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廈門
有兩個城市是我所喜愛的,一個是生我的泉州,一個是擁有諸多回憶的廈門。然而,這次假期回到廈門,發(fā)現自己更愿窩在屋內,不愿去行走,去造訪此城的美景。這個島城,可是隨處都有我青春的印跡啊,珍珠灣、南普陀、曾厝垵、鼓浪嶼、白鷺洲、中山街、白城、觀音山、龍舟池……,很熟悉這些名字,也對這些名字漸漸模糊,緩緩變淡,對這個城市似乎也沒以往的眷戀。我成了釀酒師,一切的記憶只是原材料,若是沒有時間去發(fā)酵就沒有味道,而我想要的是一壇好酒。該忘了就讓它在記憶里褪去,忘不掉的自然銘記于心,不再刻意為過去尋找證據。
青春有散場,但是,不散的是情懷,而廈門,就是一個情懷,僅此而已。
二、云水謠
南靖的云水謠,在山路的百轉千回里,一見到,便萌生愛意。還記得“桃花源”嗎?假若云水謠沒有被商業(yè)化,沒有被外界的游人所侵擾,那它就是近乎完美的田園世界。那里的人們,概是不知道山外有人的。山巒、田野、屋舍、果園、大榕樹、流水、水車,一切是詩的,還有榕樹下或喝茶或拉二胡或戲水的人們,他們的心中也是有詩的,誰說非得寶馬香車才能生活?他們用兩手兩腳卻足以締造一個另無數人想往的理想生活,自然、安詳與寧靜。土樓里的農夫老嫗,隨四季的變換耕種勞作,看兒孫日漸成長,聽溪邊的鵝咯咯叫,偶爾來口煙,那是幸福的模樣。我走在溪邊的鵝卵石之上,感覺一切游人的到來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破壞了別人的靜謐生活。
三、龍硿洞
龍硿洞,距離龍巖市區(qū)四五十公里,一路除了山還是山,車開得較慢,得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達。我是比較崇尚自然的,可看了龍硿洞,我以為一切的人工并不都是可惡的,而有的天工是需要人工去修飾的,在不毀壞天工的基礎上采用人工,那亦是一種天人合一,只要和諧便可。龍硿洞屬于喀斯特地貌,具有腐蝕性的水對巖石進行雕刻,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石,如青蛙,如大象,如天狗,如飛龍,等等,在五彩燈光的映射下,更是美輪美奐,假如沒有人們去挖掘去加工,那大自然的這些鬼斧神工豈不被埋沒?一切美的東西都應該被昭示,被珍惜。洞尾有一條兩米左右寬兩三百長米的地下河,可劃船而出,若是行走,河邊只有能容一人而過的小道,游人是一個跟著一個出洞口的。洞口有龍?zhí)逗嫌泻耐ぃ接谷缥逸叄瑢θ绱司埃篃o文以對。這個世界不乏科學巨匠,但是文學工匠太少太少了,少得辜負了美景風光。
四、青春與美景
對于出行,我漸漸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當在旅館落腳,一定會喝兩瓶酒,這是緬懷青春,也是對未來的一種祝愿。
一年前的國慶,我第一次獨自旅行,一個人,一個包,還有一顆想出走的心。去的是南昌,在那看了160米高的摩天輪——南昌之星,秋水廣場氣勢磅礴的噴泉群,贛江邊靜靜佇立的滕王閣,一個人看風景總是孤寂的,但是,你一路上沒人說話,會不斷地叩問自己,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我走過的路還很少,看過的風景也不多,然而,至少學會了一個人行走,想去哪的時候便可以去,山高水長,慢慢賞,愿不負青春與美景。
于泉州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