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節后第二周,第二書。
讀完此書,才相信一年真可以讀365本書;才了解,為什么有人會那樣地去讀書。
原來看《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是微觀層面,技巧層面。這本書,更宏觀,更能獲得力量。
接下來,去實踐?“把讀書目的由獲取力量更換成改變人生”——新的讀書觀。
一、路不在書中,而是在心里
在心中播下了頑強的種子,那是任何人都無法奪走的只屬于他自己的珍貴資產
讀書分三種類型:一是享受趣味,二是獲取新知,三是改變人生。這本書講述的是如何通過讀書改變人生。
如果感受不到讀書的必要性,就等同于不了解這個社會可怕的生存游戲規則。
二、讀書三步進階
讀書過程分三個階段,即基礎定向閱讀、加強定向閱讀、深層定向閱讀。
基礎定向閱讀,是通過閱讀100本以上和自己業務領域相關的書,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
加強定向閱讀,是用一年時間閱讀365本自我啟迪的圖書,以擁有成功者的思維方式。
深層定向閱讀,是通過閱讀人文古典書籍使自己成為領軍人物。
所有變化都是經過一閱讀,二思考,三實踐的過程實現的。
100天讀33本書的7個秘訣
讀到什么樣的程度,就有什么樣的結果,過程是絕對不會背叛結果的
三、倦怠來了
三個克服倦怠的方法很簡單。 去見指導老師。 去見書友。 去圖書館。
四、那要讀到什么程度?
“頭腦中有一個書柜的人和頭腦中有一個圖書館的人,哪個人會把工作做得更好呢?”
五、當一本書擺在你面前
為什么,同樣的一本書,拿給不同的人讀,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5.1 主動閱讀
一個人,斷斷續續讀了一個月,問到一些書里的問題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另一個人,可能三天就看完了,可問到書的內容卻如數家珍。這個原因,就是主動閱讀和被動閱讀的區別。
5.2 讀前先判斷
一本書擺在你的面前,你要迅速判斷,這本書,你是打算嘗嘗味道即可,還是值得認真咀嚼
接下來就在目錄里選幾篇和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這樣一路看下來,你已經基本了解這本書是否包含你還想繼續挖掘的內容。
5.3 速讀
我們的大腦能在五百分之一秒鐘就能識別文字,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卻還在用四分之一秒來識別每一個字。
5.4 領域閱讀
讀書讀到一定深度自然而然會產生新的想法,而后就過渡到別的領域或書籍里去,從而形成另一個T字,最終經過在頭腦里的整合,當兩個T字連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H,這便是H型讀書法。
爭當領域第一名而制定的1年讀100本書的任務 1. 每個月買10本業務領域里的經典讀物。 2. 一周讀兩本。 3. 在必須知曉的部分下邊畫橫線做標記,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想法。 4. 重要的內容要抄錄或錄音,利用上下班時間,反復讀或聽,慢慢消化吸收成自己的東西。 5. 每個周末寫當周所讀兩本書的評論。
比如說,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你想學習有關古羅馬的知識,剛開始需要了解當時羅馬的地理、產業和人口等狀況。先從歷史慢慢學起,進而將學習范圍擴大到影響羅馬的外部環境以及與鄰國的關系等內容。如果不想偏離羅馬的主題,也可以分階段找一些自己需要的內容學習。”
六、改變終會發生
正如會一所說,兩個月讀完15本書之后,閱讀的速度的確開始加快了。盡管仍感覺時間不夠用,但由于掌握了讀書要領,能夠區分出哪部分重要,哪部分不重要,哪部分可以一帶而過地速讀,哪部分需要細細咀嚼地精讀,不僅讀書速度有了變化,內容摘要的整理和錄音工作也比以前熟練多了。
這是他有生以來頭一次如此分秒必爭地利用時間。做起來才知道,原來生活中隱藏著那么多可以利用的零碎時間。自從有效地利用時間以來,他的工作能力也比原來提高了。原本需要干兩天的事,一天半就干完了。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洪鎮洙感覺一天不是24個小時,而是48個小時了。他每天都有新鮮的充實感。令人驚訝的事還不止這一件。如今在書讀到一半時,就知道后面要出現哪些內容了,最終大體上都和他的推測八九不離十。
千萬不要忘記讀書的主體是自己。一定要懂得自己為什么讀書,自己想通過讀書改變什么。
讀書之前,洪鎮洙對任何事都不積極。自從讀書,就開始慢慢變了。學會了遇事不再逃避而是積極地去面對。
真是太奇怪了,分明是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讀書已有7年多了,讀了那么多的書,不知為什么依然還是社會上的一個失敗者。我對自己堅持過來的讀書方法產生了懷疑和困惑。從那以后便開始運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讀書方法。忘掉心中的痛苦,把讀書目的由獲取力量更換成改變人生。(不急不功利)
在兩三年的時間里光是自我啟迪方面的書就讀了2000多本,完全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在那之前雖說讀了那么多的書,但在能否實現自己夢想的問題上還是有一點點疑慮,自從經歷了讀書革新才產生了堅定不移的信心,我想重點強調的是讀書完全可以改變思維方式,這是我親自總結出來的經驗。
把讀書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他經常先想好下一階段要做什么,再有針對性地去讀書,還通過實踐認識到無計劃地讀下去并不是好的做法,廣泛讀書應該沿著中心脈絡往下走,這一點很重要。
七、可以做講課準備了吧
“嗯,那我就試一試”
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于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寫的。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雖然準備講義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但是真正從中獲得力量的還是自己。他在給別人講課的過程中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些比較模糊的概念經過仔細推敲也更加透徹了。雖然為了準備教案,神經總是緊繃著,但這也是進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過程。
如果你有教過別人的經歷就會懂得這個道理,就像在學習中成長一樣,是一個互相作用的過程。真正的學習正是在那樣的過程中進行的,絕對不是單方面的事情。我們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 洪鎮洙這時才理解智厚所說的意思。其實他通過親身經歷已懂得了在講授中學習的道理,他覺得智厚的話好像還有更深層的意思。原來智厚不只是凌駕于自己之上的讀書指導老師。
金句:
當你對某個人有一種超乎一般的反感時,是因為你從他那里看到了自身消極的一面;是因為對方非常準確地表現出你自己所厭惡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鏡子效應”
重要事情的特性就是難。
市場銷售不是單純地銷售物品,它是一項需要深入到人們潛在意識里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