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讀話題對我來說,真的是太及時了,剛好拯救我。我自認為不是很擅長表達、不擅長溝通的。我覺得我有時候就是只顧自己表達完,但對方完全不知道你在說什么、重點是什么。
之前也在其他地方,看到過說將你要表達的內容盡可能用三點來描述,整體思維邏輯就會很清晰明了,而且人們天生對3這個數(shù)字很喜歡,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像每天的晨讀內容也是通過三點來講述。
《重要的事情說3點》這本書主要從三方面來講述:如何讓對方愿意聽、聽得懂以及聽完立刻行動。
讓對方愿意聽。
好多人微信聊天,開場都是“在嗎”,你如果當時沒有立刻回復,他業(yè)就不再說話,等你回復:在,詢問有什么事時,然后那邊要么就是沒有回復了,要么就是才開始說事。
現(xiàn)在不管是和朋友,還是同事之間溝通工作,我都是盡量直奔主題,有什么需要他解決的問題,直接清楚明了的說出來或發(fā)內部溝通軟件,就算他當時沒看到,回來后也不是只看到一個“在嗎”,而是可以具體看到是什么問題,并開始著手解決。
但是,還是有一個問題,有時候需要坐的事情可能不是一兩件,對方一看到這么多事情,可能會一時有點懵,不知如何下手。這時,本書作者提的一個建議就是:盡量和對方說你的要求有三點,也讓對方有個心理預期。
比如:你想讓同事幫忙,你下午要開會,需要準備資料,以及復印文件,還要聯(lián)系參會者,預訂會議室。你直接說這么多內容,有時候自己也會落下一兩條,讓對方也不太容易一下全記住,而且聽的過程還會走神。
如果你直接和對方說,我希望你幫我做三件事,就很清晰明了。如下:
1 準備資料,復印文件;2 聯(lián)系參會者 3、預訂會議室。
如果你直接和對方說,幫你一個忙,準備明天的會議,對方會不清楚究竟都需要做什么。通過三點來講述,也是將要做的事情具體化,更好的將任務傳達給別人。
日本有個管理者,每次找給下屬下達命令時 ,會將需要他們做的事情重復5遍,自己會先從各個角度重復幾遍,最后讓員工再復述一遍,以保證下屬完全get到領導的要求,能夠更好的執(zhí)行。中國的好多老板都會說,我就說一遍,你們要聽清楚。等到員工完成任務后,又說你怎么就聽不懂我的話呢。
在請求他人做一件事時,不管是用“3點”方法描述,還是多重復強調幾遍,都是為了讓對方能更好的理解你的要求,也能更準確的執(zhí)行。
讓對方聽得懂。
話人人都會說,但是,不是人人說話都能讓人聽得懂。
有次看《非誠勿擾》,有個男嘉賓說他要找個不愛說話的女嘉賓,他前女友話特別多,而且有時候她說了幾個小時,你都不知道她在說什么,總是這樣,這讓他覺得很煩。
我們和人聊天也是,有時候說了好久感覺都說不到重點,而且有時候明明是好意,也會讓人誤解。
和之前晨讀里提到的很像,不要上來就直接說自己對別人的看法,評論,結論。書中給的建議是,在你說話前,可以再自己心中放三個箱子:事實、意見、感情,建議我們按照這“3點”來表達。
比如說:你的另一半最近總是加班到很晚,你很心疼也有意見。這時候你就可以說:親愛的,你看你最近一個多月總是加班到半夜,有時候連晚飯都顧不上吃(事實);這樣對你的健康很不好,你看可否將不是很緊急的工作做下調整(建議);你這么辛苦,讓我很是心疼(感受)。
這樣對方也理解你,知道你是關心他,而不是覺得你老是在抱怨和指責。
這樣的表達方式,我們也可以通過平常有意識的練習來提高。
聽完立即行動。
有時候你想讓對方聽完你的話后,和你一起做一件事,比如,你想讓好友和去逛街,直接邀請,對方拒絕的可能性很大。作者在此也有“3點”的建議。
第一次:詢問建議。
你可以先問朋友,“最近換季打折,我想買幾件衣服,你有什么建議嗎?”對方回答:“某牌子還不錯,或某商場衣服還挺好看的。”
第二次:贊美或肯定對方過去的經驗。
你繼續(xù)說:“前幾次和你去買的衣服,我覺得品味都很好,比我自己去買的要好。”聽到夸贊,朋友也會很開心,“我就知道,你比較符合這類風格啊?!?/p>
第三次:發(fā)出邀請。
經過前兩次的鋪墊,這次你可以說:“對啊,還是和你一起逛街我比較放心,這次一起去吧。”這時候,朋友一般都會答應你的,而且內心也很有成就感。
在生活和工作方面,也可以運用此方法,不管是邀請同事加入你們項目組,還是邀請家人與你一起做家務,這樣溝通會更容易成功。真的是:“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啊!
最后,想到了我昨天寫的《關于如何寫出“好萊塢”式好故事》,那篇文章就寫太多內容了。當時讓室友看并提意見,她就提到,內容干貨是很多,可是現(xiàn)在人們普遍浮躁,真正能靜下心來仔細一條一條看完的實屬很少,要不是我逼她給我提建議,她也不會看的這么仔細。
于是,我就想,是不是以后可以考慮精簡下,參考晨讀的格式,只寫三點呢,下次可以嘗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