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從小就愛看電影的,因為從不覺得自己有什么藝術欣賞的能力。
對電影的初記憶,是小學生時代,由老師帶隊,領著我們一大群乳汁未干的小毛孩,讓我們手拉手,肩靠肩地走去電影院,然后坐下來便是一大場革命戰爭片或是大型催淚感情片。總之,那時的我僅僅覺得能去看電影是一件不用上課的開心事,再無其他。
我家在小縣城,多年前,整座小城只有一個古老的電影院,只有單位發影票和小學生被安排去時,影院才起了它的作用。但后來,整座電影院都被拆了,空地至少被放置了四五年。那個時候,我總在想,為什么我住的小城沒有電影院呢?我媽就一句話敷衍我:“大家都有電腦電視了,去電影院浪費錢干嘛?”
我當時似乎隱隱約約也是有這樣的想法的,大抵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我也變成了一個覺得“看電影浪費錢”的小女生,不愛涉足電影院。因此十二歲之前,我基本沒有接觸過任何電影,生活里充斥的影視信息通通是電視劇場。
再后來,我便離開了那座小城,出外求學。也是從13歲出外求學開始,我才真正明白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思想的碰撞叫“看電影”。
從那時開始到現在,我看的電影已經不計其數了。大到世界名片,小到網絡制片,幾乎每一部我光看名字就感興趣的電影,我都掏錢去看了,貢獻在電影事業的支出算是占比巨大。
看電影這么久了,我好像依舊是個門外漢。很多電影里的深意我仍是不明白的,也僅僅看懂了許多電影里的皮毛,但心里對每一場觀看過的電影,都有自己對其的理解和思考,由此獲得難以言表的精神滿足。
慶幸我的男朋友Z先生也是個電影迷,平常我們最大的消遣,便是花錢買上兩張電影票一起觀影,觀后探討,尋找共通點,直至雙方都一嘆深意為止。
或是DMAX,或是普通廳,總之是感興趣的電影,我兩硬擠都擠出來的零花錢通通都花在這上面了,有時還會為了看一部電影不得不向朋友借錢求援。我舍友便因此說我:“至于嗎?每一部電影都要去電影院看,多浪費錢啊!”
浪費錢嗎?或許對經濟窘迫的學生來說,一個月四五次的觀影頻率的確是耗錢了,但對于我和Z先生這么兩個電影愛好者來說,這完全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啊,完全是必不可缺的生活儀式和思想交流途徑。
許多人問我,你都不能完全理解電影深意,又不是電影研究者,沒有必要這么敬業一定要去電影院浪費錢完成觀影吧?在家一樣能用電腦看呀。
而我卻覺得,那當然不一樣啊。
其一,我毫不愧疚地說,我每去一次電影院都深深自豪地覺得我就是在為國家的文化事業做貢獻!每次文化事業的GDP我都是奮戰貢獻者,這是一種能力范圍內的榮譽啊!
其二,當我在電影院時,周圍所有人都跟我一起專心致志觀看一部影片時,整個觀影環境黑暗而靜謐,我才能完全地放松自己使身心都在電影劇情中,用腦和心去觀看的電影才算對得起每一幕精彩絕倫的劇情吶。
其三,我極其享受在一個巨幕下的觀影感覺,那當然是跟在電腦屏幕前的觀影感受迥然不同的。特別是觀看3D電影或有動作特效時,巨幕的觀影效果直逼眼球,整個身心都在震撼中感到愉悅和放松,這無非也算是生活中的一種極大放壓方式了吧?
我往往喜歡從看的東西中去體會生活的饋贈,去觀測思想碰撞的火花,去提升自己,使自己成長。而電影于我,意義正在此。
各種各樣的電影,各種各樣的人生,我透過投屏看別人的經歷,或是虛幻的世界,卻也因此看懂自己的迷茫,解開自己的心結。
這樣的體會每次都讓我深感:花錢購買這張電影票,值得得不得了啊!
(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