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棠女俠
(一)
同事小凡,閨女兩半歲,愁眉苦臉的來找我聊天,要借一本書,Dr.魏的《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書。
我打趣她:“怎么現在想起來看這書?什么刺激你給孩子補補腦了?”
她嘆氣:“別提了,最近每天回家跟我閨女發脾氣。發完脾氣她又哭又鬧,我又后悔。可是不發脾氣她淘氣的不像話,我覺得是不是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對啊,所以想找本書來學學。”
我問:“那孩子都有哪些行為會讓你發火?”
小凡說:“可多了。比如她非要抹我的口紅,不是偶爾的心血來潮,而是最近每天都要抹,把小臉抹的亂七八糟;還說謊,明明是她在哭,可是你問她為什么哭,她說是媽媽在哭,我沒有哭;跟她講道理,她還跟你頂嘴,氣得我……”
我說:“兩歲半的孩子,好奇,愛探索,總喜歡模仿成人的舉動;偶爾分不清想象與現實;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比以前更喜歡表達,這是正常的現象啊,說明孩子體能、心智發育都很不錯,你以前也學過相關的知識,怎么控制不住脾氣呢?”
小凡有點不好意思:“道理我都知道,就是每天回家本想來個溫馨的母女時間的,可是看到她把自己弄的亂七八糟,好好給她講道理還不聽,我就控制不住情緒了。這不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所以要找專家的書趕緊看一看,學一學。”
我瞅著她的黑眼圈,和明顯沒有好好收拾的長發,說:“不對,其實我更覺得,你現在應該好好放松放松,減少跟孩子的接觸時間。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你太累了。”
(二)
這一屆的媽媽們很是生猛。
高大上的如英國王妃凱特,生完孩子之后數小時之內在公眾面前亮相,高跟鞋連衣裙,妝容精致,身形苗條,有人說那感覺不像是剛在醫院生了個孩子,而是剛從醫院偷了個孩子;
路子野的如“倒立女神”陳意涵,剛生完孩子兩月,就完成了一次22小時210公里的長跑,完全打破中國婦女幾千年來的養生傳統;
最接地氣的是女明星穎兒,為了生產之后的快速瘦身,愣是每天只吃一粒老干媽,硬生生把自己餓出被美女體重;
而多個優秀的公號主,無一不透露過自己有多拼:每天晚上把孩子哄睡著后再去寫文章、選產品,甚至連續好幾年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生病了,在醫院左手吊瓶、右手依然堅持寫稿,筆耕不輟。
而我,每每聽到這些人生贏家們講述這些奮斗經歷時,都會一哆嗦:咱既沒有凱特王妃的身份,也沒有女明星的美貌,也沒有那些公號大V的賺錢本事,就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職場媽媽,怎么可以比她們還懶惰,還不努力呢?
于是我每隔一段時間給自己打雞血,我一定要做一個很成功很優秀的媽媽,這樣才能給娃做一個很好的榜樣。給自己打完之后再給娃打: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很優秀很聽話的小孩,這樣才能有美好的未來!加油!
Bingo! 完美!
(三)
有一段時間家里的氛圍猛然就不對了,大家做什么事都慌里慌張:
我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七點準時叫醒娃,遲一秒都不行,因為一定要在七點半出門,這樣趕在八點前到學校前,還可以教娃背誦一首古詩;
白天我在單位正常上班,稍有間隙時間就趕緊看書做題。中午兩小時也不休息,掐著點做卷子,做到下午兩點上班,頭昏腦漲,繼續開始工作;
晚上六點我下班回家時,如果發現婆婆還沒有把飯做好,就很生氣,因為會影響接下來的計劃:娃吃飯至少要半小時,學英語要半小時,練舞蹈要半小時,跟弟弟打鬧得半小時,給兩孩子洗漱至少得半小時,怎么算,都是特別勉強的,才能做到我想要的八點半上床。而上床之后還要給娃娃們讀繪本的啊,那得鬧到什么時候才能睡?
一想到這我的臉色就好不起來。于是,婆婆燒飯的時候膽戰心驚,手一抖鹽放多了,孩子們吃飯時各種挑食各種別扭,光一項吃飯的時間就足足拉長了二十分鐘,剩下的安排……一團糟。
最終的結果是,公公婆婆因為我給他們臉色了,不開心,也不說話,悶悶的自己就睡了。閨女學英語、跳舞時被我在旁邊面無表情地盯著,反而越做越錯,哇地一下就哭出來。兒子沒有明顯沒有玩好,就被我攆進屋關了燈,也不開心,在床上大哭大鬧。而我,因為一天的高壓狀態,已經累到了極點。這會唯一的一個念頭就是,讓地球爆炸吧,這樣我就可以放假,再也不用當媽。
(四)
所以,當憔悴的小凡說她理解閨女的各種調皮行為,但是就是沒有耐心時,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的痛點:不是當媽的做的不好,而是,實在是太累了。
如果我們心情輕松,腦子里沒有任何雜念,,我們也可以在孩子把口紅抹到床單上,畫出一幅幅“踏雪尋梅”圖時,笑瞇瞇地把這看做一種創作,甚至主動去遐想娃的藝術天賦;也可以放松地把娃狡辯的行為看做一種語言游戲,或者干脆跟娃吵一吵,把娃氣哭,體會一把無拘無束說話的快樂。
做到這些,除了需要實戰技巧,理論方法,思維智慧,更需要精力。這個精力,不單單指的是強大的體能,不僅僅包括陪著熊孩子東跑西跑,上樹下河,上房摘瓦。
而是,要像接到老板的命令、甲方的Case一樣,去全方位開動腦子,揣摩孩子的此刻的情緒、心思、意圖,思考如何快速行動,交出一份讓孩子眼前一亮、瞬間吸引他眼球的作品,同時還要不動聲色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太難了。
這就是為什么,專業的育嬰師、優秀的早教老師、成熟幼兒園老師會那么貴、那么少。術業有專攻,人家不是在陪著孩子們玩,人家也是調動全身所有細胞在工作呢,不亞于你在辦公室里,面對著老板和客戶。
有一個教師朋友跟我說,每天下班回到家,就累得像條死魚一樣,連冒泡的力氣都沒有,只想靜靜地一個人裝死。我沖她豎起大拇指:那你一定是一個為好老師。沒傾注過心血,絕對說不出這話。
(五)
所以媽媽們,如果你發現自己帶孩子時情緒有問題,了解了那么多育兒知識卻做不到知行合一,就停下來吧,不再要無休止的懷疑自己。
不是你的技巧、經驗、育兒知識有問題,而是你的精力亮起了紅燈,它在嘟嘟的亮著,提醒你:要休息,要休息,要休息……
而這種休息,可以是讓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成為帶孩子的主力,給自己放半天假,去逛個街,做個Spa,看場電影;
也可以是放慢自己的節奏,重新設置一下生活中必選項和可選項,而不是把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賽的滿滿當當;
也可以是降低要求和標準,孩子英語發音不標準沒有關系,舞蹈動作不到位也沒有關系,誰一開始就做得那么好?能堅持就很了不起;
只要你在帶領孩子認識世界、感受生活的過程中,讓Ta充分感受到了媽媽的善意,世界的奇妙,堅持行動的意義。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其他的,都不是問題。因為,生命是一場馬拉松,笑到最后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