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Terrible 2 Horrible 3(可怕的2歲,恐怖的3歲)的說法,航航現在2歲半,確實呈現了一些除了迅速長高以外的有趣變化。于是速速入手了封皮上寫著——耶魯大學20年研究成果——的這本《你的2歲孩子》來學習。
書中整理了2歲-2歲半-近3歲的完整的成長觀察和父母與這個年齡段的相處技巧。并回答了讀者的來信作為案例分享。我的個人感受是,可讀性60分/100分滿分,最有價值的部分是相處技巧這個部分,對照航航的發展,總結如下:
技巧一:約定規矩
一般情況下,孩子都傾向于按既定規矩行事,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把每天讓人頭疼的事情定下一定的規矩,讓他按照這一規矩做事。
入睡規矩可以是這樣的:孩子先脫衣服洗澡、洗臉、刷牙,然后換上舒服的睡衣,睡前先上廁所,然后上床躺好聽大人講故事(具體的故事內容也要提前定好),聽完故事,與孩子互相擁抱、親親,然后關燈睡覺。不要因為某件事情而加速完成定好的成規,或者縮減其中某個環節,最好一心一意地去完成。
航航養成筆記:雖說這一時期是孩子規則意識的重要敏感期,航航可不是任人安排的那個類型。他聽到洗澡和洗臉的字眼,就會哭鬧反抗,雖然強制幾次洗到最后都還恢復了平靜,并且自言自語的說——航航一點兒都沒哭,甚至開心地邀請你夸贊他。但洗之前的撕心裂肺卻是每日必修課。于是,看到本書提到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就是違背意愿,不僅是大人的,還有他們自己的意愿。因為到最后,他們自己也都不知道自己的意愿是什么了。此時比較建議的做法就是,轉移注意力。我采取的辦法是:用洗澡可以在洗手間吹泡泡為吸引,讓他自愿去洗澡,馬上就沒有了哭鬧,自愿地就去了。洗臉的時候,播放1-2集他喜歡看的動畫片和他最近著迷的一首英文歌。結果洗臉泡腳,剪指甲一攬子事情做完,他就困得不行了,接下來就是睡前故事和拍拍入睡了,很省心。進入困的狀態和用溫度40度左右的水泡腳有直接關系。
技巧二:接受孩子追求“一致”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傾向于“重復”和“一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保持他自己的玩具及其他物件擺放在家里一個固定的、他非常熟悉的地方,并且要養成他自己擺放東西的習慣。當他們知道事情會怎么進行時,會覺得非常開心。
航航養成筆記:有三件事體現了他內心希望保持一致性:他特別喜歡找到相同的東西,當找到兩個相同物品,或不同物品有相同特征時,他會拿起來,大聲告訴大人。另外一件事,是航航喜歡聽相同的故事,而且喜歡在同樣的地方,比如近期是在爸爸媽媽的床上,聽媽媽講相同的故事。另外一件事是這次幼兒園的面試,幼兒園是典型的蒙臺梭利教育方式,物品擺放井然有序,符合孩子的內在建構要求,航航在這樣的環境下,顯得特別的安靜。這也充分體現了他對一致性,有序性的要求。
技巧三:接受并允許他有寄托物
兩歲的孩子已經懂得尋求一定的安全感,他會把身邊的一些東西作為安全感來源的寄托物(譬如他心愛的娃娃或汽車,或者是他的手指頭等)
航航養成筆記:汽車和大拇指都是航航的心愛之物。口欲期也能夠解釋這個階段孩子對吮吸大拇指的喜愛。我因為讀到過很多相關資料,關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這個特點,其實并不擔心,因為它會自動消除,不必花時間和精力去刻意糾正,我們這一個時代的父母比較難的地方,是祖父母的干預:奶奶的擔心是源于衛生,姥姥的擔心是來自于孩子的成熟度,認為吮吸大拇指就是幼稚的表現,應該糾正。說服祖父母,要比對待孩子困難得多。解釋往往換來的結果就是更多的不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對祖父母的依賴,自己獨立帶孩子。
技巧四:收好不能讓他拿到的重要物品
與更小的孩子一樣,兩歲的孩子仍然不具備行為控制力,因此要時刻記住把不能讓他拿的重要物品收好(他自己還不能分辨一件物品是不是能拿)。
