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雞年正月初二下午2點半,浙江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發生一起老虎咬人事件。一名游客在園區近距離逗老虎時,被老虎咬入園內,頭部遭到多次撕咬。目前,咬人的老虎已經被擊斃。醫院也已確認,傷者救治無效,不幸死亡。
事件發生僅數小時后,當事者一人一虎,相繼離世,留給世人一片唏噓。令人既痛心疾首,又納悶疑惑。
我第一次聽說人入虎口,來源于1987年的央視春晚上,姜昆和唐杰忠表演的經典相聲劇《虎口遐想》。講述一游人在圍墻邊看虎,結果不小心被人擠入了老虎洞,繼而引發的搞笑故事。最終,小伙在大家的幫助下成功虎口脫險。
但,昨天的那位小伙顯然沒有這么幸運了。同樣是人與虎,在藝術家的演繹中,是喜劇;在現實動物園里,成了觸目驚心的慘劇。
2、
該動物園老虎園區背靠一片叢林,面向游客有大約一層樓高的圍欄,還有一條河相隔。按常理,老虎是不可能咬到游客的。
對于這次事件的起因,網絡上一共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小伙翻越安全圍欄,近距離逗虎遭到攻擊。其二,是小伙逃票入園,落入虎口。
后經記者調查證實,死者張某和同行人員李某某系未買票,從動物園北門西側翻越3米高的動物園外圍墻,又無視警示標識鉆過鐵絲網,再爬上老虎散放區3米高的圍墻(李某未進入)。結果,隨后張某受到老虎攻擊、拖咬。
誰應該對本次事件負責,外界的觀點無外乎3種:
1)游客活該,無視禁令。
2)動物園管理失職。
3)兩者都有罪,各打50大板。
說這位游客活該,死有應得,未免過于無情,冷血了。畢竟生命可貴,尊重逝者是基本的人性。
3、
老虎吃人,近幾年屢屢發生。去年8月,北京動物園老虎咬人事件的余熱剛過去,浙江又“緊隨其后”。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會把責任推給動物園,認為是他們管理不到位,警戒不夠嚴,圍墻不夠高,標識不夠大,甚至是逃票太容易。
這些理由或許多多少少都能沾上邊,但是作為游客,不要忘了,首先,人要尊重規則。
買票入園,是規則。入院后服從安全警示,是規則。不擅越圍墻,不近距離觀虎是規則。亦是常識。固然人命大于天,人也可以不服從規則“自成一派”,但這樣是要付出代價的。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冒失闖入,人在虎口下垂死掙扎,恐怕就連那只被擊斃的老虎在咽氣之時,也糾結納悶:
“我好好地在園里溜達,一沒犯法二沒惹事。看一個人爬進了我的領地,就上去和他玩耍一番,怎就一命嗚呼了?唉。”
4、
曾經,看到過這么一則故事:
在南非的野生動物園,園方巡邏車上的保安配備有步槍,隨時處于準備射擊狀態。一旦發現必須射擊的情況,保安會毫不猶豫地射擊。
射誰呢?不是動物,而是游客。
這是出于人道的考慮。因為猛獸一旦捕獲并開始撕咬人,人必死無疑。保安開槍把游客打死就是要讓游客免受被動物撕咬的痛苦。南非的法律規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射殺野生動物。
所以,南非的野生動物園從來沒有發生過野生動物傷人的事情。
故事是否屬實有待商榷,但它反饋于我們:規則高貴,生命可畏。人若先違反了規則,不能犧牲動物們的生命作為代價。這是自然法則。
5、
先賢孔夫子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而“天命”又是“三畏”之首,即上天的意志,自然規律。
大年初二發生了這樣的事,對動物園、游客家屬、包括園中的老虎都是打擊。老虎本是叢林之王,即使被關入鐵籠,血液中的獸性也是天性。人不能與它們較真、抬杠。
相反,今后看到“禁止”、“不要”、“嚴禁”等字樣,多留一個心眼,尊重規則,不要盲目逾越、挑戰、心存僥幸,才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膽子、機靈,用對地方叫勇敢、聰明,用錯地方只能叫傻,甚至送命。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尊重規則,敬畏生命,好好地活。
作者:葉琛
一只癡迷于旅行的大三編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