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感悟: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了解自己,也了解敵人,那就能立于不敗之地。如果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敵人,只戰勝概率是50%。如果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敵人,則勝率為零。
書中舉了淝水之戰苻堅的案例。苻堅的失敗就在于不知己也不知彼。
他自己的弱點就是對別人沒有原則地好,對投降的任何人都沒有防備之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弱點,還認為是仁慈之義。
他也完全不知道對方的心理,無奈投降之心,面對著奇恥大辱,怎會很安心的待在他的身邊?
華杉認為,在知己知彼上,知己要比知彼重要。
因為,你很難知道對方想要干什么,對方的策略不是你隨時能掌控的。但是,你自己要干什么,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只要你沉下心來,細細思考,便能隨時掌控自己。
而很多人干事時,極少會想到自己的弱點,更多的是研究對方到底想怎么樣。結果,越想心越亂,甚至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亂下對策。
華杉認為,在經營活動中,這個“彼”不是指競爭對手,而是指顧客。
雖然,用戶思維也很重要,但是過于研究用戶,而忽略了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便是本末倒置了。
像曾國藩,他的成功秘訣就是不斷地自我反省。在他的日記中,很少談及對方怎樣,更多的是研究自己的隊伍怎樣建設。
真正吃透別人要干什么真的很難,先將著眼點放在改進自我上,一方面容易操作,另一方面也是在給自己積蓄力量。
知己知彼,就是先吃透自己,在空閑之余,才去了解別人。情況都掌握了,必定能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