這樣做并不是要我們不去教導,或者讓他知難而退,而是教他了解“常識”。只有等他長到足夠大,有了行為控制力時,必要的“引導”對他才是行之有效的。
航航養成筆記:兩歲半的孩子幾乎是離不開人的,必須要成人的看護。我個人的經驗是,與其不停地告誡孩子,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不如將家里面的所有危險品束之高閣,墻壁插銷各種插頭全部用保護器保護起來。一個非常有趣的小例子,航航的動作非常之快,一天我和阿姨剛說一句話,就這么一秒鐘的功夫,他突然從一個盒子里拿了一塊巧克力放進嘴里,雖然不是什么危險食品,但是也不是我們希望他現在就嘗試的食品。我迅速收起了剩下的巧克力。可五分鐘之后,我正在吃維生素b群,剛喝水的工夫,他突然從盒子里面拿出了一粒維生素b塞進嘴里。我暗自啞然,饒有興趣的問他:航航,好吃么?他緊鎖眉頭,裝作一派淡定,繼續咀嚼品嘗,1分鐘后,他一句話沒說,跑去垃圾桶,抱著桶開始吐嘴里的東西。因為維生素b特別的苦,正常我都是直接吞服的,但同時也沒有什么危害,所以我就沒有去阻止他亂吃。這是一個典型的正面管教的方法,就讓他嘗試自然結果。于是我抱起他,問道:航航,下次還不經過允許亂吃東西么?他篤定地說:不了。不過看到本條建議,我們作為父母還是要堅定的把孩子更不能吃不能嘗試的東西,放在他們不可接觸的地方。
技巧五:對孩子的指令要留有余地
“不把你自己的玩具收起來,就不能吃這個蘋果。”還不如說:“要吃蘋果了,我們先把這些玩具收起來!”即便他不肯聽你的,沒有乖乖收拾好玩具,你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話不起作用而覺得顏面盡失。保全你的面子的方法有:盡量用“我們一起來弄??”這樣的說法,雖然你可能要自己承擔大多數的工作;
假使孩子非常黏人,那你就用明確的態度回答他,直截了當告訴他你的意思,這比用模棱兩可的態度和商量的語氣有效得多。你最好說:“我必須要去上班了,晚上回來陪你玩。”而不是詢問他:“我上班去了,好嗎?”
航航養成筆記:在航航不到兩歲的時候,我使用的指令性語言就已經帶有余地。我說讓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情吧,比如說一起收拾吧,一起送玩具回家吧等等。雖說大多數情況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完成,但漸漸地,孩子還是會搭把手,有的時候心情好了,航航一個人完成的時候也是有的。同時我會設計一些游戲,比如說,讓他瞄準扔垃圾,或者瞄準玩具箱練習"投籃",即便是指令,也要考慮如何能讓他心甘情愿地主動完成。語言上留余地,其實是給大人留面子,讓大人不至于在不可預測的孩子反應中,燃起怒火。
技巧六:盡量想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他不喜歡做我們想讓他做的事情,我們就要盡量避免與他硬碰硬地正面沖突,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你硬來,他也可能會跟你“死磕”到底。最終不得不繳械投降的還會是你,所以,用其他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是明智之選。
比如說,你會因為他不配合換衣服而非常生氣,此時不要對他大吼大叫,只需要跟他說說話,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你的談話上來,他就會乖乖配合你給他換衣服了。常被一些談話吸引住是兩歲多的孩子普遍的特點。
航航養成筆記:早晨的起床氣,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的普遍問題。與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我的做法是,拉開窗簾,讓陽光灑進來,啟動他喜歡聽的音樂,跟他聊聊,今天,早上的早餐,歷數一下早餐的內容,然后再自言自語一下,早上的行動安排,一定要包含一件兩件他比較感興趣的活動,這樣差不多過五分鐘到十分鐘,他就會積極主動的起床了。
