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說:“凡存在于世間的都是公平的,但愚鈍之人之間眼前的陳列,看不見天穹之上的天平橫梁,看不見懸于萬物之上的砝碼”。
很多人之所以難以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是抱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只關注眼前的利益。
精英與平庸者之間的區別,其實就是看誰見多識廣應對自如。真正讓我們卓越的,除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一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做出的判斷是否能明智正確。
很多人,他們的旅行和他們的人生一樣,匆匆忙忙按著別人寫的攻略去指定的景點,按照在別人好友圈看到的樣式拍照,買永遠不會使用的紀念品,吃別人說必吃的餐廳,睡別人推薦的廉價酒店。
他們付出了金錢時間,但是卻談不上什么自己的體驗,只是確認了一遍別人的感想。這些只能算增加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但是遠遠談不上見識二字。
書本里的風景跟別人嘴里的世界,只有帶著自己腦里讀過的書親歷,才會提煉出更多精彩。近兩年時間里面,我養成了獨處的習慣,一個人背上行囊,天南海北的走遍了很多地方。
不管是在幾十個小時的長途火車行程上,見到形形色色的人群,還是對大城市的文化與老百姓的性格之間獨特的體會,過程的辛酸都已成為往事,身心逐漸熟悉這種奔波勞苦的經歷,為我現在只身來到北京實習,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見識產生于人的才智,也產生于他的天性與心地“。除了投胎家庭的不同,會給人一部分先天優勢的見識之外,主要還是要靠自己。
別人眼中的我好想和同齡的學生不太一樣,一直在以陀螺的方式旋轉,整天都處于很忙的狀態,每每為了一些虛無的機會,坐上火車硬座,幾十個小時趕往前去。
只有我知道,我走過的路,見過的人,看過的風景,跟他們有什么不同。無論每一天我在哪里,無論自己多忙,都會堅持讀書,每月讀5本書,并寫讀書筆記,是自己最近給自己制定的規劃。
互聯網的時代,每日的信息數以萬計,汲取優質的知識,更應該如饑似渴。選擇優秀的平臺和人,節約搜索時間,讓自己的學習更加高效。
每當遇見閃閃發光像鉆石一樣閃耀人的時候,自己會努力像鉆戒周邊的白金指環一樣自在的站在一起,和他們交流學習。
對見識的渴望,讓自己能夠在任何時候充滿激情。希望自己的見識越來越廣播,堅持讀更多的書,行更遠的路,見識更多的牛人。
愿,此生更精彩高效。