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就讓我跪碎膝蓋,BBC又一神片

下面這部片,只看開頭10分鐘,你就會開始懷疑人生。

……懷疑自己在地球上白住了這么久。

……懷疑自己的視力有問題。

不用懷疑了,你視力真的有問題……

口說無憑,直接上證物——

你覺得雨滴是圓的嗎?

錯。

它其實很像一個不斷蠕動的水母。

你覺得火焰就是那么平淡無奇地瞎冒嗎?

錯。

它有時像一朵宇宙星云,有時又像一個火焰舞娘。

你覺得彩虹就是一道道的赤橙紅綠青藍紫嗎?又錯。

一旦解鎖光譜范圍,彩虹能讓整個世界變色。

簡直到處灑滿了西柚汁橙汁葡萄汁……

相信這幾個畫面,已經擊潰了你視力2.0的自信。

別慌。

反正被這部紀錄片刷新三觀的人太多,紛紛忍不住給它打了……

9.1的超高分——

理查德·哈蒙德:看不見的世界》

Richard Hammond's Invisible Worlds

不僅是中國網友。

就在BBC這部紀錄片的原產地,英國那么大點地方,開播數據簡直瘋狂。

BBC1首播,吸引了430萬觀眾收看,17.6%收視率。

來自《Broadcast》

知道你沒概念……這么說吧,之前最紅的英劇《神探夏洛克第四季》也就590萬

從2008年至今,《看不見的世界》在英國一直保持著科學類紀錄片的最佳收視紀錄。

數據這么牛,因為它的畫面太驚人。

前面幾張圖,其實也都是日常小菜,現在看看沒見過的大自然吧——

首先,不一樣的閃電

都知道閃電是很快很快滴,速度每小時可達16萬公里。

想看清它,你的肉眼完全靠不住。

實際的閃電呢?

像一道會發光的樹枝。

或者更腦洞一點地打比喻,很像一部英文大片,正在華麗麗地展開標題。

再慢一點呢?又不一樣。

在300倍速專業慢動作攝像機的鏡頭下,閃電仿佛有了思維,正在對天空進行一些神秘的小動作。

閃電還算常見,它的“兄弟”不常見。

鬼閃,也是一種閃電現象,常被人們誤以為是UFO出現了。

嗯,不怪你誤會,因為它更快,出現的時間只有千分之一秒。

不光眼睛看不到,普通設備也拍不到。

這,就是“鬼閃”第一次現形——

很像一個游戲BOSS放出的終極華麗大招。

在30公里的高空,巨大的光柱瞬間爆發,城市也剎那間變得渺小。

后面還跟著光球,每一顆都像木星一樣亮。

片子中科學家破解了閃電,順便也對其他生物產生了興趣。

別以為,Sir下面就要給你看那種,蜂鳥鷹蛾的慢動作視頻……

這誰沒見過啊。

科學家這次選中的演員,更普通——

大黃蜂。

一般的慢速,它這么飛,好像很平穩。

再高速一些的攝像機能讓你看到,它其實飛得歪歪扭扭,腿的蠕動也看見了,小翅膀撲閃的動作也看見了……一副幼稚的萌態。

好,酷的來了——

現在朝它放一把煙霧吧,為了讓我們看見空氣流動的軌跡。

然后……

蜜蜂開始做出了一些飛機的動作,比如翻轉側飛。

每個向下的動作結束時,它會翻轉翅膀

這么肥胖的身軀,想不到它這么靈活吧?

再慢一點,我們能看得見每一次升空的氣流圖。

這時的大黃蜂,不像在飛行,更像是在……游泳。

借助這種拍攝,科學家發現了很多人們的盲點。

比如你以為下面這個,是手槍蝦用鉗子嚇跑了螃蟹,對吧?

嘿嘿,又錯。

蝦如其名,原來手槍蝦真的有“槍”……

它的子彈,長這樣:

別小看這一串強有力的氣泡,噴射速度讓人咋舌:

接近100公里/小時!

溫度,更讓人咋舌:

氣泡破碎時,會產生4700度高溫沖擊波,幾乎是太陽表面的溫度!

咳咳,所以。

螃蟹不是被嚇跑的,而是被烤跑的。

看到這,相信你問題來了:

讓我們開眼的這位大俠是誰?

