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思維》

關于本書

《黑匣子思維》是一種破局性思維,它不僅顛覆了人們對失敗的一貫傳統認知,而且也傳遞給我們許多實用的思維理念,讓我們能夠理性地分析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點和對數據的偏見。并教會我們如何規避思維上的陷阱,如何改變行為上的偏執,如何與失敗化敵為友。讓我們懂得,與其盲目地研究各種成功的案例,不如理性地分析失敗的原因,聰明地將失敗轉化成最大化價值。這也是獲取成功的一種最佳策略和途徑。

本書作者

馬修·薩伊德曾經是英國乒乓球名將,他憑借自學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與經濟學,以一等成績畢業。他雄踞英國乒壇榜首近十年,并兩次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薩伊德現為《泰晤士報》知名專欄作家,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新聞之夜》(Newsnight)撰稿人,TED演講者和暢銷書作家,也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常客。

作為一名退役運動員,馬修·薩伊德對失敗與成功,錯誤與改進之間的關系有著很深刻的認識。《黑匣子思維》這本書從心理、經濟、管理、文化等多角度入手,探尋對失敗和犯錯的態度,這本書對各個領域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著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核心內容

一、人們為什么不愿意正視失敗?

二、為什么說逃避失敗會阻礙我們的進步與發展?

三、我們如何做才能夠更加理性的犯錯,并從失敗中獲得學習的價值?

一、不能正視失敗的原因

?1.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一項根深蒂固的人類特性。我們越相信自己的判斷,就越容易對質疑這些判斷的證據進行認知上的修正。

2.傳統認知

在我們們的傳統認知里,失敗等于無能。承認失敗就等于承認愚蠢和無知;承認失敗就意味著恥辱與丟臉;承認失敗也意味著會遭到譴責與受到懲罰,承認失敗還意味著要冒身敗名裂的危險……

因此,當錯誤發生時,人們會本能地選擇逃避,推諉、尋找借口,甚至會尋找替罪羊,把責任嫁禍于他人,而不愿意正視自己的失敗。

二、逃避失敗會阻礙進步與發展

1.自我妨礙

人們為了逃避失敗,會故意給自己的成功設置障礙。

2.有用的信息被掩蓋

逃避失敗會造成大量有用的信息被掩蓋,當人們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和經驗時,人們同時也會失去很多值得借鑒和學習機的機會;這無論是對個人還是企業,都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同時也會阻礙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畢竟我們的人生沒有那么長,不可能把所有的錯誤都犯一遍,因此,從他人的錯誤中去吸取教訓和經驗,會讓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少走許多彎路。

三、理性犯錯,并從失敗中獲得學習的價值

1.試錯的勇氣

理性犯錯也就是不斷重復試錯的過程,與被動失敗相比,勇敢的“試錯”具有更積極的意義,它可以讓我們離正確的方向越來越近。

2.完美主義的危險

無論你的天賦有多高,無論你有多努力,如果一味追求完美,勢必會錯失許多良機,因為“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耐心的等待者”。如果不能把握好最佳時機,你也很難成功。

3.精益創業

精益創業實際上指的就是“盡早開始試錯”。這樣做有兩點好處:

一是可以快速收集用戶的反饋信息,然后對產品進行不斷修正和改進,這比關起門來尋求創意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倍。

二是及時止損,當產品投放到市場后,如果用戶不感興趣,那就可以盡快放棄。這能讓企業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4.邊際收益

就是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許多小問題。然后再對每一個小問題去加以改進和解決,這樣就更容易達成的目標。

5.擁抱失敗

正視失敗,把每一次錯誤,每一個失敗,都當成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要有百折不饒的意志以及刻苦奮斗的決心。

講述:楊槍槍

- END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