技巧七:不要讓他跟你“討價還價”
盡量不要用“以后再做??”這樣的說法,例如他非常想做一件他不能做的事情,你如果告訴他“以后才可以”就大錯特錯了,你可能陷入一種永無止境的循環反復中,他會說:“不行,就現在!”“不行,現在就可以做!”如果這件事是可以過段時間才能做的,那你不妨告訴他:“我們首先要??然后才能??”讓孩子覺得你說的更有意思,而且有了更好的選擇,他極有可能會很快忘了原來的想法。要么你就轉移話題,故意拖延時間,直到他能做這件事情為止。
航航養成筆記:想必,父母們都有被孩子糾纏著買東西的場景。有一次我帶航航外出去mall,他看到兒童玩具店,就沖了進去,里面有琳瑯滿目的,吸引他的各種小車。他當時就想讓我給買車。他本身已經有上百輛車了,因此,這一次的無目標性購物,我不太想滿足他。就想起了這一段避免討價還價的技巧,我用了這個方法,我對他說:航航家里的車非常的多,我們今天,先要研究一下,我們到底有多少輛車,媽媽可以跟你一起做一件事兒,就是我們把,車頭對車尾,把所有車,排成一字形,看我們的車到底可以排成多長,好不好?航航覺得這個想法很稀奇,就立即同意了,一場買與不買的討價還價沒有開始就這樣結束了。順利得難以置信。
技巧八:自己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好的辦法就是分散他對這件事的專注度,抑或讓他自己說出解決這件事,抑或讓他自己說出解決這件事情的辦法。但有時候這個方法并不奏效,比如他總是對你說:“我就是要怎么樣。”他得到想要的東西后,又想要另一些東西,你拿來這些東西,他卻又要其他東西??如此反反復復,那你的方法對他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航航養成筆記:航航是個非常有主意的孩子,所以他經常性地自己做出決定或提出解決方案。這與在平時的小事中對他的鍛煉極其相關。比如他不離手的各種小車,總要隨時攜帶,有時想同時玩兒四五個,整個人又要從一個房間位移到另一個房間,大人要抱他過去,我們就會問他,這么多車,怎么拿呢?他立即開始安排解決方案:媽媽,你拿一個大的車,航航抱著所有小車,媽媽再抱航航。而且他會轉身把后背給你,讓你方便操作,也同時可以自己手里捧一把車。我總是驚嘆于他迅速安排和決策的能力。
技巧九:轉移關注點或帶他離開
兩歲多的孩子對某件事的專注度并不高,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如果遇上他鉆牛角尖的情況,想方設法把他的關注點轉移到另一個事物上是比較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或者你迅速“撤離”事發的地點,也可以帶他一起離開,又或者拿出他從沒見過的玩具吸引他。
你可以對他說:“你的鞋子是不是被小狗叼走了?”切不可讓他有一個以上的選擇機會,否則他就會更加不知所措地繼續哭鬧。如果萬一這個方法對他明顯不起作用,那么唯一要做的就是帶他離開那里。
但比起你毫不確定他要做什么而反復追問的對話,讓他哭一會兒、鬧一會兒可能是更明智的選擇。
轉移關注點和改變場地是我們與這個年齡的孩子相處的秘密武器,而他的武器通常是多變的情緒和無休止的哭鬧,但這通常會讓你感到難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他從多變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讓他從無休止的哭鬧轉而變為擁有愉快的心情。
航航養成筆記:兩歲時,出現過想買車在商場就地打滾哭鬧的情況,我看到他哭鬧通常會讓他試著好好說,如果根本不打算給他買,帶他離開確實是不錯的主意。有一次,他看到和他爸一樣的一款車模,哭鬧要買,我立刻抱起他,帶他去其他貨架,用牙膏牙刷區來分散他的注意力。結果很有效。2歲半的他恐怕很難如此分散注意力了,但第一要務仍然當機立斷指出,他不可哭鬧,要好好說話。第二是巧妙借助一些外力達成無哭鬧的美好結局。比如他沉迷在游樂園中不肯離去,我們就讓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告訴他,這里要關門下班了,他就立刻和我們離開了。這里利用到了他的規則敏感階段的特點。
