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一詞,記述著大學在心坎中的印象。
我喜歡用“美妙”來形容大學的節奏,不只是浪漫的情愫,不單是安閑的自由,也不僅僅是自我放逐的肆虐,像是一場戀情,在四年的觸碰、磨合中,終究,在即將遠去的那個夏天,難舍難分。
“落荒而逃”——是很多人與大學告別時,留下的孤單身影,伴著些許傷感,抑或是遺憾。或許,是因為太過于自由的大學,迷失了自己的諾言,曾經壯志凌云的夢想,在安逸、松弛的環境里,墜落于地,碎落一攤。或許,是回憶起自己四年的光景,印象里只有“食,色,性也。”
????????????????????????????????(“美妙”,定義的不只是風景,還有一種訴求的愿景)
第一次逃課,是在大一上學期,距離開學僅僅過去了兩個月,我便熟悉了“公共課必逃”的這樣的大學規則。
膽戰心驚,深深地記得第一次在大學逃課時的心理情結。身在校外,心中徘徊的疑問則是——“這次應該不會點名吧?”
很不幸,老師點名了!很幸運,我的舍友幫我答了一聲“到!”
糾結、掙扎、擔心,刺痛了我一個下午,畢竟,對于一個從沒有逃過課的孩子來說,開啟這樣的序幕,總是有點心驚膽戰,顧慮重重。
很多人,有著相似的經歷。從對逃課情節的陌生,到慢慢熟悉,以至于駕馭得游刃有余,從對大學自由生活的期待與錚錚誓言,到在晃晃悠悠中虛度年歲,越發頹廢。
問及一位即將畢業的學長,他的痛苦與迷茫,提早地在我心頭涌現:
“大學啊!我的四年,基本上以‘游戲’為生!”
不為夸張,在學業并不是很緊的情況下,游戲成了無數男孩子消遣的惟一方式,韓劇成了眾多女孩子青睞的話題,聊天與玩了亦是很多人大學里不變的一種訴求。
迷迷茫茫四年,在畢業的夏天,更是平添了一種前途未卜的隱憂,增加了“四年里我究竟做了什么”的遺憾。
本該以神氣抖擻的姿容,去與最美的青春揮手作別,卻在彷徨與惆悵的岔路口,迷茫于何去何從,曾經的信誓旦旦,初心不改,淪落為現在的愁緒滿腹,苦有不甘。在奔波的華年里,在一個周轉熟悉的夏日里,惹得自己落荒而逃。
不會陌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大一時,便在學校的鼓動下,去設想自己未來的路途。只是,那種職業理想太過于遙遠,一本正經完全沒有必要。倒不如,今日的安穩閑適來得真實而細膩,“軟實力決定競爭力”,這樣的話,初入大學時,便聽到無數次,然而,太過于年輕的我們,真的聽不太懂,也看不太清。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歲月的年輪,一些時光的印記,當我們漸漸明了與認知,能夠清楚地加以分辨與揣摩,散場的氣息,卻在不經意的一個轉身處,隨即撲來,撞得我們措手不及,毫無防守。
翻開大一時的一篇隨筆,赫然寫著:
“一年里,100本書!”
這樣的念想夢生于何時,早已忘卻。或是一時興起,或是真的曾經有過規劃。
只是,查閱自己圖書館的借閱記錄,那零星的書目,瞬間,成了辛辣的嘲諷。曾經的計劃,那是現在的諷刺。
筆記里,記著2014年的心愿:
一年內,去三個地方遠游:桂林山水、云南版納、蒙古草原。
“山水甲天下”,在特殊的時節里,無數次,攪動我的神經,遠游,不是因為眷戀與喜歡,單單是為了無有遺憾。云南,云南,彩云之南,那些美麗的故事與古老的傳說,一度爛漫著自己的夢境,尋覓美妙的景,遇見倩麗的人,經歷不平凡的浪漫故事,一直是我對大學“美妙”一詞定義的重要成分。在無際的草原馳騁,在原野之地走進蒙古包,渴望星辰閃爍,月色花光,在嫩綠的草原,肆意陶醉。
面對曾經的夢,空留下悵惘的身影,映著此時自己酸澀的淚眼。
? ? ? ? ? ? ? ? ? ? ? ? ? ? ? ? ? ? ? ?(夢中的桂林,終究是,只在夢中到過那里)
三個地方,至今,都沒有機會抵達。
不是因為經濟的緣由,只是那樣遠行的沖動,一次次慘遭“屠戮”。
害怕路途遙遠,跋山涉水的勞頓,一旦響起,便滿身疲憊;恐懼于異域的環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城市,總是在將要啟程的時刻,澆得自己一身冷水。冒險與遠行相牽連,深深地讓冒險與遠地嘗試嚇破了膽,遠行的夢也在一次次的躊躇中一再擱淺。
在選擇的岔路口,能夠打破原本平穩的狀態,尋找突破,本身便是進取的蹤影。不是抵達不了希冀的遠方,而是在安適松散的環境里,去往路上的勇氣,早已散落一地,耳邊回蕩著空洞尷尬的誓言。
踏上征程,是看見夢想最近的方式,生活中,根本沒有什么彎路,只有隱藏在花叢草木間的必經之路,上面布滿了荊棘。
大四的時候,很多人糾結于“考研”與“工作”兩條路,患得患失,不知何去何從。
選擇“考研”,不甘心眼前優質的工作和不菲的待遇,“若是讀研后依舊不能獲得像現在的待遇,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心血與青春?”不選擇“考研”,一些崗位設置的門檻,又該怎樣尋求突破?
