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關系,我的微信好友已經三四百人了,里面很多人,親人,朋友,同事,陌生人。記得有個朋友說用微信已經六年了,但好友從來不會超過100人,因為他會每隔一定的來清理自己的好友,把一些無效的社交友刪掉。當時聽到,挺驚訝的,畢竟微信是2011年推出使用的,他應該是微信的元老級用戶了。一方面,是驚訝他的微信好友少,另一點驚訝他怎么會有這種潔癖。后來自己也效仿他這么做刪掉一大批,但...之后刪除的朋友又主動加上我,弄得挺不好意思,就沒再刪除微友了。
入職江蘇伊斯特威爾已經快兩周了,因為工作需要添加了好些個同事,有的是本部門的,有的是其他部門的,還有的是其他公司的。我有個習慣就是在添加好友時會去看看對方的朋友圈,想了解他平時是什么樣的人,結果發現大都設置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一時間挺失落。并不是自己多么好奇對方的經歷,本就是萍水相逢,就是想明確對生人的界限——如果三觀挺合的人,交個朋友也不錯,若是個無聊的人,也不必花費太多心思。
這個心理,挺常見的,有人不爽這般主觀意識強烈的看人下菜碟,覺得不公平又膚淺,也不乏有人認為交往之初盡量做到心里有譜十分正常且正確。
我會在剛加好友就去看對方朋友圈這個舉動,讓我意識到一個稍顯悲觀的事實:長大后,我們不可能毫無防備的接近他人。圈子不同,不必硬融,道理很好。但總要有所了解才好判斷是不是志趣相投,在我欲接近又不曉得如何投其所好,在你允許的情況下了解一番未嘗不失為一種禮貌的方式。
恰好,朋友圈的屬性就是,你給人家看的都是想讓人家看的,至少當時是表達欲強烈的圖像及言論;
設置成【三天朋友圈可見】大概是既想給人家看,又想閱后即焚,像是既可以刷一把存在感,又在事后保留了隱私。但實際上,真正的答案我認為一定是隱藏背后,是一些不愿意啟齒的東西,一種負面的情緒。
情感上無可厚非,邏輯上似通非通。
畢竟對大部分人來說,熟絡前的壁壘,不會因為對方的防備打破。
巧的是,人人看法均有不同,世上多得是分不出好壞對錯的事兒,我們更加喜歡怎么舒服怎么來。
你不愿意被人窺探隱私,不愿意讓人看到過去傻逼的言論,不愿意被單方面隔離,但..又想給自己留下一個對當初的念想,你選擇設置成【三天朋友圈可見】分組可見或干脆關閉。
嘗試跳出個人情緒去看待這個問題,感覺這個功能既然被開發出來,又被高度使用,一定是基于現實用戶操作數據的考慮。例如我朋友圈就有這么一類人,每次發完內容,過一段時間就不見了,要么是刪了,要么隱藏為自己可見。
初中時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現在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但仍然記得漁人離開世外桃源時,桃花源中人的交代:
「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能想到的唯一可以說服自己的點,就是這一句,不足為外人道也。所以拉起防線,維持尊嚴,保護隱私的一切行為,都有了一個看似不近人情實則有跡可循的理由。既想言論得到別人注意,又想精神獨立不愿被人徹底了解。既想灑脫做人,又不想笑罵由人。
有時候感覺奇葩說這個節目不錯,牢記看法沒有高下,只有左右,接受多元并不代表失去自己,反而是一種和解,得以面對更多人。
【三天朋友圈可見】這個功能的開放關閉,都是個人選擇的權利,我們不能左右別人。當世界上有人在偷偷的關注著你,對于愛你的人,最難過的莫過于你拒絕了別人對你關注。
當風景再也沒有人看了,它就不叫風景了,只能說是存在。
希望你,認識了一個朋友圈對你開放的美女,還能驚喜的發現善良且有趣;
希望你,認識了一個朋友圈不完全開放的帥哥,也能夠理解他自珍敝帚,不輕易下斷言;
作為一個基本不會撩也很難被撩的人表示,以上情況雖然不容易發生,但..依然值得期待!嘿嘿..這個目前我就不需要了!
就我個人來說,分組可見基本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很少刪朋友圈是因為相信忘記過去等于背叛歷史,所以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會在反悔當初言論的時候選擇刪除。之所以不選擇三天可見的功能,主要是不想我的朋友,不想關注我的人在我這里體驗那種失落感。
相比較刷朋友圈,我刷微博的好友圈會比較多。但當想起某個朋友,想看看你最近過得好不好,在這個時代,看對方的朋友圈甚至會優先于直接電聯,此時卻發現我看不到你最近的動態,我沒法去怪你做的自我太不夠意思,你自有你的理由,只是我會遺憾因為我未能及時關注你而失去了多了解你的機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工作,因為家庭,因為生活,大部分關系會因為疏于聯系而慢慢變淡,大部分關系也都只存在當前的生活圈。了解過一些人的真實境遇,看到過一些人的朋友圈,給我的感受就是“總在人前幸福,總在人后孤獨”,這也是自畢業步入社會后,生活帶給我的最大感觸吧!
以上,僅僅針對好朋友!也許有一天境界高了我也會關閉朋友圈(這個...應該不會關閉,曾經高考期間關閉過自己的QQ空間,后來好些個好友一一詢問,此后再也沒關過了),也許面對無效社交會再刪無效好友。每個人都不是圣人,不能關照每個人都會怎么想,我在乎的人無非是那些人而已。所以理解是一回事,希望又是另一回事。
最在乎的人,希望你們可以一直讓我肆意參與你的日常,山高水長,沒皮沒臉,該笑話你的時候放心笑話,但..心里始終覺得你就是對就是好就是替代不了!
