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武志紅推薦過這本書《不要用愛控制我》。最近幾天才開始看。書里的內容挺有啟發性的,但是語句有些生硬,句子間的邏輯也有些別扭,可能是因為外國人語言習慣和我們不一樣,譯者只是進行了簡單翻譯的原因。
書中的內容有些重復,我對自己這幾天看過的內容進行下梳理。
第一部分,暴力沖突是從控制開始的。
我們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多更容易地受到別人的控制,也更多地不自覺地去控制別人。控制,大多是在無意識中發生的。那什么樣的行為是控制行為?人又為什么需要控制別人呢?
首先我們了解兩個概念,身體邊界和精神邊界。這是我們天生被賦予的權利。身體邊界很好理解,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時候,看到他的身體,占據的空間,就天然地知道了對方的身體邊界。例如肉體上的暴力行為如毆打、性侵就侵犯了身體邊界。相比于身體邊界,人的精神邊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是你的精神世界與外部客觀世界之間的分界線,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和描述。
控制,一般是侵犯了別人的身體界限或者精神界限,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身體和心理不斷發展的過程,身體邊界和精神邊界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
每個人出生時就有四個基本功能:感覺、知覺、直覺和思考。這些功能讓我們產生自我感,形成精神邊界。如果這四種功能受到損傷,就會讓我們與自己產生分裂,對自己產生懷疑,不知道自己是誰。
自我的分裂(書中稱為人格分裂)常常是由以下幾種情形造成的。
1.父母對孩子不斷的心理扭曲、不斷地對孩子下定義。當我們小時候的一些感受和感覺,經常被父母否定或者扭曲時,慢慢地我們就無法體驗自我、認識自我了。比如小孩子摔了一跤,膝蓋很痛,哭了起來,父母卻說“沒有受傷,哭什么?!一點也不疼。別人都看著呢,會笑話你”等等,小孩子就會慢慢地體驗不到自己內心的感受,而接受父母的評價。或者“我餓了”“怎么可能,你剛吃了東西”
2.文化環境、集體價值觀的影響。例如女孩子應該怎么樣,男孩子應該怎么樣等等。長期這樣,孩子慢慢地就與那些通過感覺、直接和知覺而來的信息割裂開來,使他們與自我產生分裂。
3.創傷。當受到創傷,感覺和知覺處于極度痛苦中時,我們會失去認知能力。
自我處于分裂狀態的人,往往只剩下了思考功能。他們會不相信自己的內心世界,懷疑忽視自己的內心感受。這樣的人需要別人來告訴他們的需要和感受,他們依據別人的期望、觀點和評價來建立自我。然而,這樣建立的自我沒有深度、缺乏發展空間,與社會很難融合。當人們完全地自我分裂,就會試圖去控制別人。
那么面對別人的評價和控制,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一、記住,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當一個人試圖評價你時,就是在對你進行控制。雖然他不一定意識的到。這時,你要明白沒有人比你更知道自己是誰。
二、有人試圖強行控制你時,要懂得保護自己。一個人的自我認知是天生的,不是他人賦予的,所以你不需要進行辯解或者解釋。
三、懂得識別別人對你的控制行為。
只要我們把精力放在認識自我、保持自我感上,就不會去控制別人,也能更多地和自己在一起,避免受到別人的控制。
控制,往往也意味著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