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康震古詩詞81課》中解讀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一》一詩,非常喜歡康震老師的解讀方式,簡單明白又妙趣橫生,相關(guān)聯(lián)詩詞引用,史實傳聞穿插,通篇不費一點兒力氣就輕松讀下來,感覺收獲不少,心情又十分舒暢。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先,康老師像在面前坐著一樣,讓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幾個基本知識點,我們就想著有幾個呢,先從題目開始了解,芙蓉樓在哪里,是個什么樓,辛漸是王昌齡的什么人,一個“送”字可以知道是首送別詩,發(fā)生在什么時候的一次送別,詩題中寫的是(其一),你就會想其二,或許還會有其三呢,讀完這首,我們自然會想著延伸一下閱讀,找來其二,或其三來看看,這樣加深了對送辛漸這一首的理解,從而更多地了解作者當(dāng)時的境況和他的情緒變化。
從這個基本點出發(fā),我們做了了解,寫作背景也自然地就弄清楚了。
接著是詩歌的具體解讀,我們非常順暢地就理解了,文字傳情達意, 渲染環(huán)境,表達作者怎樣的性格情操,很容易就傳遞了出來,我們也很快就能進入詩境,和作者一起律動。
寒雨,不是杜甫的春雨喜雨,而是寒涼的秋雨,不是一場綿綿秋雨,而是雨水連江的颯颯夜雨,作者就在籠罩天地的這一場夜雨中來到吳楚地。
平明,也就是在剛天亮?xí)r候,要送別朋友辛漸,一個“楚山孤”,說明了兩個人不管誰以后也將面臨的是前路的孤獨,送人的人離去的人心情都是非常難過的。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既表達了王昌齡對親友的掛念,又表明了自己玉壺冰心的節(jié)操。“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個比喻是全詩的最高光點,用得太好。
康震老師說到這里講了他的這個比喻的一些出處,每篇每句都相當(dāng)不錯,唯有王昌齡把這個形容純潔心靈的玉壺冰心,妙手點化,超出了前人的水平,點石成金,脫胎換骨,深深地印刻在人們心中。
古詩詞解讀,不需要過分深挖,過度解讀,詩詞里表達的也都是日常的生活,傳達的是人的情緒起伏變化,做一些基本知識的了解,背景的解讀,注重用詞的絕妙,用心地去體會就是了,代入自己進入詩里,和作者一起呼吸感受,是讀詩最大的樂趣。
反復(fù)朗誦,清晨或月下,黃昏或午后,都是最好的時候,活肺疏氣,修養(yǎng)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