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很敏感,會讓人誤以為這又是一篇雞湯文。
其實不然,
因為,一個人知道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心中有方向,步伐踏實,那些他人的評價終究只是浮云。
我要說的,是我的經歷。也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
每天忙忙碌碌,看起來很充實,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候又感覺很孤獨,很失落,需要人肯定。
想一想,我們付出的和從別人那里獲得的,哪些是我們真正想給的,哪些又是我們不情愿接受卻不得不答應的。
如我一般,沒主見,自卑,有想法卻也只能悶聲憋在肚子里。時間長了,連我們自己都覺得理所當然,好感人標簽始終掛在我們頭頂。
我知道,這其實也是一種性格。它是一個中性詞,不被認定為好的,或者壞的。
可它給我們帶來了困擾,讓我們與人相處時變得被動了,讓我們一路走來,很累很累。
討好別人,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不是人生目標,活成最獨特的自己才是。
我們終此一生,不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嗎?
所以,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怕去觸碰這個問題。
怕自己對別人人的關心少了,會沒有存在感。
包括我想寫一個閱讀量過千的文章,是因為這樣會受到關注和重視。快節奏的消費時代和寫作變現的熱潮還未褪去,我們都想通過某些課程就很快得到那種及時的滿足感。
越是這樣,就越是焦慮。仿佛雞血的勁頭已過,只剩下一副渾渾噩噩的軀體還在掙扎著,告訴自己堅持下去。
在喜歡你的人那里去熱愛生活,在不喜歡你的人那里去看清世界。
在簡書上停止更文后的兩天,一直在快進式的輸入碎片知識,覺得別人這里好,那里好,卻從未反省自己。突然就覺得,憑什么自己的閱讀量要很高,有別人的遣詞造句優越嗎?
沒人關注怎么了,自己的名氣很大嗎?不是的。
寫作本身就來源于生活里的真實感受,如果有些事連自己都沒真正經歷過。那寫出來,也是食而無味,如同嚼蠟。
所以,熱門話題不是人人都能寫的。那些我們感動了自己的文章背后也是有著作者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付出的。
所以,我便也不想再因為討好大眾的喜好,去寫自己不擅長的文章了。哪怕只有一個讀者,我也要用心去寫每一個橫豎筆畫。
這個文章的靈感是源自一個泰國的短視頻
用一個女孩自己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為什么被朋友冷落的原因。
有一次,她和朋友們在一起拍照。因為其中一個長相清秀的女孩子夸張大笑的造型,眾人一起起哄刪掉這張相片。重新拍一張好看的。
隨后,出現在她們所謂“朋友圈”ID上的照片被所有人贊嘆照片的主人真好看,旁邊都是陪襯。
朋友們很生氣,但大多數選擇沉默。可是她本人仍然陶醉在網絡虛擬的艷羨的目光里,忘記了和朋友的所有約定。
有一天她的桌子上被刻上了“你的照片真好看,繼續加油”這樣諷刺的字眼。她什么也不問,發了瘋一般沖出教室揪著朋友的衣領,嚎啕:
“我沒有你們天生好看,難道現實中不可以,網絡上也不行嗎?”
朋友很不解,就無奈的說了一句,那你自己玩吧。
視頻的最后,她決定改變自己,不再去討好網絡上那些不想干的人。不如珍惜眼前這些真實又可愛的朋友們,只有她們才能給她溫暖和愛。所以,
與其討好別人,不如武裝自己;與其逃避現實,不如笑對人生。
我們身邊每天都會有形形色色的人出現,認識的人越多,我們便就漸漸失去了自己。
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夠獨立做自己和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想過要改變,卻害怕家人不同意。還沒有去嘗試便討好的自我放棄,當眾宣布自己甘愿聽從他們的建議。
我是討好者當中的受害者之一,從小到大,沒有優秀這個標簽,除了小時候學習好。長大后,總是一味的討好別人來獲取自己的價值,以及在別人身邊的存在感。
從來不嘗試去變得強大,知道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不及別人做的好。從出身開始,就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少了點什么。
可是,父母能給我們的,只是能力范圍內好的生活。可我卻把自己討好的性格歸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
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
慢慢我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為我已經很久不在自己的身體里了。
這里面住著好多人,但他們都不是我自己。因為討好,我把自己搞丟了。好多人,甚至見過一面的人,都告訴我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像你這么好的人,肯定會吃虧的。
吃虧??
我這輩子除了胖,吃的最多的就是“虧”!!
有很多時候,我們會將“為他人著想”和“討好別人”混為一談,用這種想法裹挾了自己,很容易委屈了自己,過度去取悅別人。
我的朋友圈子里,我是公認的“老好人”。
上學時,我就像《芳華》里的劉峰一樣,小到去食堂打飯,大到特地熬夜幫人做材料,對于別人的請求幾乎從不拒絕。
在很多人看來,我是一個很懂得為人著想的人,但其實,大多時候她都是委屈了自己來迎合別人。
再好的善良,一旦過了頭,便不是善良,而是卑躬屈膝的討好。
處處討好別人,就意味著要犧牲掉一部分的自己。
任何一段你需要費力討好的關系,或者你需要費力討好的人,都是不值得的。
就像蔣方舟所說的:“真正欣賞你的人是欣賞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或故作討喜的樣子。
嚴歌苓說:
我發現一個人在放棄給別人留好印象的負擔之后,原來心里會如此踏實。一個人不必再討人歡喜,就可以像我此刻這樣,停止受累。
越在意別人,越關注被人喜歡這件事情,心里負擔也會越大。
可可·香奈兒有這么一句話:“與其經營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