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以前寫C端工具產品中將工具產品分為三六九等(http://www.lxweimin.com/p/c9eb0a2ab9da ):
1、第一類是以支付寶、搜狗輸入法為代表的成功延伸服務場景的工具
2、第二類是以美圖、Keep這樣聚集一批用戶特點鮮明的工具產品
3、第三類是以Dropbox為代表順利進入企業服務領域的工具
4、除去以上三類,其他工具產品都屬于第四類
我們今天談第三類“以Dropbox為代表順利進入企業服務領域的工具”,我們日事清正好屬于這類,有親身體驗。
其實現在這類工具越來越多,我們團隊在內部討論的時候從產品上劃分已經不說“To B”or“To C”,這類工具產品應該屬于生產力工具。比如office辦公套裝、眾多Google辦公工具(Google日歷、Google在線文檔等等),又比如現在騰訊推出的TIM。這些工具不強調B or C,而認為“使用這些工具的辦公人群,B端工具雖然從市場上劃分屬于企業,但是在具體使用場景中還是具體辦公人群在使用”,這些統統都屬于生產力工具。
我們不糾結理念,繼續上面“工具產品延伸企業服務屬性”話題來講,我現在意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就算工具產品在延伸企業服務屬性的時候,也分三六九等。
假如說現在日程、在線文檔、文件、即時通訊等C端具備協作前景工具都認為“產品向生產力工具靠攏,增加企業服務屬性”是一條非常好的出路,或者直接說這些C端工具想要拓寬產品邊界,推進To B市場讓付費能力更強的企業為之付費,誰的發展之路更順利?
1、第一等是即時通訊
這類現在已經有成型產品TIM,我思考“如何提升日事清從C端發展到B端轉化率”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一個事實:最容易發展協作屬性的就是即時通訊工具。
因為用戶用即時通訊工具就是為了和別人溝通,在用戶認知范圍內,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工作溝通順理成章,那么只要是和工作相關人員(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外部)產生溝通,事實上已經產生了工作上的協作。
所以即時通訊工具天然占據了工作協作場景,也是最容易從C端延伸B端的工具,或者一開始即時通訊就應該是生產力工具,不分B端或者C端。
2、第二等是在線文檔
現在趨勢是在線文檔一定會和文件管理工具融合,移動互聯網時代消滅文件流提倡信息流是趨勢,這從現在office、WPS等老牌廠商推在線文檔就能一窺。
沒有在線文檔時代,我們是如何進行文檔協作的?
是不是我寫完PPT然后傳給同事,然后如果需要繼續上傳,同事做了改動然后再傳下去?文件傳送工具還是QQ?
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知識辦公人群都應該進行過文檔協作,大到公司規劃,小到工作日報。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知識辦公人群都有可能發起“文檔協作”的需求。
而到信息流協作為主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會通過在線文檔和工作上聯系的人(團隊內or團隊外)發生文檔協作。
這就意味著:文檔協作不存在上下級概念,每個人都會主動發起,比如職員給管理層傳工作日報。當所有人都可能是主動發起者的時候,它的使用場景一定是相對高頻的協作,具備的協作屬性也就更高。
3、第三等是日程
幾乎所有人看到“日程”第一聯想肯定是“個人事務”,而誰可能會想到可以用日程進行工作協作呢?
一般是老板、管理者,習慣于下發任務給具體執行者的這群人。
一般的執行者是不會給管理者下發任務的,他們沒有主動發起一項工作的主動性或者權利,就算需要溝通具體事務也是以即時通訊為主,而不會通過任務解決。
那么日程協作的主動發起人群就知道“習慣于發布任務的群體,也就是老板、管理者”。
人群收窄,自然協作屬性就較低。
4、第四等其他
其他是指數據分析系統、在線調查系統等服務,因為這些具體工作涉及到協作非常少,往往是一個人或者是與之相關的少數人才關心的工作事務,單次工作所涉及的基數就很小、協作屬性又弱。
當然我從協作屬性上劃分并不是說商業價值或者商業前景,那是另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另外現在協作管理領域實際上是融合發展的:日程、文檔、文件、溝通等等都會融合成一套系統。每個致力于發展B端市場的生產力工具都不會僅僅停留在某個具體功能上——這和C端市場可能并不一樣。
PS1:探討這個問題不牽扯產品前景,牽扯到用戶增長速度。
PS2:如果在使用日事清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隨時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