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易仁永澄老師的分身術訓練營之前,我一度以為“分身”是指一心多用。于是內心思忖:“這和如今泛濫成災的軟文不余遺力的鼓吹,有什么區別。”但永澄老師表現出來的實力和干貨,確實十分有價值,于是本著“人生應不斷進取”的理念,屁顛屁顛地報了名。
? 小隊通過后,負責運營的李維嘉老師,很快布置了入營預作業:學習課程《成為高效能人士,你只差一個習慣》,并以此撰寫文章,回顧課程并描述感悟。
一,分身術的含義
? 開門見山,既然是分身術訓練營,就要先理解分身術的含義。為了幫助理解,永澄老師舉了一個很通俗的例子:人和狗吃飯時的區別。狗知道自己在吃飯,人也知道自己在吃飯。然而,狗不知道自己知道自己在吃飯,人知道自己知道自己在吃飯。在這里我借用一下老師的ppt。
? 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成為人,在于他有自我意識。正是這種自我意識,促使人類不斷地學習、分析和思考,避開錯誤和風險,充分利用自己擁有的資源,加速成長。
? 所以,我們所擁有的分身術,就是指我們的自我意識,即我們可以在經歷一件事情的時候,從感性的控制中分離出來,從一個更客觀、理智的角度去看待它。
? 以我昨天看到的一個新聞為例。一女子開車時被一名男性碰瓷,由于女子及時停車,男子并沒有碰瓷成功。因為沒有訛到賠償,碰瓷男惱羞成怒給女子一個巴掌。女子當然很憤怒,但是憤怒的她并沒有沖上去和對方硬拼,因為她的理智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打不過一個男子的。于是她當場掏出兩千對看熱鬧的路人說:誰能上去幫我揍他,錢就是誰的。人群一陣騷動,果然出來了兩個小伙子,對著碰瓷男一頓狂扇。報了一掌之仇的女子也很講信用,給錢之后便開車走人了。
? 且不從道德上評論,這可以說是一個“主動分身”的良好案例。女子沒有被憤怒束縛而沖昏頭腦——她在陷入困境時,主動跳出來,從理性的、局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通過合理的辦法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 看到這里時,我們不妨想想自己,在生活遭遇挫折或者與他人發生爭執的時候,我們有沒有“主動分身”,從感性小我中掙脫出來,去換個方向思考問題?不把時間花在沒有意義的抱怨、拖延、固步自封之上,而是采取措施主動解決,這本身就是高效能的體現啊。
二,人生才是目的
? 面臨一個問題,你可以選擇無奈、沮喪、束手無策;也可以選擇積極、承擔、主動思考。你可以試著回憶一下自己過往的選擇,是低要求,還是高標準?是隨意敲定,還是慎重權衡?
?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成為什么樣的人。正是這樣迥異的選擇,造就了每一個人不一樣的人生。
? 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也許已經很成功,你也許已經很落魄。但這并不重要。過往已經成為過往,可人生還要繼續——不因為成就而停止腳步,不因為失敗而放棄信心。
? 我們,還有現在,還有未來。
? 得失和手段,都是暫時的。我們活著的真正目的,是成為自己期待成為的人,是過上自己期待過上的人生。
? “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必須,充分利用分身思考的方式,不斷加強這種思維能力,以做正確的選擇;你必須,充分利用每一次的主動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過的更好。”
三,如何進行“分身思維”
?根據“人類行為本質模型”,人在面臨問題的時候,“小我”(或稱感性之我)會瞬間做出本能的反應:“這個問題對我有傷害,我要保護自己,回避這個問題。”?
? 因此大多數人會出現類似這樣的情況:“作業明天就要交了,而我還沒開始做。怎么辦怎么辦?” ?“論文還沒寫?好難好費腦,真心不想動啊。看完這篇小說我再做吧。”
? 無意識的大腦,會遵從“小我”發出的指令,選擇盡量拖延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 分身的本質在于,驅動大腦做有意識的思考,控制自己做理性分析,并根據理性分析做出正確的反應:“這是我的問題,它需要由我來解決,無論我喜不喜歡,舒不舒服,愿不愿意,我都不能逃避,因為這是我的責任。”
? 我們不妨把外界的刺激看作是一次次磨練,在磨練之中,我們不斷地使用自我意識,覺察感性我的動機,對它進行疏導。在環境刺激與行為回應之間留有余地,讓自己做出正確、理性的選擇。
四,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 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創造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外部環境,通過自我意識,依據自己想要的東西來主動做出選擇,而不是讓環境逼迫自己草草了事。
? 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積極主動,就是要依靠自己,全然信任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在磨練中通過自己的感悟獲得成長。而這一切,沒有一點是與他人有關系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事;每一個問題,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把問題推卸給外界,沒有人可以傷害你,除非你愿意。
? 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積極主動,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1,意愿。是積極主動在個人表層的體現。
2,資源。是個人對外界的掌控能力,對于任何人來說,他所擁有的資源是充沛的,但你要動手去取,沒有人會自動把資源送到你手上。
3,選擇權。積極主動的人,在刺激和回應之間留有選擇權。
4,自我決定。積極主動的人,在本質上明晰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會按照目標嚴格完成任務。“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是由自我決定的。
后記:
? 永澄老師的課程,從頭到尾滿滿的干貨,通過貼近生活的例子、生動樸實的語言,指出了我存在的思維誤區,提出了科學細致的執行理念,而這顯然與他善于思考和總結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 從他的分享中也可以看出來,他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斷地貫穿著“知曉—理解—使用—應用—評估—創新”的思維方式,才能有這樣扎實到位、使人醍醐灌頂的總結。
? 我想,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是處理事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嚴謹科學的心態吧。
? 如若停止思考,我們不過是在死去。所幸的是,我有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