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高級6期肖巧風,堅持分享第810天
第五單元 嬰兒的言語發展
一、嬰兒的發音
二、嬰兒詞匯的發展
三、嬰兒句子的發展
四、嬰兒與成人之間的言語交往
五、語法的獲得
一、嬰兒的發音
*簡單發音階段(0-4個月)ei,ou,ai,e,ou,m,h
*連續音節階段(4-9個月)ba~ba,da~da,na~na
*有意義的語音、學話的萌芽(9-12個月)
*世界各國嬰兒最初的語音發展規律具有普遍性。
?3歲兒童可以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能自己帶就自己帶。
3歲以前的依戀關系非常重要。
二、詞匯的發展
1-1.5歲第一批詞匯(50左右)3歲詞匯量達1000
詞匯從熟悉的事物的 稱即名詞開始
三、句子的發展
?單詞句 →多詞句
?簡單句 -復雜句
言語發展非
社會化的開始是從語言
(一)單詞句時期(1-1.5歲)
1.嬰兒以一個詞代表一句話的意思,在特定情境中代表兒童
想要表達的內容(單詞語階段)。
2.嬰兒在一周歲左右能說出第一批詞。
3.在言語獲得的早期階段,詞類的獲得具有語言差異性。
4.嬰兒運用新詞時,具有外延縮小和擴大的傾向,例如“狗
"概括水平夸大或縮小。
(二)多詞句時期(1.5-3歲)
1.積極的言語活動期,隨著兒童詞匯量的擴大,兒童說話更
主動(19---21個月迎來語詞爆炸期)。
2.兩個階段:
。 簡單句階段(1.5-2歲):“電報句(雙詞句)"。 復合句階段(2-3歲)
*兒童早期語言學習中會存在一些現象:
(1)過度擴展(2)過度縮小(3)假失現象
不完整句
單詞句:(1-1.5歲)球球、抱抱
電報句:1.5-2歲 媽媽鞋、娃娃排排坐
完 整句
簡單句:他覺覺了、妹妹讀書整
復雜句:老師教我們做游戲
復合句:吃了飯以后,我和小華玩一會
就看電視了。
四、嬰兒與成人之間的言語交往
*3歲內寶寶語言發展的規律及表現
*0~1月齡新生兒期
*“哇哇哇哇” --哭聲就是我的語言。
*2~4月齡發音游戲期
啊啊、喔喔--我會模仿你。
* 5~8月齡語音修正期
*“咿咿呀呀” --我開始用聲音探索世界.
*9~12月齡學話萌芽期
*“嘰里呱啦” --我的“嬰語”是不是很難懂?
*13~18月齡學話被動期
*“爸爸 -抱抱”--我的只言片語可是大進步哦!
*19~24月齡語言模仿期
*“媽媽愛寶寶”、“媽媽寶寶” --這個時期的我
最喜歡學大人說話。
*24月齡以上語言飛躍期
*“這是什么?” --飛躍的時期到了,我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說!
(孩子需要時給到特別細心的、同頻的照顧
親和起源于依戀。親和~喜歡~愛情。
親和源自于跟父母的關系。
最終還是要照顧好自己。)
父母的愛、穩定的情緒狀態
哪怕環境差一點。需要被呵護被愛的環境。
五、語法的獲得
?1.5歲~2.5 歲時掌握母語基本語法的關鍵期
?3歲末基本全部掌握母語的語法規則系統
為了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養育者應該怎樣做?
*促進3歲內寶寶語言發展的方法
*0~1月齡創設豐富的“聽覺環境”
*2~8月齡模仿寶寶發音,促進語言中樞發展9~12月齡放慢語速,多和寶寶說話
*19~24月齡用豐富的語言和寶寶交流
*24月齡以上抓住寶寶學語言的特點,激發表達欲找到嬰兒的興趣點,激發表達欲望* 鼓勵非常重要!
