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身著漢服,是參加沈陽市的花朝節(jié)。從我的大學到很遠處另一所,跨越了大半個沈陽,依舊和學校里共同喜好的三個女生一起,毅然前往。
在寢室換好漢服,室友很認真的說好看,然后也很認真的問我,你……確定要穿它出去嗎?
還沒走出校門,就收獲了數(shù)不清的議論與細聲評判,拿著手機拍同行的妹子時,發(fā)現(xiàn)照片里亂入的少年也在拿手機拍著我們。甚至有人上來問,請問可以拍照嗎?
中途打車的時候,我們四個還開玩笑的說,司機會不會以為穿越了?然而到了那里打開車門的一瞬間,就被滿目的漢服所吸引。
校園里的長廊被為來得及蘇醒的藤蔓所包圍,藤蔓上系滿了紅簽,像是古代的胭脂等人共賞,又像滿心的愿望,系于枝上。
而我最愛這一句,含羞復見郎君面。
無態(tài)魅國,無意蹉跎,我是人間惆悵客。
眼底溫存,緩行香在,含羞復見郎君來。
男生們投壺較量的不亦樂乎,而我們試了幾次未果只好安心游玩,好在景致算是不錯。
看著周圍的姑娘翩翩轉(zhuǎn)動帶著襦裙的起舞,或是穿著褙子的少女,慵懶而恬淡的坐在精致的亭子,媽媽年級的人因為愛著漢服,帶著小小的寶寶穿著可愛的曲裾,或是那邊牽著手的情侶,男生身著的大氅和女生身上精致的妖裙。
此愛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這畫面好像就是這樣,太美好,如夢中聞聽又怕驚醒,像是隔了山海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山海具平。
歸于長廊,手中的紅簽用來書寫愿望。
一愿郎君千歲,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玲瓏骰子安紅豆,這入骨相思,君可知否?
正式進入花朝節(jié),插花的藝術和古琴的悠揚環(huán)繞于周圍,耳邊滿是香氣。環(huán)繞而坐的姑娘們,安靜的看著身著漢服跳著絕美舞蹈的姑娘,看著演繹古琴靈動悠揚的漢服漢子,看著祭花神的節(jié)目。那一瞬間就覺得,這是我們的花朝節(jié),只是我們的。
這一路上,太多人議論和指指點點,聽見很多人議論說,“這是cosplay嗎?”“這是和服嗎?”
突然了解曾關注貼吧時,看見講漢服作為常服的那個姑娘,滿心的委屈。沒有人理解,也很少人懂得,一句堅持做自己想做的,將要面臨多少的不理解和議論,可能你嘗試過一次便懂得。
而這一切,因為是我們的文化。
我不想在很多次的各民族齊聚中,看見漢族人只能身著國外傳來的西裝領帶或者穿著屬于滿族人的旗袍,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華服,精致美艷不輸眾人。
“我們懂得民主自由,卻忘了倫理綱常。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忘了角徽宮商。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功德牌坊。我們身著西裝革履,卻沒了自己的衣裳?!?/p>
中國禮儀之邦,而我只想拾起我的屬于我的文化,穿起屬于我的衣裳。聞我漢唐,數(shù)百年文化結(jié)晶成不朽的篇章,朝代更張,而我忘不得,那羽衣叫霓裳。
回來的路上,聽一個小孩子稚氣未脫的聲音說,“媽媽,她們穿的衣服好漂亮。”在她身旁的中年女子很溫柔的告訴她,“寶貝,這是漢服?!币苍S她們不知道,聽到這幾個字,是心里多大的安慰。
孩童搖頭晃腦咿呀學語,老人給予的是無數(shù)詩篇。嵇康臨刑前的絕唱,是寬袍毅然臨別于藍天,李白的月下獨酌,長袍飄逸羨煞多少文人墨客,蘇軾的灑脫釋然,赤壁下長衣飄飄,羽化而登仙。
《詩經(jīng)·秦風》中高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國學熱潮,未能忘本,國人詩興未泯,文化也想認祖歸宗。
華服亦未滅,長衣還蕭索,傲然于天空,同袍可愿,俯身著這最美的霓裳,同游一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