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偶然性和必然性 ?任務清單
? ? ? ? ? ? ? ?歸納法和演繹法 ?想象的世界
? ? ? ? ? ? ? ?歸因謬誤 ?認知偏見 關鍵條件
? ? ? ? ? ? ? ?共計1368字|聯系閱讀4分鐘
所謂歸納法,也就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演過程。就像說中國的天鵝是白色的,美國的天鵝也是白色的,我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
但事實上我們知道并非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因此,歸納法的輸出結果不是定律,而是猜想。所以正確的表達方式只能說,“我猜想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
而另外一張我們熟知的三段論就是典型的演繹法,也就是從一般推出特殊的方法,比如說所有的貓都喜歡吃魚,你家養的是貓,所以他也喜歡吃魚。
對于演繹法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的關系,如果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結論不必然否定,但是如果前提有一個是否定的,那么結論也必然是否定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實的世界基本上就是建立在歸納法的猜想之上,并由演繹法將其推導為我們所熟知的定理和規律。
也可以說,我們的整個世界就來源于我們的猜想,而也正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對于集體、性、生存等原始的想象,逐漸發展出現實中國家、社會、婚姻和協作等各種各樣的關系。因此,正是由于這樣的日積月累的想象,逐漸建構出現實世界的文明發展。
但也正是由于想象的特殊性,從而也產生了人們的各種認知誤區、錯判和偏見,無法用正確的認知和邏輯思維輔助的話,試想只會讓我們無休止的陷入歸因謬誤和經驗主義之爭。
就像對一個人的成功,我們有時候會夸大自我的認為的關鍵條件,而事實上可能是根本只是眾多偶然因素中的一個,只不過由于我們過度的相信這一點,從而逐漸強化他在個人意識中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常說聰明人總是更加關注失敗,在他們看來導致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只有更多的把他們從眾多的原因中剝離并收集起來,最終在自我決策的時候,只需要形成問題清單,盡可能的將他們過濾并且避免掉,才能更加接近成功的目標。
就像查理芒格所說,“如果我知道自己是在哪里,我就不會去到那里”。
在之前的項目管理工作中,我曾一度認為最終得到意外的結果,并不是由于個人在內外部關系處理上多么的高明。甚至可以說在那段時間里,絕大多數全身心的投入在自我的工作之中,而且完成自己最大可能性的努力。
在后來的經驗總結過程中,我一直認為正是由于個人在面對挑戰性的不同于大多數人的品質表現,使我在這個過程中脫穎而出,其實真正的關鍵點在于從實際出發在解決問題。
當時我把自己的成果全部歸因于自身的自律、正直、踏實和努力,并得到相應的反饋的時候,更加強化了我個人對于這部分認知的堅定。
在此之后某個突然的時刻,偶然翻到之前的工作記錄清單,里面寫滿了當時自己對于各種的工作策劃計劃的任務清單。
第一,從總體上明確了全過程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完成的目標。
第二,根據這個策劃思路,分離出每個時間段每個步驟需要完成的關鍵結果。
第三,同時積極的根據需要協調的資源并尋找到協助,最終將整個工作完成閉環。
雖然過程不盡完美,甚至出現很多差錯,但是這些明顯的任務清單,就像彼岸的航燈一樣召喚指引我去靠近它。
于是就在這樣不斷的試錯中摸索著前進,最終實現了既定的目標,現在看到這些清單就像記錄著自己的整個工作狀態全過程。
所以說任何取得的成果并不是因為單純的做對了正確的事情,雖然做對的事情很關鍵。但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除了自己認為重要的條件之外,不要忽略那些看不見的甚至可能是你認為更重要的偶然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