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一次吃飯,同事說起最近讀了余華的《活著》,并且說雖然年紀大了不喜歡看書,但是也堅持讀了下去,這也說明這本書有他的吸引人的地方,并且因為董宇輝采訪作者余華介紹了這本書,也激起了我讀這本書的興趣。
《活著》是余華的一部經典小說,他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向別人講出自己的故事,一個人從云泥到塵埃,講得云淡風輕,是怎樣的悲傷痛苦,讓一個人變得無所謂呢?
福貴在年輕時是個闊少爺,用福貴父親的話來說,家里邊是用一只雞換成一個鵝,一個鵝換成一只羊,一只羊再換成一頭牛,一頭牛再換作幾畝地,最后才有了上百畝地,但福貴嗜賭成性,最終把家產全部輸給了龍二,這個闊少爺的家也從上百畝地變成了一無所有。福貴父親受不了打擊死了,妻子家珍懷著孕被岳父接回了家,留下一個女兒鳳霞和福貴,還有老母親相依為命。
這個時候的福貴想用自己的雙手勞動,他向龍二租了五畝地,開始了耕種,后來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在半年之后,妻子抱著兒子回到了福貴身邊,這樣的一個大小姐,只要福貴不再去賭,還是愿意跟著福貴吃苦,這個時候的富貴更有干勁兒了。可是母親生病了,福貴拿著妻子從娘家帶回來僅剩的兩個銀元去找大夫,結果路上遇到抓壯丁的,直到兩年之后才回到家里,在這期間認識了當兵的春來,后來因為解放了,回到各自家鄉,也失去了聯系。
等福貴回到家里,母親已經生病去世了,而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治療不及時成為了聾啞人。在這期間,經歷了農村土地改革,而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不能再勞動,兒子有慶到了該上學的時候,因為家里的條件過于艱難,為了讓有慶上學,只能把鳳霞送給別人家。后來鳳霞跑了回來,父親也不愿意她再離開自己的親人。一家人艱難的生活,兒子有慶養了兩只羊,每天給羊割草,因為上學怕遲到,有慶幾乎都是跑著上學,因為害怕把鞋磨破了,幾乎都是光著腳,因為跑得快,還在運動會上被老師獎勵。
有慶在12歲那年,因為給縣長的妻子獻血,結果輸血過多而死,而這個縣長就是春來,富貴不敢把兒子死的消息告訴妻子,可是妻子還是感受到了,并且也只能是默默接受。而女兒鳳霞因為聾啞的原因,最后找了一個脖子有殘疾的對象二喜,但是兩個人感情很好,并且二喜對富貴和家珍也很好。可是就在家珍生產的時候難產而死,留下來一個兒子苦根。家珍在鳳霞死后的三個月也死了,二喜每次干活的時候都把兒子苦根背在身上,后來富貴幫著二喜看孩子,可是二喜在一次干活當中被兩塊水泥板夾住了也死了,只剩下福貴領著外孫子苦根,一老一小可以說是村子里邊生活最苦的,在苦根七歲那年生病了,富貴想著給苦根煮點豆子吃,改善一下,因為即使是豆子在平時根本吃不上,可是當富貴從地里回來才發現,正是這些豆子要了苦根的命,孩子正在生病,吃了過多的豆子撐死了。
送走了所有的人,福貴買了一頭即將被殺的老牛與自己作伴,這頭牛也叫富貴,每次耕地的時候,福貴總要和老牛說起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
福貴經歷了家庭的破產、父母妻子的離世、兒子的意外、女兒的疾病、女婿和外孫子的意外和最終的孤苦伶仃。然而,福貴并沒有被苦難擊垮,他依然堅強地活著,盡管生活中充滿了無盡的痛苦和悲涼。
這本書也寫了中國社會的變遷,富福是一個紈绔子弟,因為把家里的土地全部輸光,變成了一個窮光蛋,而他的土地輸給了龍二,結果龍二成為了被批斗的對象,包括和他一起被抓壯丁的春來,春來后來當了縣長,也沒有逃過厄運,可能有些人他就不適合有錢,如果福貴還是少爺,也不可能有安定下來的心,不知道會有一個怎樣的下場。
福貴的人生充滿了挫折和不幸,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他的堅韌和樂觀精神讓我感到震撼。這部小說告訴我們,生活并不容易,但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它。無論遭遇多少挫折和困難,我們都要堅強地活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
同時,《活著》也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和悲涼。福貴身邊的人一個個離他而去,而他只能孤獨地活著。在整本書當中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吶喊和彷徨,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無常和脆弱,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也明白很多事情是在無法改變的時候唯有接受。
總之,《活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說,它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這部小說,從中汲取生命的智慧和力量。人生就像一個劇本,讀著別人的故事,也給我們以警醒,如果讓我們再來一次,也許我們還會選擇相同的生活,即使他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也可能有可取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