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秘的葉老師
芷吟向山下滾動,那團白氣把她包裹起來,讓她著地就像在氣墊上翻滾。
到山腳下時,滾動停止,她睜開了眼,站起身,發現自己渾身上下都好好的。那團白氣消散不見了。
已是日落時分。霞光映照在山下草地的斜坡上,有羊群在草坡緩慢走動,大團白色在淡黃的底色上慢慢移動,霞光映在它們毛茸茸的脊背上,閃閃爍爍。這種慢悠悠的狀態倒很安閑、適意,像是晚霞寫下的一首詩。
芷吟到家時,奶奶已做好晚飯,爸爸媽媽都在等她吃飯。
媽媽看見她,嗔怪道:“跑哪兒去了?這么晚才回來,讓人擔心!”
“我去爬香積山了。”
“香積山?那么遠,一個小姑娘自己跑去,你膽子也太大了。這次你安全回來了,就算了,以后可不能這樣,奶奶會很擔心的。”爸爸克制著自己的驚訝和擔憂,盡量用溫和的語氣說道。
“我只是想爬山散散心。也沒想到回來得這么晚,讓你們擔心。”芷吟說完,就埋頭吃飯,餓了一天,她吃得很急,也吃了很多。奶奶看她吃得這么香,臉上堆滿笑容。
芷吟晚飯吃得太多,到院子里走走消化消化,她邊走邊仰著頭,對著天空中星羅棋布的繁密星網看,過了好一陣兒,轉身跑進屋里。
奶奶和爸爸媽媽正圍坐在火爐邊聊著莊稼和收成。芷吟依偎在奶奶身邊,好奇地問:“奶奶,你知道 ‘捕氣老人’是怎么回事嗎?”
?“‘捕氣老人’啊,是傳說的會捕氣的藥師。聽說有一些樹啊,花啊,草啊什么的,修煉成精,可以化成人的樣子,就有一種特殊的精氣,這種氣能治病,能延壽,還有人說能長生不老呢。有采草藥的人能認出這些植物精變的人,還能抓住他們,取出他們的精氣。不過,誰也沒見過植物精,誰也沒見過會捕氣的藥師。我小時候還聽人說世界上有鬼,到老了還不是沒見過?這些都是瞎編瞎說的呀。”奶奶慈愛地撫摸著芷吟的頭,“好孩子,今天累了吧,早點去睡哦。”
“奶奶,我今天見到‘捕氣老人’了。”芷吟將白天在山頂上和下山的遭遇都說給大家聽。
爸爸笑了:“芷吟啊,好好學習,以后當個作家吧,現在編小說已經有點像樣了。”
媽媽也笑了:“就是,好好學習,以后考回融城,爸爸媽媽全力支持你做任何你喜歡的事。”
“我當然會好好學習的。我先去睡啦。”芷吟回到自己的房間,把白天的經歷都記錄在日記本上,結尾一句是:這么奇怪的事,大概也只有你這個小小的日記本會相信我了吧。哎!
