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當人們無法控制自己時,他們總是試圖盡可能地去控制外在的一切。
那些個性開放,又能真實面對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夠更深刻地來了解自己。
精神邊界:你的精神世界與外部客觀世界之間的分界線,精神邊界決定了你的個性。
每個人生來就具有四種功能:感覺、知覺、直覺和思考。
用別人的觀點來認識自我,這種從外在因素認識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自我認識更加模糊。
沒有持續的肯定,一個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判斷而放棄自我。
如果自我分裂和相互虐待備受推崇,有的人就會下意識地想把自己可怕的分裂經歷推廣給其他人,讓他們與自己一樣痛苦。
如果老是遭到別人的否定,一個人便很難相信自己。但一個人是應該有肯定自己的能力和自由的,我們可以把別人的言論,當成是別人自我保護的偽裝。
人們評價我們實際上是在假裝知道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在對我們精神邊界進行攻擊。
這些攻擊如果被接受,會導致我們暫時迷失自我,屈服于別人的控制。
當人們長期遭到這樣的空寂,就會最終忽視或無視自己的內心世界——處于自我分裂的狀態。
在年輕時,他就和自己想象的那一部分聯系在一起,而不是和他真實的自我相聯系。
他們熱愛那個自己虛構的愛人,因此不會去熱愛真正的愛人。
難道把握自我——思想、身體、精神還不足夠嗎?
控制就是依據自己的意志,通過身體語言或口頭上對他人或周圍的環境進行限制,以得到一定結果的行為。
培育型控制尊重我們自己和其他人的自由,使我們成為我們自己,使別人成為他們自己。
在夫妻關系或者父子關系中,有的人堅信自己真的很愛對方,但是他們的做法卻給對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為他們采取各種殘忍的方法,來迫使對方成為他們心中想象的人。
主導自己的生活,前提是不犧牲別人的幸福生活。
但只有當他們試圖把那個人變成自己想象中的人時,才算開始試圖控制別人。然后,這種逆向關系才變成控制關系。
努力去理解自己的感受。
已被確認的控制者,其明顯特征就是就是害怕分離,對分離的跡象非常敏感并會立即做出反應。
當你和某人分享你心靈最深處的情感時,你是最真實的。
我表現出了我要獨立的傾向。
控制者非常精于以被控制者的寶貴品質為目標,不斷采用各種手段去削弱它們。
因為這些品質,就像被控制者的內在情感一樣,通常是被控制者內在真實的體現。
詢問暗示著控制者和另一方之間是平等的。
詢問意味著默許了另一方的獨立意向。
詢問意味著認可另一方的自主。
直覺能挽救一個人的的生命;說它是一個確認,是因為直覺能夠正確地讀取并說出內心的真實感受。
結合起來對付其他人,是一種悲哀和病態的自助方案。
當涉及到自身感受的時候,你就是自己的權威。
當兩個人相互交流的時候,如果兩個人之間毫無區別,這種交流就沒有任何意義。
選擇能力是我們最基本的自由。
越清楚自己的人,越留心日常生活,就越能增強自由的力量——選擇的能力。
自由依賴清醒的頭腦。如果我們頭腦迷糊,就不能得到自由。
認知和自由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沒有自由,認知能力就會減退。沒有清醒的認識,自由也不長久。
如果我們失去了選擇的自由,生活就會變得沒有意義。生活沒有了意義,剩下的只有絕望。
進一步看,侵害自由的行為即否定了自由的普遍性(聯系),也否定了自由的特殊表現(區別)。
教育孩子侵犯邊界就是侵犯生命。
盡管幻覺的力量十分強大,可它僅僅是一種影響而已。一旦你了解它,就能削弱它的的力量。
了解自我能使我們更加深入看問題,不會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與自我的聯系使我們與強制力共存。
Controlling People
How to Recognize , Understand , and Deal with People Who Try To Control You .
控制大多是無意識的行為。
無意識不是強制的理由,它只是讓強制成為可能。
每個人都會有交流不暢的時候。
交流不暢是一方對另一方個性的抹殺。
不溝通、不理解是問題的關鍵。
對人對事適度掌控,生活才能愜意。
一個難題就是一個好的老師。如果一開始就忽略了答案的某一細節,以后,它隨時都可能給你帶來麻煩。
無意識的控制者習慣將責任歸咎于受害者。
人際關系緊張的人,結果與初衷總是背道而馳。
行為發生的情境很重要。
愛往往成了控制的理由。
目的很好,結果卻不一定好。
無視別人的存在,即使目的很好,結果卻不好。
天性是與生俱來的。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自我定義過程中,你創造了自己的精神邊界。
身體邊界的開放程度,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給自己下定義,這是我們的自由。
感覺、知覺、直覺和思考可以產生自我感。
被動式人格分裂是父母對孩子不斷的心理扭曲造成的。
孩子的邊界往往對一切教育開放。
父母經常隨便給孩子下定論,會使孩子失去自我。
主動式人格分裂使孩子被迫與自我感覺決裂。
人格分裂會導致知覺、感覺、直覺喪失。
沒有被逆向定義的孩子,真誠又充滿愛心。
孩提時代,成年人是孩子的上帝,但即使是上帝也不能隨便給人下定論。
保持真實的自我,雖然痛苦,結果卻很幸福。
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有人試圖強行控制你時,要懂得保護自己。
越是沒有自信的人,越是忽視自己的直覺。
只剩下思考功能的人,團隊合作會有問題。
對于別人的情況,我們總會有不了解的地方,因為這些都是隱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
逆向練習開始于對他人的假設。
只要是人就可能會有先入為主的看法。
正常的人際關系,會讓一個人努力去理解對方。
抵制控制者的攻擊首先要破除幻覺。
控制者往往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想來支配被控制者。
在家庭關系中,控制者把控制當做愛的體現。
控制者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對控制關系的依賴。
控制者最害怕被控制者有獨立的傾向。
對于控制者來說,最不希望他們的伴侶具有認識自我的力量和勇氣,因為這種個人意識就是分離的跡象。
控制者會千方百計地壓制獨立的傾向。
真實,對壓制性控制者來說是一個威脅。
壓制者非常精于以被控制者的特質為目標,不斷采用各種手段去削弱它們。
為確保自己的要求得以實現,控制者實際是在維護控制關系。
控制者很少實現對被控制者所承諾的事情。
控制者的心理需求——來自外界的認同和接受。
使自己免受恐懼采取的措施,比恐懼本身還要令人恐懼。
……………………
逆向建立自我
恐懼的禮物
逆向聯系
壓制性控制
逆向行為
逆向接觸
一致性聯系
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