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第二部分詳解

原文:

1 昔三后之純粹兮, 固眾芳之所在。【36,37】

2 雜申椒與菌桂兮, 豈惟紉夫蕙茞!【38,39】

3 彼堯、 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40,41】

4 何桀紂之昌披兮, 夫惟捷徑以窘步。【42,43】

5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44,45】

6 豈余身之殫殃兮, 恐皇輿之敗績!【46,47】

7 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48】

8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 反信讒而齌怒。【49,50】

9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51】

10 指九天以為正兮, 夫惟靈修之故也。【52,53】

11 曰黃昏以為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54,55】

12 初既與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56】

13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 傷靈修之數化。【57,58】

譯文:

1 從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賢都在那里聚會。

2 雜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豈止聯系優秀的茞和蕙。

3 唐堯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們沿著正道登上坦途。

4 夏桀殷紂多么狂妄邪惡,貪圖捷徑必然走投無路。

5 結黨營私的人茍安享樂,他們的前途黑暗而險阻。

6 難道我害怕招災惹禍嗎,我只擔心祖國為此覆沒。

7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趕上先王腳步。

8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聽信讒言對我發怒。

9 我早知道忠言直諫有禍,原想忍耐卻又控制不住。

10 上指蒼天請它給我作證.一切都為了君王的緣故。

11 你當初于我相約黃昏為佳期,為什么卻中途改道變故?

12 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約,現另有打算又追悔當初。

13 我并不難于與你別離啊,只是傷心你的反反復復。

注釋:

36、三后:夏禹、商湯、周文王。【2-1】

37、固:本來。【2-1】

38、申椒、菌桂:均為香木名。【2-2】

39、蕙(huì)、茞(chén):均為香草名。【2-2】

40、耿介:光明正大。【2-3】

41、遵道:遵循正道。【2-3】

42、猖披:猖狂。【2-4】

43、捷徑:邪道。【2-4】

44、偷樂:茍且享樂。【2-5】

45、幽昧(mèi):黑暗。【2-5】

46、殃(yāng):災禍。【2-6】

47、敗績:喻指君國的傾危。【2-6】

48、踵武:足跡,即腳印。【2-7】

49、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2-8】

50、齌怒(jì:暴怒。【2-8】

51、謇謇(jiǎn jiǎn):形容忠貞直言的樣子。【2-9】

52、九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故言。【2-10】

53、正:通“證”。【2-10】

54、期:約定。【2-11】

55、羌:楚語,表轉折,相當于現在的“卻”。【2-11】

56、成言:誠信之言。【2-12】

57、既:本來。【2-13】

58、數化:多次變化。【2-13】

理解:

1

原:昔三后之純粹兮, 固眾芳之所在。【36,37】

譯:從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賢都在那里聚會。

(1)三后:普遍解釋是三個君主或諸侯。古代天子、諸侯皆稱后。

“三后”這種說法在不同的文章中都有出現,算是一個固定的詞語,但是在不同的文章中所指的人不同:

《離騷》中指的是“禹,湯和文王”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為庶。” 指的是:“虞、夏、商三代的君主”

《淮南子·人間訓》“故三后之后,無不王者,有陰德也。”指的是“禹、契、后稷”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指的是漢宣帝、景帝、文帝”

等等等等還有很多。

至于為什么《離騷》中的“三后”指的是文王而不是武王,原因可能是:

第一 雖然武王是周朝開國天子,但是文王畢竟是武王的父親,畢竟也有謚號(那時候沒有“謚號”的制度,但也算是謚號吧)。滅商的工作從文王就開始準備了,特別是收了一群輔佐的良臣。文王收羅人才,武王行兵伐紂,《離騷》這一段正是在贊美古代開明君主們德行完美禮賢下士,所以“三后”在這里說是文王應該也是對的。

第二 《詩·大雅·下武》中有“三后在天,王配於京。” 《毛傳》注釋“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王,武王也”。也就是說:在這里“三后”里指的之一是文王,而“王配於京”的“王”才是指武王。

《詩經》里面的詩比《離騷》早不了多少年,也許正可以從側面說明:在當時的某種情況下“三后”如果指周天子,那就是指“文王”,如果想指武王,那就是一個字“王”。

以上解釋來自網絡。

2

原:雜申椒與菌桂兮, 豈惟紉夫蕙茞!【38,39】

譯:雜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豈止聯系優秀的茞和蕙。

(1)申椒:一種花椒

(2)菌桂:就是肉桂

(3)蕙:即惠蘭,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瘦長,叢生,狹長而尖,初夏開淡黃綠色花,氣味很香。一莖可開十來朵花,色、香都比蘭清淡。可供觀賞,根皮可做藥材。

(4)茞:古書中的一種草的名稱,有時亦指代賢良之臣。

3

原:彼堯、 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40,41】

譯:唐堯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們沿著正道登上坦途。

(1)堯:帝嚳(kù)之子,姓 伊祁(亦作伊耆 qí ),名放勛。初封于陶,又封于唐,號陶唐氏故稱唐堯。以子丹朱不肖,傳位于舜 。參閱《史記·五帝本紀》。

(2)舜:相傳為中國歷史上的先賢,是堯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聯盟首領,是禪讓制的代表,以受堯的“禪讓”而稱王于天下,當時,國號為“虞”,故稱“虞舜”。

