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專業價值
1尊重人類尊嚴并提升自我決定:通過尊重讓自我決定最大化。
2個別化服務
3助長當事人愿景
4以優勢為基礎并極大化賦能感
5激發當事人投入參與
6促進一般化的應對思維
7檢測改變并主張轉移性
第三講 心理學三大流派
感覺哪個學派跟自己更契合,就在此深耕下去。
行為主義先驅:
桑代克:嘗試錯誤說;教育心理學創始人。學習定律:準備率,做事先有一些心理準備,會做得更好,關注對方的情緒感受。練習率;效果率。
巴甫洛夫
經典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泛化、分化;興奮、抑制;心理問題是興奮、抑制反復導致。(生活中保持平常心、穩定狀態很重要)
華生:創建行為主義,提出“S-R”,給一個刺激就能做出反應。否認人的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刺激反應說,環境決定論)
操作條件反射(出現某一行為,給刺激。R-S)
斯金納提出:強化、懲罰、消褪。認為生活中人大多數行為都是操作性條件反射。在親子教育中,家長無效的會反復做,如嘮叨、否定,反而強化了負向。
強化:正強化、負強化,都是為了使行為增加。正強化,做得好了,給與獎勵;負強化,撤掉不好的。
懲罰:都是為了使行為減少。正懲罰,做得不好,懲罰。做得不好,撤掉獎勵。
消褪:對不想要的行為不予理睬。
新行為主義
托爾曼:提出中間變量。行為和很多因素相關。
班杜拉:社會學習論:交互作用;觀察學習(教育的極致是行為的影響);自我調整;榜樣作用。
修自己永無止境。
精神分析
創始人:佛洛依德。
心理結構理論: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潛意識:不能被意識到的,意識到了,就成為意識了。前意識,通過回想可以意識到的。
精神分析通過對潛意識進行工作的。夢是通往潛意識的康莊大道。
人格結構理論: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本能的我,很強大,遵循快樂原則;
超我:遵循道德原則。
自我:遵循現實原則,居中調節本我和超我。本我、超我無法調節時,導致神經癥。
性心理發展階段:口欲期(0-1)、肛欲期(1-3)、生殖器期(3-6)、潛伏期(6-12)、生殖期(12以上)
肛欲期:孩子在這個時期,對大小便的控制讓自己有掌控感。
生殖器期:對生殖器有好感的時期。過激反應才是傷害。
治療原則:中立、節制、匿名
治療目標:通過自由聯想,解釋等將潛意識意識化,重組基本人格。
常見心理防御機制:壓抑、合理化、情感隔離、認同、反向作用、移情、投射、退行、升華、置換(踢貓效應)
移情:生活中的某個人的情感轉移到咨詢師身上,正移情,轉移好的情感;負移情,轉移不好的情感。
投射:自己這樣認為,也認為別人這樣認為。
反向作用:明明很小氣,裝得很大方。
人本主義
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來訪者中心療法治療的三個條件: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同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