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5/10/28 ? PM5:30-8:30
閱讀書本:《空間設計》 P10-80
閱讀方法:辨析文體: 介紹性文字配圖,整體式學習法,速讀一遍,劃線重點(除第一章一共49個需重點理解知識點),畫圖,精讀一遍,寫讀書筆記,繪圖,記憶
閱讀目的:獲取新知,鞏固舊解,訓練整體式學習法
閱讀理解:
1人最開始感觸來源于身邊。自然的洞穴有了建筑的雛形,自然風景有了園林的雛形。于今,改造自然成主流,城市成為現代人主體,因而環境藝術,大地藝術,公共藝術,裝置藝術開始啟發而生。
2古人尋找天然的洞穴作為居所,并試圖改造,像英國salisbury的大石陣,體現古人對空間的探索與理解進入一個自覺時期,既懂得運用現有材料,也在嘗試簡易組合與加工,形成原始空間,并做它用。
3早期人類空間創造特點: 1金子塔,神廟,秦始皇陵雄偉2石材木材為主要材料,這與加工技藝有關。3此時期繪畫,雕塑還并不多,空間載體主要為建筑。4造型上極具藝術性,這些建筑大多為紀念性,且大多與宗教與極權有關。因而要體現的精神性。
4哥特教堂沖天而上的尖塔,神秘仿佛接近上帝。從拱側透過的小窗射過來的光變幻淋漓。這實現由得歸于交叉肋骨拱有效減輕拱頂重量與尖拱化解拱頂重量對拱腳的側推力。
5中世紀的面向神性,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逐漸減弱,而漸漸偏向羅馬希臘的面對現實,肯定人生的傾向。起源于意大利,講求古典式構圖,古典柱式。
6巴洛克建筑曲線,動感激動人心,富麗堂皇,如羅馬的耶穌會教堂。羅馬的圣卡洛教堂。隨后優雅別致輕松的洛可可風格,主要反映在室內裝飾上,小副繪畫,淺浮雕。木地板,墻面多用木犀板和鏡子。
7在西方階段性的跨過一個個階段時,個體建筑越來越大時。這時中國的建筑卻以平穩連續的方式向前發展: 不斷在水平向上擴張。
8和諧,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山水石池植物溶于一園,借景,對景,隔景,分景手法極盡,而創造出藝術意境。園林,營造出士大夫的人文情懷與獨特的空間體驗。
應用與實踐:
1思考中西方傳統建筑空間的異同以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觀察身邊不同類型的建筑空間并對其進行分析。
2對中國或西方傳統建筑空間的特征進行抽象,以此為主題做空間想像練習,用設計草圖的形式進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