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有記日記的習慣,比如清代名臣曾國藩,近代胡適的《胡適日記》,魯迅的“無事先生”和季羨林的《清華園日記》。
他們的日記都已出版為文學作品,供后代人瞻仰。
從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赫赫有名的大師是怎樣安排每天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是怎么做到脫穎而出,達到人生巔峰,取得別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不僅是歷史名人,熱點新聞中沈陽一位八旬老奶奶堅持日記七十年。
走路穩健、侃侃而談、聲音洪亮的老人,把一切都歸為記日記的功勞:“筆耕不輟,才一直讓我保持清醒的頭腦。”
老人還說“寫日記就像和一位老朋友說話,高興的事一起分享,不高興的事向她發泄。”
她把記日記當作最好的減壓方式。
美國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愛默生,不間斷地堅持記日記55年,他把自己的日記稱為“儲蓄銀行”。這家銀行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鮮活素材,給他帶來無窮盡的創作靈感,奠定了他在文學界的地位。
《奇特的一生》中,主人公柳比歇夫從26歲開始記日記,直到他82歲去世。
他在日記中運用時間統計法,大到大塊的創作和研究時間,小到散步休息,不斷地總結時間規律、歸納各任務占比。
他的日記也可以稱為時間開銷日記,幫助他做好時間的月度和年度總結,歸納出時間消耗的經驗和規律。
最終柳比歇夫形成了獨特的感知時間法,能夠精確地預估每項任務占用時間的長短,達到合理安排工作計劃,妥善利用時間的目的。
2.
記得小學和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為了鍛煉我們的寫作水平,硬性要求每人每天都要記日記。
現在我還能回想起那時為了東拼西湊一篇完整的日記所經歷的痛苦。每篇記錄的是每天吃什么、上什么課、玩什么游戲的流水賬。沒有思考和感悟,絲毫沒有含金量。
被繁重的課業壓垮的我們全然沒有意識到記日記是為生而為人在世間留下的一絲念想,更不懂從每天的記錄里,學會反思,學會自省,以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讀研究生后,我受同宿舍師姐的影響,決定堅持每天寫日記。剛開始豪情萬丈,心心念念,堅持沒幾天后,就有些偃旗息鼓,完全不能鼓起勇氣提起筆,一字字刻錄生活。
但想到當初的壯志雄心和言辭凜凜,只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如今,我真的很感謝當初逼迫自己的硬性堅持,使我養成受益無窮的記日記習慣。
每晚睡覺前,躺在床上,掏出手機,不刷朋友圈和微博,不玩游戲,只是用手指在手機屏幕上不斷地觸摸、敲打,當天經歷的人和事,引發的感情和思考,躍然而上。
碼字的幸福感和內心的平和安寧,讓我幸福感十足,在疲憊中安然睡去。
如果當天實在來不及,第二天我會提前半個小時上班。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在陽光明媚的早晨,沒有同事的喧囂和打擾,心平氣和地回顧昨天,往事歷歷在目。
有段時間,公司忙著準備集團級別的會議,每天加班到凌晨四點,早上八點半還得正常上班。工作強度之大,連吃頓熱乎乎的飯菜都是奢侈。
但哪怕是幾天才能抽出半個小時,我也會找個僻靜的角落,把前兩天的日記補齊。這樣我才會覺得時間沒有白過,忙碌才有了價值和意義。
就這樣,記日記已經成為我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我的身體里,讓我更加完整,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
3.
記日記不僅記錄生活中的點滴,還能潛移默化地鍛煉我們的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鍛煉文筆
日記篇幅的長短因人而異,我的日記每篇差不多500字,有些人甚至能達到每篇兩千字。堅持下來,一年就是一筆可觀的文字財富。
我們的人生隨著時間、伴著歲月正逐漸精彩,文筆也會從剛開始吭哧吭哧不知道該用哪個動詞形容詞而憋得面紅耳赤,到后來洋洋灑灑幾千字依舊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無他,惟手熟爾。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不斷堅持,推動著我們的文筆取得慢慢的、循序漸進的、自然而然的進步。
對于寫作愛好者來說,當不知道新文章采用什么主題時,完全可以翻看之前的日記,可能一句不經意的話,都會給你帶來靈感,讓你文思泉涌。
和自己對話
如今這個焦躁的社會給我們帶來無形的壓力,使我們形成錯覺:只有每天處在忙亂喧囂中,才不會被時代淹沒,被社會拋棄。所以,要拼命地合群、放棄自我,才能在人群中尋求到安全感和歸屬感。
當繁華落盡,迷茫的我們才發現,一切都是一場想抓卻抓不住的夢。
只有少數人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反芻自己的過往和感受:不做任何感情和外在的掩飾,釋放內心最純粹的感受,安撫千瘡百孔的心靈,對自己做出最公正的評價。
日記是情感的垃圾桶,是靈魂的導師。你會看到藏在面具下的沒有任何標簽的真實的自己,你會在意自己真正的感受,而不是對上司的曲意逢迎,對別人的虛情假意,不是場面上的熟絡客套,是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的自己。
珍藏回憶
日記能夠不斷地提醒我們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鞭策現在墮落的企圖安逸的自己要對得起以前艱辛的付出,鼓勵失意落寞的自己能夠看開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因為一切好的壞的,終將隨時間消散而去。
我們生命中的很多人很多事都已經淡出了記憶,但他們留下的溫暖和感動,傷害和痛苦,教訓和經驗,以日記的形式展示在那里,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我們的記憶實在有限,而記錄文字本身的動作就會使印象更深刻,思考更深入,從而為我們留下人生在世的證據,讓我們的成長和成熟變得有跡可循。
若干年后,當你回過頭來翻看以前的日記、文章或是其他能夠記錄感受的文字,你會更加了解過去的自己,從而了解現在的你。
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長,從一個什么都不會不敢的嬌弱地女孩兒,變成能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的偉大的母親,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甩手掌柜,變成工作家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全能女青年。
你的每一分變化,日記都會在恰當的時間告訴你。
吾日三省吾身
每晚睡覺前,洗完澡或泡腳時,寫寫日記,你會覺得從身體到心靈,整個人是完全放松和自由的。
以這種極富儀式感的行為告別舊的一天,迎接嶄新的陽光,是無比美好又有意義的事。
日記中,記錄的是生活里深刻的體驗,是工作中行為和舉動的反思,是日漸形成的完整全面的價值觀。
面對失敗,靜下心來總結經驗教訓,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明確需要改進的方向;面對成功,確保不沾沾自喜,分析成功的原因和因素,以便未來的路更加順暢平穩。
日記幫助我們自省,促進成長和成熟。它是叩問靈魂的最佳途徑,是精神寄托的重要媒介。
記日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思路,分清任務的輕重緩急,排好事情的先后主次,提高做人做事的積極性和效率,從而更好地規劃生活。
4.
我們在世的每一天都有值得記錄的閃光點,
除去睡覺,每天16個小時所經歷的人和事,一天的所見、所感、所思,都可以成為日記的素材。
在坐公交、擠地鐵和被占用的碎片時間,甚至在不得不參加的及其無聊的會議中,都可以記錄所感所想,讓每天忙忙碌碌的大腦,有片刻的安寧,在書寫文字的過程中釋放內心的壓抑和感情。
要知道,所有的文字都是為了記錄那個記憶中不朽的自己。
你會感謝那個每天記日記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