初四夜晚,大雪紛飛,整整下了一夜。
初五一早,地上積了厚厚一層雪,爸爸媽媽卻不得不趕回融城上班。媽媽離開柳泉鎮的時候,緊緊擁抱住芷吟,叮囑她:“要聽奶奶的話,好好學習,多幫奶奶做些家務。”芷吟只是“嗯,嗯”一個勁兒地點頭。媽媽轉身上車離開時,抬起手臂,在眼睛處不住地擦拭。芷吟的眼淚也不停流淌,直到爸爸媽媽的身影在遠處的路口轉彎處消失,她還在對著雪地上那行車輪印發呆。奶奶把手臂輕輕搭在她肩上,攬著她回了家。
芷吟回到家,就找出計劃本,對自己的時間重新進行規劃,把一切能用來學習的時間都列出來,安排進去一項一項的學習任務。計劃設計完成,她立刻進入了學習狀態。
芷吟雖住在柳泉鎮,卻和這里的人們有著完全不同的節奏。她走路風風火火,學習爭分奪秒。柳泉鎮的人們走路、說話都慢悠悠,路上遇見個熟人就停下來彼此問候、閑聊一陣兒。奶奶的生活節律完全跟著太陽走,天亮起床,天黑休息。每晚奶奶和柳泉鎮的人們都進入夢鄉時,芷吟還在挑燈夜讀。早晨,芷吟和奶奶幾乎同步起床,奶奶做早飯,芷吟晨讀。
開學了。
芷吟在天微亮時就起床,穿上奶奶縫制的棉襖。棉襖是玫紅色背景,上面均勻點綴著朵朵淡黃的梅花。奶奶是出名的巧手,棉襖做得暖和又不顯臃腫,她穿著很合身。早飯后,她把棉襖、圍巾、帽子全部穿戴整齊,向香積山下的香積學校走去。路上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在這新學期第一天,都煥發著新的神采。
芷吟走進教室,看到許多同學都來了,他們三五成堆地聚在一起,有坐在桌子上的,有倚在講臺邊的,有站在角落里的,都像失散多年又重逢似的,急不可耐交流寒假的種種,喧鬧聲連成一片又一片。許多同學凍得一邊跺腳一邊雙手不停地互搓、哈氣,忙著交流,都顧不上去生火爐。
芷吟在融城上學時當了三年班長,養成一個習慣:看到有什么事情需要做,二話不說,先去做好。這會兒她擦凈一個空位,放好書包,走向講臺左邊的火爐區,按照這幾天在奶奶家學到的生火爐方法,從爐邊上用廢磚圍成的柴堆里取出一些玉米苞葉,放在火爐下面,再交錯著放上去五六個玉米芯,把煤塊鋪在最上層,劃著一根火柴,將火柴頭從爐眼伸進去點燃苞葉。很快煙氣在教室里彌漫開來,大家才注意到爐火邊多了一位新同學。
一些同學圍到火爐邊,嘰嘰喳喳地問她“你叫什么名字?”“你從哪里轉來的?”“你為什么要轉到我們這里啊?”“你看著不像大城市來的啊,竟然還會生火爐!”
芷吟一一做了回答,又埋頭去掃地。
她出去倒垃圾時,看到最后一排教室右邊,一個修長的身影在移動。仔細看看,才發現那排教室后面有一條河,那人手捧一本書,沿著河堤邊走邊朗讀著,隱約看見她口中不時呼出的熱氣,在遇到寒氣的瞬間凝成小團白煙。河里的冰層尚且厚硬,她穿一件淺棕色長款棉衣,上面點綴著黃色小花,棉衣下面露出一截藏青色長裙,絲毫沒有怕冷的動作。寒風中,蒼黃的柳條在她身前身后瑟縮著顫動,她的目光卻始終在書頁上。
她凝視著那個人,微笑地看著那個和自己一樣有晨讀習慣的人。她望著那人的披肩長發和裙身下擺在風中飄飛,忘了要去倒垃圾。
那人似乎意識到有人在看,朝她這邊望過來,她立刻轉身向垃圾堆走去。
芷吟回到教室幾分鐘后,亂哄哄的教室忽然安靜下來。剛才在河堤邊讀書的那個女子出現在教室門口,同學們的目光都被她吸引過去。
她身材高挑,五官精致,長發披肩,明顯地和這里那些被太陽曬得黑黝黝的女孩不同。她邁動盈盈腳步,走上講臺,站定了,靜靜地、含笑地看著臺下的同學們,她笑起來就像陽光照在盛開的花朵上那么明媚。她的眼睛好像汪著一湖水,將每位同學的倒影都映進去,讓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同學都覺得“她看見我了”。
?“大家好!”,她說了一句話就停下了。她的聲音,透著雪一般的晶亮,清純的音色里帶來一種幽遠,讓人想到宇宙洪荒一類的闊大時間與空間。她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同學們,溫和地說道:“我叫葉淺,從今天起擔任你們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
同學們看她都看得入神了,聽到這句話,才好像從另一個空間夢游回來似的,紛紛正了正身,用笑容迎接她那特別的聲音。
“剛才,我感受到每位同學身上都有一種高貴的品質。”她再次看向同學們, “這種品質,就是安靜。”