自尊、自我價值、自我效能感
心理上會經歷很多
第六單元嬰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
一、嬰兒的氣質
(一)嬰兒的氣質類型
(二)嬰兒氣質的穩定性特性
(三)嬰兒氣質的可控性和可變性及其與教養的關系
個性≈人格。人格包括氣質和性格。
氣質是先天的
性格是后天的脾氣
性格是可塑的。
越難帶越難帶。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自我完善好,內心豐盈,安全感足。
越是不可愛的孩子越需要被愛。
孤兒可能會想像出一個英雄的父母。
如果媽媽跟父親分開后跟孩子說父親是一個渣男,尤其是女兒,她可能會不相信男人。
一、嬰兒的氣質
(一)嬰兒的氣質類型
氣質是嬰兒各自不同的明顯而穩定的個性特征。
1、巴斯的四種類型
情緒性? 沖動性? 活動性? 社交性
孩子小時候像爸爸有安全感
每個人都很在意血緣
2、托馬斯和切斯的三種類型
容易型 易于適應環境,習慣規律、情緒愉快。
困難型 難于適應環境,習慣無節律、負性情緒多。
遲緩型 適應環境緩慢,習慣逐漸變化、情緒通常不太愉快。
啊,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我們管父母多大,其實都是,哪怕我們已經很大了,那我們也是特別希望能成為爸爸媽媽的孩子,小寶寶啊。啊,現在一個圈外都給孩子了,孩子怎么就還不知足啊?因為嗯,這個怎么說呢?就看你給他的是他需要的嗎?(三)嬰兒的社會性哭泣
哭--表達需要的唯一方式
*哭是不愉快的消極反應 具有重要的適應價值
*哭的五原因:
饑餓、瞌睡、身體不適、心理不適、感到無聊
*化分為:
1、自發性的哭(生理反射性哭)
2、應答性哭(針對不適刺激)
3、操作性哭泣 主動 經驗
(四)分離焦慮(陌生人焦慮)
最初階段·信任階段
第二階段: 無從改善的困境 希望破滅 情感冷漠
第三階段:無可奈何去適應環境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得到認可,被否定貼標簽,有很多的挑錯思維,那么到長大以后,很難與父母親近,而且還會有很多的恨。
(五)情緒對嬰兒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1、情緒是嬰兒早期適應環境的首嚴心理承擔者
2、情緒是激活嬰兒心理活動和行為的驅動力
3、情緒的社會性參照功能
三、嬰兒的社會性依戀
依戀 :是嬰兒與撫養者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是情感社會化的標志。
依附,依靠,戀:心連心,依附并且眷戀
依戀關系好,很多關系都特別好。
依戀→人最初的養份和根基
我們可以被過去所影響,但不會被過去所決定。
(一)依戀發展階段
嬰兒依戀的發展階段(鮑爾比):
1、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0-3個月)
2、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3-6個月)
3、特殊情感聯結階段(6個月-3歲):
4、互惠關系形成階段(知道即使媽媽不在身邊也會回來)
營養波。最初的養份,長出來再移植。
誰主要帶孩子跟誰親。
(二)嬰兒依戀的類型
安斯沃斯通過陌生情境研究法,將依戀分為三種類型:
安全型(70%)
安全型依戀:鏡影,能get到孩子的需求,精準給到孩子。孩子會很活潑開朗。
不安全依戀 :
回避型(20%):絕望,不再索取,自己跟自己在一起,忽略孩子,完全得不到。防御→保護自己。
反抗型(焦慮矛盾型)(10%):想照顧好孩子,但都不是孩子所需要的。通過鬧一鬧能得到,但是有點靠不住。
陌生情景研究法
1.母子同時進入一個陌生的房間,房內有很多玩具,母親坐
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3分鐘)
2.陌生人進入,起初沉默不語,然后(1分鐘)與母親交談
,再過1分鐘,陌生人走進嬰兒,與其游戲(1分鐘)
3.母親離開,陌生人與嬰兒在一起活動(3分鐘)
(回避型不跟陌生人玩,安全型可以跟陌生人玩。)
9天時間一個安全型孩子被毀掉了。(瓊斯、漢斯的研究)
4.母親返回,安頓嬰兒,陌生人離開(第一次返回,3分鐘
5.母親離開,孩子單獨留在室內(3分鐘)
6.陌生人進行房間,與嬰兒一起活動(3分鐘)
7.母親再次返回,重新安頓嬰兒,陌生人離開(3分鐘)
孩子不要來回換主要撫養者,穩定的環境,穩定的情緒,穩定的狀態。
安全型依戀
父母在場:把父母看作安全保障,能安心地游戲和探索。
親子分離:情緒出現困擾,產生分離焦慮。
親子重聚:易撫慰;尋求和母親親近和接觸。
陌生人在場:對陌生人的反應比較積極,能順利地與陌生人交往。
