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們吟誦著經典詩句走在路上。這周我們在班級發起了“珍惜糧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主題教育活動,我班小朋友都積極參與其中。
繪本《盤中餐》講述了一碗米飯的神奇來歷,讓孩子懂得“一粥一飯,當念來處不易”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小班孩子雖然不懂里面的深層含義,但是在潛移默化中知道我們吃的每一粒米、每一顆菜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下的。對于孩子們來說,知道為什么要節約糧食后,最重要的是落地到實際生活當中。我們在每一次餐前都會先講一講今天的食物是什么,有什么營養價值,在開始的幾天里我們還給孩子們演示如何取餐、如何疊擦嘴巾、如何擦桌子、如何歸位等等,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餐前準備和餐后整理的好習慣。另外,我們還以大粘貼為獎勵,激勵孩子們進行光盤行動。
有一個小朋友ZY,他開始哭著說:“我吃不完。”當我蹲下來看著他盤中的餐,并用很愉快的語言說:“來看看大老虎的嘴巴大不大,幾口能吃完,我來幫你數一數。”起初是我來幫ZY舀可以一勺喂給他,當他的第一口吃完我用夸張的語氣鼓勵他:“哇,大老虎的嘴巴這么大,一口能吃這么多,我覺得用不了三口,你的飯就能吃光!”這時他自己拿起勺子吃了起來,在不斷的鼓勵之下,ZY吃完了盤里的食物,“我三口就吃完了”ZY很驕傲的說著。“我要獎勵給你大粘貼,全部吃完了,餐盤像小鏡子一樣干凈。”令人沒想到的是,自從那一次之后,每次ZY都會把吃完后的光盤拿到我的面前并說道:“老師,你看。”同時,我也將這個突破跟ZY的媽媽進行了及時溝通,家長非常驚訝,覺得老師的辦法好多啊,并且和我一同感嘆著:ZY從入園哭泣需要老師抱進園到現在能跟好朋友牽著手高興的入園,真是一個大跨步,真的是為ZY感到高興啊。
另外,“珍惜糧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活動不僅在園里踐行,還要家園共育,達到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在班中我們按照每個孩子的食量為孩子盛餐,還想吃的及時添加,并用大粘貼的鼓勵機制激勵孩子不剩飯,個別吃飯困難的老師們單獨指導“看看大老虎的嘴巴大不大,幾口能吃完”等等。我們把好的飲食習慣和激勵孩子吃飯的好方法分享給家長們,同時這周六呼吁每個小朋友也積極參與光盤行動,并將吃完后光盤的照片發至群中,在群中積極互動。有的分享了全家人光盤的大照片,有的分享了小朋友餐中吃飯和餐后光盤的對比照。當然,這也不只是一次活動,更重要的是通過家園共育幫助孩子從小培養節約糧食的美德,將這種節約節儉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落實到今后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