選擇“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早早與職場結緣,“累成狗”的狀態從此成常態,買房、買車淪為新生代奴隸,原本遙遙無期的生命旅行,卻在工作的程式化中一眼望到頭。
可悲的是,很多人,在畢業與大學校園離別的時刻,一無所有,除了空談的夢想和那么飄渺的諾言,除了每天里充足的睡眠和填飽自己的美食,除了無聊的講座上昏昏欲睡的憨態可掬,本該從大學手中接受的東西,卻在一個不小心與再一個不小心中,無聲悄然地溜走。
轉念一想,那是糾結于“考研”與“工作”,顯得多么幼稚!
殊不知,選擇一種路途,堅持走到極致,便是另一種精彩與燦然。而孤注一擲地選擇一種可能的前途,虛幻與不確定的恐懼會變成切實的踏實與存在,不再糾結于掙扎,在你選擇的任何一種前景之上,成功的可能性都會大得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或許,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發,這句中文可以譯為“大智若愚,如饑似渴”的名言,點醒了無數追夢人。在你選擇的路上,在你追求的境遇里,“孤注一擲”地走下去,哪怕披荊斬棘,落得傷痕累累,也會在荊棘盡頭處,嗅到馥郁的花香。
敢于冒險,甘于求索,縱然路途漫漫,你已在揚帆遠行的那一刻,埋藏了抵達彼岸的種子,掛起的帆,會在你渴望的港口,驕傲的張揚與舒張。
???????????????????????????????????????????????????? (牽起的手,牽起,不再放下)
“愛她,便愛她到底!”——這句在《高老頭》中,經典勵志的愛情宣言,在大學情場變換里,可能會顯得過時,但是它內在的魅力不會折損價值。
“不輕易牽手,更不要不輕易放手”,并不是愛情觀念里的傳統與固執,也不是落伍的守舊與愚拙,那是一種對于一段感情的珍重與靜候,求得“一人之心”,但求白首“不再分離”,不會因為物質的沖擊與觀念的更迭而失去意蘊,富于魅力的“牽手”傳統,會在隨意更換女友、男友的時代里,更顯出安穩、確鑿、心怡的證據。
畢業季,分手季。海誓山盟,可以不要,紅塵作伴,只為妄言!四年的朝夕與伴,搭建的心巢,可以在不經意、雞毛蒜皮的爭吵之間,瓦解碎裂。從此,天涯兩路,各自尋伴,扯斷的姻緣,從此不再接續。
有人說,“不要和你的大學初戀女友結婚,因為在你結婚爭吵之后,大學所有美妙的戀情場景,都將刺得你滿身傷痛。”有人說,“最好的戀情,莫過于和自己大學初戀的情人結婚,這樣在你結婚后,曾經的回憶永遠蕩漾著溫情與敬意。”人有不同,各自有緣,視角不一樣,開始、收獲的姻緣也不會擁有著一樣的顏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些路口,需要你在仰望時,抉擇)
但,對于一場情緣的責任與確信,對于一場戀情的靜候與堅守,在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不會褪色。所以,對于明星的出軌、炒作、緋聞,我只會嗤之以鼻,她們駕馭不來姻緣神圣的命題,那是觀者給予她們太豐富的榮耀光環,將她們推送到聚光燈下,而她們對于人生、對于生活、對于戀情的態度與心理認知,真的不配!
不離不棄,終身相依,牽起的手,不要輕易放下!免得“愛得最深,免得傷得最痛”,免得淚眼模糊,在兵荒馬亂的夏日光暇里落荒而逃。
如若可以,在大學徙轉的時光里,定義美妙的生活之曲,詮釋不曾辜負的象牙塔之緣。美妙之園,靜待芳華,奔波輾轉,不曾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