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9
今天情緒也是如昨天般波動有點大。有兩件事對我產生了影響,其一是在下午一點左右跟同學一起趕去彰武上英語寫作課程,談到自己不敢講課,同學質問難道我們不用講PPT,做seminar,我說沒有,她又問我不做seminar怎么知道最近在做什么,我細細想來,也確實如果不講出來讓大家知道,就算是自己整天忙得感覺沒時間也不算成果——所有無法正確傳授給他人的東西,都還不是自己的東西。因此,應該好好精讀文獻了。做到能夠轉述。還有一點就是發現周圍同學真的都很努力,我自到上海以來,一直處于自我管控狀態,大家也以為我是一個學霸,但是成果是沒有的,說明自己真的還不夠努力。要想真的能夠讓大家看到你的進步,真的需要更多的努力。——對于努力,這個詞,我也決定要將其從我的字典里剔除,我以后所做的所有事,都不需要我多努力,多困難的堅持,我需要的只是“本來就應該如此”,我所做的正是本來就該做的事,而且是本來就該必不可少的事,缺了少了哪一點,自己的生活都是不圓滿的。————保持思想的開放性,但要保證可以納入思想體系的概念的質量和可信度。
其二嚴告訴我韓將軍得到了澳大利亞某學校的全額獎學金,明年二月份兒終于要出國留學了。我很為他開心,同時也很羨慕,我之前的想法就是能夠出國留學,但是自己沒有英文文章,進而因此產生了不好的情緒。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厭棄:學術搞不好,不該讀博士,并對整個中國的博士現象進行了片面抨擊。其實,我這樣不止傷害了自己,還傷害了好多在讀博道路上默默努力,拼命掙扎的同道中人。我為此表示懺悔。
其實,所有的事情可能并沒有多么難,自己也并沒有那么差,只是在一些認知上出現了差錯。出國申請,有一篇英文文章確實非常重要,自己真的寫不出來嗎?遲早都會寫,但是到底是什么阻礙你在那個可以產生期效的時間內不去完成那件事,繼而后悔不已,對于他人的堅持與成功只能望而羨慕?到底是什么阻礙了你在工作和生活上一帆風順?此處的一帆風順是主觀意義上的一帆風順,排除客觀不可控因素,自身可控的那種一帆風順,不是自己給自己設限、自己阻礙自己的不順利。
不明確什么是當務之急:對于一些不可改變的事情,進行“利益”最大化。所有自己想象出來的東西,都不值得作為充分條件。比如,覺得周圍的人,自己不喜歡,他們過的不是自己以后想過的生活,自己不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并成為自己不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原因。——請放心,就算你復制他人的生活軌跡,你也永遠不會成為他人那樣的人。事實上,想成為什么樣子的人,永遠都是由自己的選擇來決定的,與他人無關。因為工作不順利,就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工作的天賦,迫切希望從這個圈子掙脫出去,繼而成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所有的行業和圈子都是“圍城”,所有圍城只對積極主動的人來說不會成為“監牢”。所以,不要讓自己的“胡思亂想”成為挾持自己的籌碼,成為綁架自己未來的罪魁禍首。一切問題的根源都在自己,在于自己怎么靈活對待,不要因為一些事情自己沒法改變就自暴自棄,而應該善于發現緊閉的大門,某個地方就算沒有開著的窗子,也必定有一個透光、透風的小孔。這一線生機,就足以成為你沖破阻礙的力量源泉。不管是從元認知能力還是從這次的對工作賦予神圣的,可以深入骨髓的一種意義,都是讓我們不要胳膊擰大腿,不要在錯誤的地方死磕。
目光短淺:這山望著那山高:你以為你放棄這座山,前面就是坦途嗎?我只能告訴你山那邊還是山,連綿不絕……所以,不管在那座內容的山里,形式和要求都是一樣的:攀爬不易,居高不易,都要求我們要用持續不斷的注意力來換取知識、能力的提升。世界也是如此公平。
好高騖遠+不腳踏實地:不能意識到自己能力不足以支撐起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一切都該從細微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們一輩子可能會做很多事,為什么在不明確“你想”的時候老是盯著“你不想”這個事情,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做的多了,才會發現那個“你想”的。我今天寫下這些,一方面是確實意識到自己在某些概念和認知上出了問題,我希望自己能夠想明白,并以此為鑒,不要讓自己在同樣的陷阱上吃兩次虧;另一方面就是慢慢意識到造成自己這種困境的解決方法,可能就在于笑來老師這周提到的:為自己的目標賦予一個正確的、真正有效的含義。不然,雖然我肯定會努力堅持讀博,并異常努力的付出,但是總是缺乏一份有營養的“土壤”(引自師兄),不能讓我一直在努力的東西很好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所以,我覺得我做每件事的時候,都該調動自己的思維來對其賦予一個能讓我“開始就再也停不下來”的意義。那讀博呢?一直認為自己堅持讀博就是想成長,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似乎并不夠,還需要更猛料的意義。其實我覺得,要讓自己認同就可以了。認同自己現在的身份,在其位為其政,你現在是做什么的,你就該爭取把你做的這個做到最好,做到極致。這是最實在的意義。
我就是不想混日子!決定做什么,就一定要往極致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