溫暖而舒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