有個同學忽然舉起手,葉老師問他有什么事。他站起身,故作認真地說:“葉老師,我們班李冬冬,他最有這種品質,他每天都發呆很久,特別安靜。” 大家都看著最后一排靠窗的那位男同學,他的頭已經快低到桌面上了。
葉老師微笑看著他,認真地說:“古往今來,發呆和思考是人類智慧發展的重要方法。在發呆的時候,可以調整情緒,修復心靈,積累感覺,醞釀思想。還可以聽見大自然的心跳。只要不影響到聽課,發呆就是好事。”
聽到老師這樣說,那位男同學慢慢抬起頭來,他眼睛里像是閃過一道光,將一盞快要熄滅的燈重新點亮。他那表情變化,好像心底角落里的塵土都被葉老師的話吹凈、飄散了,無影無蹤,幽閉的門窗里有明亮的陽光照進去。
葉老師看了看李冬冬,說話的語速稍快了點,節奏和音高的變化更明顯,語調里洋溢著一種熱情,她說了很多關于安靜的內容,最后說道:“同學們正是在好動的年齡,好動是天性,如果能動起來也能靜下來,你們就會成為更豐富的人。如果你們能安靜下來,就能聽見花落花開的聲音,就能更好地享受陽光、享受風景,因為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才變得敏銳,才能接納大自然深處的智慧和力量。”
她講得有點深奧,但同學們都現出輕松、愉悅的表情,好像都能聽懂。
她用白粉筆在黑板上畫了個句號一樣的圓圈,建議大家盯著那個圖形或閉著眼,安靜十分鐘,什么也不做。
芷吟和大家一樣,盯著那個圓圈,試著讓自己完全靜下來,盯著盯著,她忽然轉移了視線,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葉老師衣服上的圖案。葉老師閉著眼,一動不動,正享受著她的安靜時光,同學們都盯著那個圓圈,表情平靜。
十分鐘到。葉老師請大家談談剛才那十分鐘里自己完全安靜下來的感受。同學們都說了自己的感受,各不相同。
輪到芷吟交流了,她先是抿著嘴唇,又張開嘴,深吸一口氣,吞吞吐吐地說:“我……我一直盯著那個白色圓圈看,我想知道……自己的心在這種安靜中能飛多遠。當時,葉老師站在講臺旁,那個白圈在她的腰邊,葉老師衣服上那些黃色小花……本來是含苞欲放的靜態,但那會兒它們正一朵一朵地慢慢綻開著,我的注意力……被它們吸引了,就去看那些小花的動態,聽那些小花嘻嘻哈哈地笑...... 十分鐘結束時,葉老師睜開眼,就在睜眼的瞬間,她衣服上所有的小黃花都像聽到命令似的,忽然停止開放……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她一說完,同學們都哈哈大笑,忍不住交頭接耳評點這位新同學的發言。
葉老師也在某個瞬間露出吃驚的表情,但她很快平靜下來,制止了同學們:“好了,大家別笑了。每個人真正安靜時,感受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在真正的靜中,確實有許多動態,人們說的‘靜中有動’就是這個意思。有些細微的動態和聲響,在喧鬧時容易被忽略,靜下來就可以把握住它們。這位同學說出了她獨特的感受。”
葉老師這樣說了之后,大家不再笑了,芷吟的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后面發新書、排座位時,芷吟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晚飯時,芷吟問奶奶:“奶奶,你聽說過畫龍點睛的故事嗎?”
奶奶打趣道:“我們莊稼人,哪知道你們那些文縐縐的故事喲!”
芷吟把這個故事講給奶奶聽,講完之后猶豫了一下,問道:“奶奶,你說有沒有那種很會做棉襖的巧手,做出來的衣服上面的花會自己開放呢?我是說,本來衣服上的花穿在身上的時候是沒開的,穿著穿著那些花就開了。你聽說過嗎?”
奶奶笑得皺紋都堆在了一起:“聽說過啊,那些神仙故事里頭,什么怪事都有的。觀音菩薩的玉凈瓶里,灑幾滴水出來,死了的樹都能活轉來呢!”
芷吟抿緊了嘴唇,回房間寫作業,走出堂屋時,瞥見門口掛著的日歷本上寫著“立春”。
她寫完作業后,將白天課堂上的奇事寫在了日記里,合上日記本之前,又拿起筆,在日期和天氣那一行,添加了“立春”兩個字。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