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毋論人或其他什么事物,只要前面被冠以“國民”兩字,那肯定是不得了,必定是受到大家歡迎的。比如,床單界有國民床單,網(wǎng)紅、明星們有國民岳父、國民爸爸、國民媽媽、國民妹妹、國民弟弟,所以美食界有幾道國民菜也是理所當(dāng)理的嘍。
你心中的國民菜是什么菜?
在我看來,符合國民菜的,一定是“土肥圓”這樣的氣質(zhì)的。
為什么呢?
首先必得土,生長在土地里,根基深厚。《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講“五谷為養(yǎng)”,關(guān)于五谷指的是哪些物,歷來有不止一種說法,如若按照五谷”劃分為“天谷”、“地谷”、“懸谷”、“風(fēng)谷”、“水谷”的話,土豆則為其中的地谷,也就是長在地面以下的糧食。而我們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里,土豆地位則更高,它不僅是作為蔬菜出現(xiàn)在我們的餐桌上,它還是僅次于小麥、稻谷和玉米的全球第四大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很多地區(qū)它是作為主食出現(xiàn)在人們的餐桌上。
“肥”則是多,茂盛之意,就是食材必須易得不稀缺,隨處可尋,否則象魚翅、燕窩一類如何能國民?
而“圓”,就是圓滿、周全、美好唄,能夠老少皆宜,受到大家的喜愛。
由此,以這三個標(biāo)準(zhǔn)來看,在我眼里,酸辣土豆絲必得算是一道國民菜了。
一是土豆尋常可見,全國各地的菜市場里都有它的身影,且價格便宜;二是它做法簡單,無需高超的烹飪技藝;其三,它真的是色香味俱佳,酸辣爽口,有營養(yǎng)好下飯,全家都愛。
土豆借了酸辣的口味得以遍地開花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而在我的意識里,似乎最早川菜里以酸辣受寵的是包菜,就是卷心菜。后來才開始有了酸辣大白菜、酸辣土豆絲。
要說,土豆這個名字真土啊!喏,還有更土的叫法:山藥蛋、地蛋。怎么就讓人想到從前村里孩子不是叫狗蛋、就是鐵蛋、丫蛋、二蛋……
稍稍洋氣點的叫法是洋芋,我們那里就是這樣叫的。比較文雅、高大上的名字叫馬鈴薯。
我小時候就把土豆叫馬鈴薯,可是我們村里的人聽不懂沒人理我,于是我只好跟他們一樣叫洋芋。
對于土豆,我最喜歡的做法是酸辣土豆絲和椒鹽土豆。
要是非要讓我二選一的話,那必須是酸辣土豆絲。適度的酸和辣以及微微的甜,讓平淡的生活有了一絲不一樣的驚喜與美好。
人生當(dāng)中很多時光跟食物聯(lián)系在一起,那些成為回憶的時光連同食物的味道會儲存的記憶里。
有一年,公司的辦公地也離市中心較遠(yuǎn)的一個城中村,人少也沒有食堂,午飯要在外面解決。辦公室里四個女孩,每天中午都一起吃飯,AA制。
村里有幾家小餐館,有家寧波風(fēng)味的快餐店。快餐店的飯菜味道并不怎樣只是勝在實惠,但有一樣,椒鹽土豆味道很香。用那種小到無法切片切絲,連皮也無法去的小土豆,煮熟壓扁,平底鍋里油煎,至土豆兩面焦黃,皮起皺,放入椒鹽、少許辣椒面、孜然粉,便可出鍋,撒上蔥花即可上桌吃了。
大體來說寧波的餐館家家的椒鹽土豆都做得不錯。但酸辣土豆絲還得是川菜館或者湘菜館的口味正。
在快餐店旁邊有家川菜。老板是河南人,好在廚師倒的確是四川的,做的也是家常味。
我們吃膩了快餐,于是有大半年每天中午都去吃川菜。四個人里,兩個浙江人,一個四川人,一個新疆人。新疆人是和四川人一樣能吃辣的,何況這位新疆同事的父母是四川人。只是浙江同事口味偏甜和咸。開始只覺川菜偏辣,好在店家的酸辣土豆絲做得不錯,用了青椒,干紅辣椒只是點綴增色,口味微辣,酸中略甜。因用的白醋,土豆顏色漂亮如玉,清新潔凈,口感爽脆。
那家川菜館幾乎成了我們的食堂,酸辣土豆絲逢吃必點。直到我們四人一個個離開那家公司,那段美好從此成為記憶。
所以至今,對于土豆我最喜歡的做法無非椒鹽土豆和酸辣土豆絲。
新疆這邊賣的土豆都個大,做土豆絲是再合適不過了。看不到小土豆賣,所以椒鹽土豆是吃不上的。
盡管這道國民菜制作簡單,但外出吃飯依然還是常點的。
一般說來餐館多用白醋,所以盤子里青椒的綠、干辣椒的紅配上土豆的白與淺黃,顏色特別漂亮,又因為炒制時間短,土豆絲口感爽脆。只是有一點,白醋有一種沖鼻的酸,像針尖輕刺味蕾。
而我在家里做這道菜則喜歡用米醋,炒出來的土豆絲顏色棕黃,口感綿軟。
今天這道菜就不用附贈菜譜了吧。相信人人都會做的,不然何以叫國民菜?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