安全型依戀的婚姻很幸福,否則會磕磕絆絆,要么糾纏,要么疏離,回避型:很難在很長時間親密一下。
父母。媽媽什么類型,對孩子是很受影響的。
媽媽沒有愛的能力,沒有反應,孩子會變成回避型。
反過來,父母需要
回避型依戀
父母在場:無反應,表現冷淡。
親子分離:不難過,無分離焦慮。
親子重聚:回避父母或不及時打招呼。
陌生人在場:像對待父母一樣。
反抗型依戀
。父母在場:親近父母,但不愿探索。
·親子分離:極度痛苦,似乎離不開母親。
,親子重聚:難以撫慰;既想尋求與母親接觸
又在母親親近時生氣地拒絕和反抗。
陌生人在場:懼怕陌生人,不與之交往。
收
安全型兒童母親的特點
。 對孩子很敏感。她們能根據孩子的需要來喂食,對喂食的
時間、速度和方式等都非常敏感。
對孩子有較多的反應:她們在孩子哭時會去安慰、“回答"孩子的問題,在孩子看著他們時會對孩子說話。
。母親允許適宜于孩子年齡階段的自主和探索。親近具有靈
活性:兒童和母親各自獨立活動,并不時進行隨意交流。
。 母親和兒童似乎在互動中獲得樂趣。
(在我們這兒斬斷→改變一些模式→升華)
焦慮-矛盾型兒童的母親
母親似乎致力于撫育任務,但經常在情感上對孩子不可親 A
近。
,兒童似乎了解到,如果自己堅持尋求關注,則母親就能夠
做出反應,因而兒童始終保持與照看者的親近。
一些兒童會關懷雙親,以便增進互動,這會兒童過早地成人化。
回避型兒童的母親
回避型兒童的母親易發怒,她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孩子有親密的身體辛觸,她們緊張、不安、缺乏自信,她們和孩子間的距離常引起孩子的憤怒。
母親似乎對兒童的接觸嘗試做出消極的反應:當兒童悲哀時,母親退縮。
皮膚的接觸會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肢體接觸。
(三)早期教養對依戀的影響
1、早期社會性依戀的重要意義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高自尊、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際關系、善于尋求社會支持,具有良好分享能力。
2、衡量嬰兒期母親教養方式的三個標準
>反應性:媽媽的反應是否到位精準
>情緒性
>社會性刺激
依戀關系的建立策略
牢牢把握寶寶依戀形成的關鍵期(6一18個月)
運用“耐心+穩定”的情緒模式
敏感地回應寶寶的信號
時刻關注、積極參與、完全融入寶寶
中
哈洛的實驗
洹河猴實驗
小動物的依戀一一印刻現象
小動物的依戀有時間點
母親態度與孩子的
母親態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從、無主動性、消極、依賴、溫和的;母親的態度是照顧過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領帶神經質、被動、膽怯的;母親的態度是保護型的,孩子的性格是缺乏社會性的、欠深思的,親切的、非神經質的,情緒是安定的
母親的態度是溺愛的,孩子的性格是無責任心、不服從、攻擊的
母親的態度是忽視的,孩子的性格是社會性的,冷酷、攻擊的,情緒不安定,但創造力強
母親的態度是拒絕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經質的、反社會的、粗魯的、冷淡的,企圖引起人們的注意
母親的態度是殘酷的,孩子的性格是執拗的、冷酷的、神經質的、逃避的、獨立的
母親的態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獨立的、直爽的、協作的、親切的、社會的、創造的
母親的態度是專制的,孩子的性格是依賴的、反抗的、情緒不安、大膽的。;;;;;;性格
四、嬰兒自我的發展
自我意識:是嬰兒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具有關鍵意義的標志哈制的兩階段:主體我和客體我。
客體我自我意識的出現是個體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次飛躍。
主體我的發展5-15個月
15-18 個月,
初步的主體我出現 18-24個月,尚無自我意識
開,主體我明確 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
12-15 個月,將自己與他人分
客體我的發展15-24個月,客體我初步形成,9-12個月,明確客體我, 5-8個月,“我,你”等人稱代詞的使用,
感恩一切的遇見。
二、讀書分享
持續每日閱讀第784天,有聲打卡第784天,專業提升學習第501天
三、健康打卡4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