“舜”是姓氏“虞舜”的縮音。“虞”讀“吳”,“虞舜”也就是“公孫”或“烏孫”。關于這個“虞舜”家族,《五帝本紀》云: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3)耿介:王逸注:耿,光也;介,大也。

4

原:何桀紂之昌披兮, 夫惟捷徑以窘步。【42,43】

譯:夏桀殷紂多么狂妄邪惡,貪圖捷徑必然走投無路。

(1)昌披:《文選.離騷》作“昌披”,《楚辭.離騷》作猖披。現在兩種寫法都有,意思一樣。

(2)窘步:王逸注:“窘,急也……欲涉邪徑,急疾為治。”《文選·顏延之》:“弱植慕端操,窘步懼先迷。” 劉良注:“急步追之,常恐先迷失其正道也。”

此處是上面的意思。

窘步還有一個意思是步履艱難。

三國魏曹丕《陌上桑》詩:“被荊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

金元好問《論詩》詩:“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無復見前賢。”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鷙忍·彭博通》:“ 元時攸縣張子云者,身長八九尺,為人擔米,肩各一石,首戴五斗,而行無窘步。”

清戴名世《游爛柯山記》:“從亭側攀蘿緣磴而上,皆窄徑,窘步至其巔,正與亭相對。”

5

原: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44,45】

譯:結黨營私的人茍安享樂,他們的前途黑暗而險阻。

(1)惟:語氣詞。

(2)夫:那些。

(3)偷樂:貪圖享樂。

6

原:豈余身之殫殃兮, 恐皇輿之敗績!【46,47】

譯:難道我害怕招災惹禍嗎,我只擔心祖國為此覆沒。

(1)殫:形聲。從歹,從單,單亦聲。“歹”指“割肉裂骨”,“單”意為“大力”。“歹”與“單”聯合起來表示“用力到極致”。本義:(氣力)用盡、竭盡。

(2)殫殃:這里譯文解釋為害怕招災惹禍,把殫作害怕解,覺得不對。似乎應該是招盡禍事之意。

(3)皇輿:huáng yú,亦作“ 皇轝 ”。意思是國君所乘的高大車子;多借指王朝或國君。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序》:“暨永熙多難,皇輿遷鄴 。” 明張煌言《秋懷》詩之二:“只愁綿力弱,何以挽皇輿?”

7

原: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48】

譯: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趕上先王腳步。

(1)忽:迅疾貌,猶言“匆匆地”。

(2)踵武:王逸注:“踵,繼也。武,跡也。” 唐劉知幾《史通·鑒識》:“逮《史》、《漢》繼作,踵武相承。”楊樹達《自序》:“近代學人雖復力求踵武,亦步亦趨,然謹嚴審核,未能逮也。”

8

原:荃不查余之中情兮, 反信讒而齌怒。【49,50】

譯: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聽信讒言對我發怒。

(1)荃:香草名,即“菖蒲 [calamus]”,又名“蓀”。古用以比喻君主。這里指楚懷王。

荃宰(指君臣);荃蓀(香草。古代常用以喻賢良的人);荃察(舊時書信中常用為希望對方鑒諒的敬辭);荃蕪(香草名)。

(2)中情:內心的思想感情。

9

原: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51】

譯:我早知道忠言直諫有禍,原想忍耐卻又控制不住。

(1)固:原來;本來 [originally,from the beginning]。

10

原:指九天以為正兮, 夫惟靈修之故也。【52,53】

譯:上指蒼天請它給我作證.一切都為了君王的緣故。

(1)靈修:指楚懷王。王逸注:“靈,神也。修,遠也。能神明遠見者,君德也,故以諭君。”

11

原:曰黃昏以為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54,55】

譯:你當初于我相約黃昏為佳期,為什么卻中途改道變故?

這句是個比喻。

12

原:初既與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56】

譯: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約,現另有打算又追悔當初。

接上句,還是以婚約來比喻。

13

原:余既不難夫離別兮, 傷靈修之數化。【57,58】

譯:我并不難于與你別離啊,只是傷心你的反反復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60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82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40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2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0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2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94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7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00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3評論 5 3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26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02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詩經全文及譯文 《詩經》現存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
    觀茉閱讀 65,959評論 0 18
  • 文/桐陽媽 弟弟寶貝今天過滿月,讓我中午過去吃飯。不巧的是,二女兒感冒了,我不能去了,怕給他們傳染。 在這個月子期...
    桐陽媽閱讀 1,068評論 6 8
  • 簡介: 三姐妹安雨萱,安雨瀟,楊曉,出生在小城鎮,卻立志要到大城市打拼,希望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愛情,工作...
    琉璃花楹閱讀 755評論 4 14
  • 2016.4.8 權杖首牌 看見了房子和小河,感覺那是我的家。空中飄來了一只舉著權杖的手,權杖上有好多小葉子,充滿...
    304860777ae6閱讀 394評論 0 0
  • 周翼明住在浦東新區,夏小環終于在來到上海的第三個夏天踏上了這片陌生又可愛的土地。從來沒踏足過浦東的夏小環覺得這里確...
    游夏閱讀 38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