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深則厲,淺則揭。有彌濟盈,有鷕雉鳴。
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雝雝鳴雁,旭日始旦。
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注釋】
⑴匏(páo袍):葫蘆之類。苦:一說苦味,一說枯。意指葫蘆八月葉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⑵濟:水名。涉:一說涉水過河,一說渡口。
⑶厲:帶。一說不解衣涉水,一說拴葫蘆在腰泅渡。
⑷揭(qì氣):提起下衣渡水。
⑸彌(mí彌):大水茫茫。盈:滿。
⑹鷕(yǎo咬):雌山雞叫聲。
⑺不濡(音如):不,語詞;濡,沾濕。軌: 車軸頭。
⑻牡: 雄雉。
⑼雝雝(yōng擁):大雁叫聲和諧。
⑽旦:天大明。
⑾歸妻:娶妻。
⑿迨(dài帶):及,等到;乘時。泮(pàn盼):分,此處當反訓為“合”。冰泮,指結冰。
⒀招招:招喚之貌,一說搖櫓 曲伸之貌。舟子:擺渡的 船夫。
⒁人涉:他人要渡河。卬(áng昂):我。否:不(渡河)。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⒂須:等待。友:指愛侶。
【譯文】
葫蘆瓜有苦味葉,濟水邊有深渡口。
深就垂衣緩緩過,淺就提裙快快走。濟水茫茫漲得滿,岸叢野雉叫得歡。
水漲車軸浸不到,野雉求偶鳴聲傳。又聽嗈嗈大雁鳴,天剛黎明露晨曦。
男子如果要娶妻,請期之禮要行好。船夫揮手頻招呼,別人渡河我不爭。
別人渡河我不爭,我將戀人靜靜等。
古婚俗六禮:
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涉水:人趟水從河這邊到另一邊,男方不用媒人想得到女方,好比“涉”。
渡水:人乘船從河水這邊到另一邊。男方父母委托媒人到女方,好比“渡”。
濟水:兩邊的人都能從此岸到彼岸。男女雙方都依照禮儀而結成“兩姓之好”,好比“濟”。
五倫:
父子有親,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
夫婦有別,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
長幼有序,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
君臣有義,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
朋友有信,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首句匏有苦葉點明時間,古人可以綁葫蘆過河,所以自然的接下面三句;而主人公來的河邊的目的也有第二段交代,“雉鳴求其牡”,應是在等相好的另一半;第三段的旭日始旦可見主人公為迫切見到相好的另一半天還沒亮就在等了,同時也知主人公是位女子,因為古人娶妻要先面見父母定個日期,女主自然希望對方能在河水結冰前完成;看著河面上來往的人多了起來,亦有人請她一同過河,雖然等的心里焦急,仍然堅持在這邊耐心等待,足見其對另一半的愛戀與信任。
整首詩的起興之事物,暗合了古婚俗的禮儀,相較于《終風》的單相思式情詩,這首詩更是情投意合的戀人之間的浪漫之語;而這女方同男方的往來期望,似可預見夫妻平等,舉案齊眉的家庭生活,又暗合了五倫之夫婦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