技巧十:告訴他事情的安排及過程
我們和孩子一起去買東西,你不妨在去之前告訴他:“你把錢交給賣巧克力糖的叔叔,跟他說你想要一袋巧克力糖,他會從貨架上拿一袋給你。你拿了糖之后媽媽會把它打開,讓你吃一顆,剩下的要等到明天再吃。”當購物完全是為了鍛煉他,而不是我們自己真的需要購物時,這個辦法會更加有效)。
航航養成筆記:我大概2歲時就讓航航在超市結賬時去找收銀員刷信用卡,用描述性語言讓他知道購物要付錢這種社會常識以外,重要的是讓他體驗購物這種生活事件的全過程,并在付款得到貨品后,產生自我價值感。
技巧十一:讓音樂無處不在
航航養成筆記:航航從出生就基本浸泡在音樂里,所以他到了2歲半的語言大爆發期,總給我們許多驚喜,比如一邊玩兒著玩具,一邊自己唱歌,聽一兩遍簡單的歌曲,可以模仿出來,甚至自己改編歌曲,并在無意識的時候帶著節奏或旋律與人說話。我想,有音樂陪伴的孩子永遠也不會寂寞和無聊吧!
技巧十二:對他的哭鬧置之不理
一定要讓他意識到,他的壞脾氣和又哭又鬧只能讓父母對他不予理睬,除此以外什么也換不來。
航航養成筆記:由于我非常清楚這個年齡段的哭鬧,會成為對大人,甚至長大后對他人操控的手段,所以我的做法是統一家人在這方面的認識,出現無故哭鬧絕對不"姑息"!一次航航想在睡覺前玩一個比較激烈的游戲,希望沒達成,就倒地假哭。(航航假哭時沒有眼淚),奶奶和爸爸很心疼,想要干預,我立刻阻止了,平靜地告訴大家,該干什么干什么,不要理會他。結果他覺得無趣,5分鐘不到就爬起來要脫鞋上床準備睡覺了。這里的關鍵是,其一,判斷孩子的要求為無理要求,其二,全家必須統一意見。其三,此時,說理無用,就不要理會他即可。我在教育崗位上,看到許多家里的獨子,為了達到目的,到了上學的年齡,仍然用哭鬧,暴力或者情緒爆發,甚至自我傷害,來達成個人目的,起源恐怕正是在2-3歲時期形成的家庭交互模式吧!
技巧十三: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本文正主露個臉唄)
機會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對于兩歲半這么小的孩子來說,給予機會這樣的方法并不適用。這就需要我們提前弄明白孩子是不是適合本技巧。
情況一:如果孩子在你面前做錯事情,或者根本聽不進你的建議時,你可以對他說:“我覺得你還需要再有兩次機會,現在重新來一遍吧!”久而久之他就會明白,就算是被拒絕或者不成功也沒什么關系,或許多一次嘗試就會變成另一種可能。
情況二:技巧性的問題有很強的引導效果。你可以用:“應該把你的上衣放在哪兒呢?”諸如此類的問句來代替生硬的指令“快把你的上衣掛在衣架上。
情況三: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掌握最高超的提問技巧,也不如行動起來更有直接效果。簡單來說,你認為孩子應該先洗手再拿吃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領他去洗手間。
航航養成筆記:對于2歲半的航航,以上三種情況我都有使用過。由于正面管教的影響,會比較多地使用讓他來自己選擇,但實際上,我遇到的一些小尷尬,確實可以用第三種直接行動來徹底解決。不過,航航個性很強,他有時會用金蟬脫殼的方式從你手上逃脫,不服從你的強制行動,此時,我會立刻蹲下來,抱住他,告訴他我的想法和為什么那樣做。他有時聽進去了,就可以服從,但更多的時候,我要采用的是尋找他更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往往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斗法",其樂無窮,關鍵是在掌握孩子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尊重和愛他們的基礎上,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