??[g??t你,為什么朋友圈僅三天可見?
——王文靜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的微信好友已經三四百人了,里面很多人,親人,朋友,同事,陌生人。記得有個朋友說用微信已經六年了,但好友從來不會超過100人,因為他會每隔一定的來清理自己的好友,把一些無效的社交友刪掉。當時聽到,挺驚訝的,畢竟微信是2011年推出使用的,他應該是微信的元老級用戶了。一方面,是驚訝他的微信好友少,另一點驚訝他怎么會有這種潔癖。后來自己也效仿他這么做刪掉一大批,但...之后刪除的朋友又主動加上我,弄得挺不好意思,就沒再刪除微友了。
入職江蘇伊斯特威爾已經快兩周了,因為工作需要添加了好些個同事,有的是本部門的,有的是其他部門的,還有的是其他公司的。我有個習慣就是在添加好友時會去看看對方的朋友圈,想了解他平時是什么樣的人,結果發現大都設置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一時間挺失落。并不是自己多么好奇對方的經歷,本就是萍水相逢,就是想明確對生人的界限——如果三觀挺合的人,交個朋友也不錯,若是個無聊的人,也不必花費太多心思。
這個心理,挺常見的,有人不爽這般主觀意識強烈的看人下菜碟,覺得不公平又膚淺,也不乏有人認為交往之初盡量做到心里有譜十分正常且正確。
我會在剛加好友就去看對方朋友圈這個舉動,讓我意識到一個稍顯悲觀的事實:長大后,我們不可能毫無防備的接近他人。圈子不同,不必硬融,道理很好。但總要有所了解才好判斷是不是志趣相投,在我欲接近又不曉得如何投其所好,在你允許的情況下了解一番未嘗不失為一種禮貌的方式。
恰好,朋友圈的屬性就是,你給人家看的都是想讓人家看的,至少當時是表達欲強烈的圖像及言論;
設置成【三天朋友圈可見】大概是既想給人家看,又想閱后即焚,像是既可以刷一把存在感,又在事后保留了隱私。但實際上,真正的答案我認為一定是隱藏背后,是一些不愿意啟齒的東西,一種負面的情緒。
情感上無可厚非,邏輯上似通非通。
畢竟對大部分人來說,熟絡前的壁壘,不會因為對方的防備打破。
巧的是,人人看法均有不同,世上多得是分不出好壞對錯的事兒,我們更加喜歡怎么舒服怎么來。
你不愿意被人窺探隱私,不愿意讓人看到過去傻逼的言論,不愿意被單方面隔離,但..又想給自己留下一個對當初的念想,你選擇設置成【三天朋友圈可見】分組可見或干脆關閉。
嘗試跳出個人情緒去看待這個問題,感覺這個功能既然被開發出來,又被高度使用,一定是基于現實用戶操作數據的考慮。例如我朋友圈就有這么一類人,每次發完內容,過一段時間就不見了,要么是刪了,要么隱藏為自己可見。
初中時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現在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但仍然記得漁人離開世外桃源時,桃花源中人的交代:
「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能想到的唯一可以說服自己的點,就是這一句,不足為外人道也。所以拉起防線,維持尊嚴,保護隱私的一切行為,都有了一個看似不近人情實則有跡可循的理由。既想言論得到別人注意,又想精神獨立不愿被人徹底了解。既想灑脫做人,又不想笑罵由人。
有時候感覺奇葩說這個節目不錯,牢記看法沒有高下,只有左右,接受多元并不代表失去自己,反而是一種和解,得以面對更多人。
【三天朋友圈可見】這個功能的開放關閉,都是個人選擇的權利,我們不能左右別人。當世界上有人在偷偷的關注著你,對于愛你的人,最難過的莫過于你拒絕了別人對你關注。
當風景再也沒有人看了,它就不叫風景了,只能說是存在。
希望你,認識了一個朋友圈對你開放的美女,還能驚喜的發現善良且有趣;
希望你,認識了一個朋友圈不完全開放的帥哥,也能夠理解他自珍敝帚,不輕易下斷言;
作為一個基本不會撩也很難被撩的人表示,以上情況雖然不容易發生,但..依然值得期待!嘿嘿..這個目前我就不需要了!
就我個人來說,分組可見基本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很少刪朋友圈是因為相信忘記過去等于背叛歷史,所以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會在反悔當初言論的時候選擇刪除。之所以不選擇三天可見的功能,主要是不想我的朋友,不想關注我的人在我這里體驗那種失落感。
相比較刷朋友圈,我刷微博的好友圈會比較多。但當想起某個朋友,想看看你最近過得好不好,在這個時代,看對方的朋友圈甚至會優先于直接電聯,此時卻發現我看不到你最近的動態,我沒法去怪你做的自我太不夠意思,你自有你的理由,只是我會遺憾因為我未能及時關注你而失去了多了解你的機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工作,因為家庭,因為生活,大部分關系會因為疏于聯系而慢慢變淡,大部分關系也都只存在當前的生活圈。了解過一些人的真實境遇,看到過一些人的朋友圈,給我的感受就是“總在人前幸福,總在人后孤獨”,這也是自畢業步入社會后,生活帶給我的最大感觸吧!
以上,僅僅針對好朋友!也許有一天境界高了我也會關閉朋友圈(這個...應該不會關閉,曾經高考期間關閉過自己的QQ空間,后來好些個好友一一詢問,此后再也沒關過了),也許面對無效社交會再刪無效好友。每個人都不是圣人,不能關照每個人都會怎么想,我在乎的人無非是那些人而已。所以理解是一回事,希望又是另一回事。
最在乎的人,希望你們可以一直讓我肆意參與你的日常,山高水長,沒皮沒臉,該笑話你的時候放心笑話,但..心里始終覺得你就是對就是好就是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