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櫻花開,滿樹芬芳
清明節,無雨,出門在小區外的綠地里溜達一圈,自然未看到雨紛紛,也未看到杏花開;但杜牧的詩卻不由自主地在頭腦中縈繞。路人行人未“斷魂”,溜狗的,拍照的,散步的,賞花的,人們興致濃,享受著春天的陽光、清新和朝氣。
一片山櫻樹,正開得茂盛。遠望,似一片云;近看,是滿樹爛漫。它們趕在清明的日子里盛開,正是給人們在踏青之余,“閑繞花枝便當游”(白居易)。一陣風吹過,樹枝搖曳,花瓣隨風吹,像白蝴蝶飛舞,像雪花片飛落,又像是在下花瓣雨,飄飄灑灑,飛飛揚揚,有如天女散花瓣,滿地落英繽紛。
隨風而落入池塘的花瓣,則像片片小舟,隨風而漂,逐波而流,被池塘的橫壩而阻,形成一個花瓣聚集區,加之落入的黃紅樟葉,組合一起,像一副斑斕圖畫。
花瓣落入池塘
我說,要是林妹妹看到這滿地落花,定要哭了。妻說,黛玉葬花,實際感嘆的是她的悲苦身世;花落有她葬,而她死后卻不知何人來葬她。聞之,一種悲戚之感涌上心頭,為其惋惜,為花慶幸。
清明節,在古詩文中,總是表達著一種憂傷、哀思和淚雨交織的氛圍;而如今這世間,春和景明,陽光正好,一片櫻花,滿樹芬芳,滿眼燦爛,足可見春天的活力與生機正在萌發,正在成長。
如果我們這樣想,之前花瓣的飄落,正是為了后期花瓣開得更旺,葉兒長得更密,那這種飄落不就是一種謙讓么?櫻花之落,正是為了山櫻的夏之茂盛,秋之艷麗,冬之頑強,為了山櫻的四季爛漫,為了山櫻的詩和遠方……
人生,何不是如此?
花瓣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