收視這么給力,必須得提他——出鏡主持人理查德·哈蒙德(Richard Hammond)。

因其身材五短,被搭檔起名“鼴鼠”。

個子不高沒關系, “鼴鼠”從小還是一個正太臉。

憑這么有記憶力的外表,以及憂郁的眼神,幽默的談吐,他一直在收割觀眾。

主要是女觀眾……

他發現,自己主持啥,都是女觀眾捧場,比如他主持過一檔異常火爆的汽車節目《Top Gear》,按說是男觀眾的菜,結果半數觀眾還是女的……

這么吸引女性,看得出,他這個人很細膩。

只有夠細膩,才足以引薦這個看不見的世界啊。

當然,光靠細膩的男主角,是無法實現這么細膩的拍攝的。

在拍攝前,團隊早就意識到肉眼的短板——

人眼“照相機”,相當于400萬像素,落伍太多。

眨一次眼,50毫秒,大腦再分辨看到了什么,要150毫秒

正是這種延遲,讓我們錯過了這個世界的無數精彩瞬間。

此外,人眼能看到的可見光帶很窄,而光譜的實際范圍要廣的多。

就著眼睛的各種“不給力”,《看不見的世界》對癥下藥,用超高速攝像機、紅外攝像機,解鎖了這些驚人畫面。

這些畫面,可不是純為驚人拍的。

“看得見”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研究神秘世界的小規律。

比如靠紅外攝像機,人們破解了蜜蜂身份等級的秘密。

蛤?蜜蜂也有中產屌絲之分?

沒錯。要知道,蜜蜂是進化史上最復雜的生物之一。

蜂群的集體智慧,跟最強大的電腦一樣。(電腦還差一點,它不會產蜜……)

所以它們的社會,當然也等級森嚴。

我們看見的蜜蜂都是一個色,但紅外攝像機下的蜜蜂,顏色不一。

有亮黃,有暗藍,有暗黑……

不同的光色,代表不同的熱量。顏色越亮,溫度越高,責任就越大。

所以,我們人類是按有錢沒錢定尊卑……

而蜜蜂,是看誰熱誰涼定命運。

比如亮黃色,專職就是保姆,負責給蜂baby供暖,學名叫加熱蜂

然后還有補給蜂,專門負責給加熱蜂喂蜂蜜。

蜜蜂還算團結和諧吧,更多昆蟲的生存壓力,一點不比我們小。

在高速攝影機下,科學家還破解了鳳仙花的“性愛細節”

你看鳳仙花,好像很安靜,很賢淑對不對……

其實個個都是奮斗的心機婊。

它們只是看起來安靜,高速一拍就發現,都在兇猛地爭奪陽光、水分、空間……以及“男朋友”。

為了繁殖,一對水仙花CP,用盡了洪荒之力。

下面,是一次生命大和諧的高潮戲,“體位”很爆炸喲……

為什么說是高潮?

因為,種子的噴射速度驚人,達到6米/秒。(世上哪個男朋友能有這種速度……對不起我太污了)

好,都給我認真點!

看這部片,其實讓Sir想到了一部小說《微物之神》。

我們怎么看世界,不僅決定了宏觀世界的發展,還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三觀和審美。

四十五年前,約翰·伯格(藝術評論家兼劇作家)提出過一個概念——

觀看之道。

聽起來好像不稀奇。

“看”這個簡單動作,難道還有門道?

他說有二:

一是技術手段,決定看到的影像什么樣。

二是在觀看中,會滲入每個人自己的經驗、價值觀、圈子文化。(有興趣可以看約翰·伯格主持的BBC系列短片《觀看之道》)

《看不見的世界》,就是一。

一加上二呢?也有。

比如莫奈。

晚年他右眼被摘除晶狀體后,能看到兩個世界。

一幅畫在他眼中是兩樣的,可以從紅黃橘,變成藍白粉。

在旁人看,他缺失了某種功能。

但正是這種缺失的視角,讓他做出了每一幅都無比獨特的《睡蓮》系列,藝術評論家都說,莫奈“用他獨特的眼光,永遠改變了印象主義”。

所以,Sir一直信,主觀真的能影響客觀。

平庸的人,看待生活處處平庸。

而特別的人,即使沒有高速或紅外攝像機,也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然后,獲得不一樣的創造力。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B站有

編輯助理:日以繼夜的四百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冷夜的離去,迎來春天的黎明,晨光驅趕走寒霜,已是一季一年,暖春孕育生命,使萬丈花朵頻開而來,蝴蝶眾然翩翩起舞,又聽...
    齊一文閱讀 711評論 0 2
  • 在我腦海里,我們總是相聚又別離,在一起的日子充滿了樂?與苦。我曾經多么盼望,彼此能夠長廂廝守,我愛她一輩子,呵護她...
    書生亦百用閱讀 543評論 2 0
  • 我留短發并非是為了報效國家。 我上中學的時候,留一個現在看來傻逼到驚天動地的分頭,還是標準的三七開那種,每天早上起...
    向晚共邀歸閱讀 721評論 2 9
  • 本文首發于WX公眾號:林小言 There are no secrets tosuccess. It is the ...
    林小言閱讀 320評論 1 1
  • 一、廈門 有兩個城市是我所喜愛的,一個是生我的泉州,一個是擁有諸多回憶的廈門。然而,這次假期回到廈門,發現自己更愿...
    白十二是文字控閱讀 234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