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這篇筆記是根據寧向東老師7月8日線下大課(北京站)的課程內容進行的整理,并在此基礎上對提綱目錄進行了梳理、對內容順序進行了調整、對板書內容進行了添加、對知識細節進行了延展。
受本人能力所限,可能部分內容理解不夠準確或記錄有誤,歡迎參加寧老師線下大課的各位學友交流指正。
課程概述
一.邏輯貫穿整個課程的三個線索
1.企業是資源的結合體
要把企業看成一個資源的集合,比如課程中會提到“賣”的時候,你要把企業看成一種資源。
2. 產品的本質是數據
產品=信息+載體,而那個信息就是數據,未來10年~20年,極重要的競爭就是數據。這個數據包括客戶的數據,也包括企業內部的數據,在德國的一些企業,比如博士、西門子、奔馳等,它們在制造環節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數據化。
3.客戶要的是解決方案
未來客戶要的不是產品,是解決方案。未來給每個人都有解決方案還是做不到的,因此準確的說是解決方案化,未來所有企業提供的東西都是解決方案化的。
比如福特在最開始時只提供一種產品,就是T型車,然后用一種愛買不買的姿態來賣貨,客戶想要紅色的,福特說:”紅色的不是汽車,我對汽車的定義就是黑顏色的T型車。”很多人說福特很蠢,其實福特不蠢,因為他要保證在那個年代的十年里賣掉1850萬輛車,他必須要達到低成本、達到品控要求、保證不要有故障,所以在他的制造邏輯下面就是T型車。后來因為環境在變化,個性化、柔性的東西加進去了,但是將來還達不到極致化的一人一款,但肯定會從一款給你選、變成三款給你選、到現在三十七款車給你選。未來款式還會越來越多,來滿足大家的需求。
二.課程的四大內容
第一部分:企業成長的邏輯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是一個變局的時代,在經歷了很多變局后,這些變局會讓你心亂如麻,會讓你無所適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找一個定點,就像攀巖一樣,要找一個固定樁、找一個抓手。第一部分的內容,企業成長的邏輯,就是要說明這個定點是什么,做企業什么樣的企業能夠存活、什么樣的企業曇花一現、什么樣的企業注定沒戲。同時也要注意未來的變局會不會改變定點,定點在變局中也不會那么確定,有時候你認為很牢靠的東西也是會變的。
第二部分:互聯網引發了怎樣的變局
互聯網的變局是從1980年開始的,1980年托夫勒出版《第三次浪潮》一書,描述了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然后到1997年~2000年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目前是互聯網+的時代,這個時代未來還會持續10年~20年。當互聯網變局落幕的時候,“互聯網”這個詞語作為一個描述現象的詞語將會消失,留下的只是“數據”,數據會高度融入我們的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戰場輪廓與贏家法則
既然是變局,就要把地形搞清楚、把各路人馬搞清楚、把戰場輪廓畫出來,然后判斷自己屬于哪一類,按照企業成長邏輯如何去打才能活下來,如果活不下來怎么跑,跑的時候怎么順手把槍給賣了。占領陣地的大人物和賣槍發財的小人物都挺好。把企業轉換成一種資源,用資源的觀念看待一個企業。資源可以做大,也可以賣掉。
第四部分:管理者的修煉
在五力(自我力、透視力、架構力、創業力、逆轉力)的基礎上,再深入一點,就是變局中的思維。思維訓練也是一種認知訓練,不存在脫離現實的認知,也就是所有的認知都要有一個專業載體,沒有專業還能快速認知,就和成功學沒區別了。因此思維訓練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問題,這部分的核心就是一個求變的思維。變局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因此,你也要讓自己主動的不確定,變局中一定要求變才能打贏。求變思維就是天天要想著怎么找點新東西。
備注:
寧向東老師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曾任哈佛商學院、伊利諾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著有《公司治理理論》、《國有資產管理與公司治理》、《管理十論》等多部管理學著作。在[得到APP]開設專欄《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訂閱人數十八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學課堂。
此次線下課程的完整筆記將分為六個部分:
《什么是面向未來的整合管理學,寧向東老師線下大課的詳細筆記(一)》:是整體課程概述
《搞明白企業成長的升格邏輯性,寧向東老師線下大課的詳細筆記(二)》:是課程主體第一部分內容——企業成長的邏輯
《互聯網引發變局的關鍵核心點,寧向東老師線下大課的詳細筆記(三)》:是課程主體第二部分內容——互聯網引發了怎樣的變局
《變局中戰場輪廓與各方的打法,寧向東老師線下大課的詳細筆記(四)》:是課程主體第三部分內容——戰場輪廓與贏家法則
《管理者變局思維的修煉核心點,寧向東老師線下大課的詳細筆記(五)》:是課程主體第四部分內容——管理者的修煉
《小梳理一些話題的想法和觀點,寧向東老師線下大課的詳細筆記(六)》:是課程中穿插花絮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