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培養睡意,可是這個點了,居然清醒了,那就來點碎碎念吧!
1.
今天對于我自己來說算是一個突破,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從來不敢一個人出門,就連結婚后去哪里都是老公親自護送,但是今天我自己騎著電動車帶著孩子去了弟弟的房子,雖然路上有點坎坷,回家的時候找不到路,又加上手機沒電,但是最終我回來了,并且我相信,對于那條路,我這輩子都肯定不會再走錯了。
人總要有試錯的過程,假如今天是老公開車送我們去,那我肯定不會操心路該怎么走,就算走錯了我也不會知道,以后我走那條路肯定還是會走錯,還是會迷路。但是自己親自走一次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果了,雖然半小時的路程被我走出了一個半小時,但是下次走到那絕對不會再走錯就是自己最大的收獲。并且也在自己的獨立道路上邁出了一小步……
2.
從弟弟那回來,就發了一條朋友圈“真是服了我自己,每次出門都能把自己走丟”,閨蜜評論,在T市生活了十一年了居然還能走錯路,就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來。朋友圈聊不過癮,轉戰微信。
一張閨蜜女兒學習字母拼音的圖片發來。其實看著圖片的一瞬間,我承認自己心里把自己孩子跟閨蜜孩子做了比較……因為差不多同時上幼兒園,但是兒子幼兒園秉承智力開發,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所以說實話兒子到現在連123都不會寫,而閨蜜女兒拼音都已經學完了,如果說一點都不著急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回過頭來仔細想想,自己小時候不也是這種模式嗎?為了考試各種比較,生怕自己比別人落后,一心只知道傻傻的學習,其他的什么特長啊愛好啊統統放在一邊。但是結果呢,是,小時候確實優勢明顯,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家長眼里的乖乖女。可是現在呢,三十歲了,沒有特長,沒有愛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也許不該把這歸于應試教育的錯,但是我想多多少少還是有點關系吧!老師們一味的關心分數,家長們一味的關心名次,可不就造就了一批只知道傻傻學習的工具么?
3.
其實對于兒子的學習,我一直都是順其自然的狀態。雖然我也跟其他父母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但是我深知現在學生的壓力。其實說實話,只要上了小學,孩子們就沒有好活的空了,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落后,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恨不得把孩子一天的時間都排的滿滿的。所以真正玩的時間也就是上小學前。
我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也尊重孩子的喜好,我沒有逼他學知識,也沒有強迫他必須學英語,我只是在做一個懶媽媽,慢慢的發覺他的興趣,發現他的優勢,然后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給他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