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托營業處小伙伴的福,上了一堂手沖咖啡體驗課。一開始我還挺納悶為啥叫手沖咖啡,不是煮咖啡、泡咖啡,看著小伙伴們操作才明白,那個動作真和沖藥類似,升級版。
侯杰老師帶來了自己的家當,在水壺的氤氳之氣里,開始了咖啡之旅。人類果然不分地域,都愛在吃吃喝喝上折騰,看羊吃了小紅果子,精力旺盛,就自己也要吃。佩服這位祖先,可能真是餓太久了。而且我今天才知道,咖啡盛行,和禁酒令有關,不能靠酒精興奮沉醉,那就靠咖啡忘我了。當然,咖啡相關的歷史故事還講了一些,可惜我走神了……
咖啡的外觀也是小紅果子,櫻桃吃果肉,咖啡豆是種子加工后磨粉、加水——此處我想到了豆漿,暈。這位祖先ta吃了咖啡豆的種子,不知道硬不硬。老師現場帶來了未烘焙的咖啡生豆,我也沒敢咬。有人咬了熟豆,感覺聽到了嗑瓜子的聲音。
既然是體驗課,當然重點是實操。老師介紹了咖啡的歷史、咖啡豆從種子到樹到采摘到加工(水洗/曬干)到烘焙的過程以后,就進入實操環節了。哈哈。說起來也簡單,就是燒水到90度,磨咖啡豆,在濾杯里鋪好濾紙,咖啡粉放濾紙里,加83度的水分三段沖泡。然而,真正做起來,就算是一樣的咖啡豆,每個人做出來的咖啡,味道也是千差萬別。
11個小伙伴分為5組,分別用了曼特寧、瑰夏、曬紅櫻桃、哥倫比亞綠寶石,四種咖啡豆,沖泡單品咖啡。燜的時間的長短,手沖時出水速度的控制,咖啡豆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第一次喝到一點都不苦、有柔和的水果味的咖啡,用的哥斯達黎加的瑰夏,mm第一次上手就能發揮這么好。不過男士們還是喜歡苦感重的曼特寧。兩人一組每人沖完以后,我們就拿著小杯子去品嘗的感覺好幸福,喝了11杯不同感覺的咖啡,真是賺到了!辦公區其他同事都被咖啡香氣吸引來了,拿著杯子來接現充的咖啡。
最后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手沖咖啡加水動作和味道之間的關系,三個階段的咖啡各留了一份,味道從濃到淡,第三階段濾下來的喝起來只能叫有咖啡味的水,不能叫咖啡,哈哈。所以咖啡味道也是有層次的、有不同的苦感、酸度、醇度。喝過單品咖啡以后,再想平時喝的美式咖啡,后者味道就顯得單一了。
工業文明下機器幫助我們達成高效,咖啡機可以做咖啡,嗡嗡一陣,出來的每杯咖啡味道都很標準。現在我們更追求多樣、個性,想喝什么味道就可以在手沖的過程中人為調整,看起來是退步,但生活中總是需要這樣專注、寧靜、慢悠悠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